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九七前後─回歸十周年電影節目」 電影資料館放映 門票免費派發
******************************

  自中英談判開始,二十多年來,香港經歷了從殖民地到特區的歷史時刻。香港電影也經歷了從興盛到衰退的濃縮發展,「前九七」、「後九七」等各式情懷,成為了香港電影靈感之源。為紀念回歸十年,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九七前後─回歸十周年電影節目」,於六月廿三日至七月十四日放映十齣不同的電影,讓觀眾思考回歸課題。所有電影免費入場。

  免費門票由星期日(六月十日)起在香港電影資料館大堂及香港文化中心詢問處派發。每人每次限取門票兩張,先到先得,派完即止。

  放映的電影包括嚴浩的《似水流年》、成龍的《A計劃續集》、張國榮與梅艷芳主演的《胭脂扣》、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陳耀成的《北征》、許鞍華的《千言萬語》、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徐克的《七劍》、杜琪峰的《黑社會》及《短片系列─趕死線》。全部影片於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不設劃位。

  每場放映後設有討論時間,主持包括梁款、張偉雄、馮家明、鄺珮詩、梁文道、陳耀成、梁國雄、羅展鳳、登徒和朗天。

  八二年中英談判開展,九七問題為香港人帶來困擾與焦慮,《似水流年》(1984)在此氣氛下,提供了面向中國的另一種態度。在香港生活得不如意的顧美華,回鄉重遇青梅竹馬的斯琴高娃,「回鄉一行」淡然表現兩地人的情意。

  成龍導演的《A計劃續集》(1987),抒發香港電影對本土歷史的特別情懷。影片於回歸前十年上映,背景為早期的殖民地,一方面充滿懷舊之情,另一方面又完全扭曲了歷史,從中營造出強悍的本土意識。成龍飾演的警察,看不起依附外國人欺負同胞的奴才,不滿濫用職權的官員;最重視的還是個人操守,和「做個好警察」的專業精神。

  關錦鵬導演的《胭脂扣》(1988)把新舊香港作一對照,昔日的塘西風月成了八十年代西環街景,在他的老香港中,可以找到現代社會早已失去的浪漫。主角梅艷芳、張國榮均於2003年逝世,叫那沉重的年頭多加一份哀傷。

  中國第三代導演主將謝晉的《鴉片戰爭》(1997),於九七回歸時回首中國近代史開端,滿清庸臣口中無關痛癢的香港,今日政治與經濟都已是世界焦點。

  陳耀成導演、曹誠淵監製的《北征》(1998),以1997年「苗圃行動」舉辦「行路上北京」活動為骨幹,條縷出香港回歸前夕形形色色的文化、社會、歷史的省思。在追隨籌款者北上的同時,鏡頭橫跨中港美,凝視殖民地末日的歸去來。有退隱加州的老報人羅孚、從紐約專程返港的修女/劇作家陳尹瑩、導演關錦鵬、編舞家黎海寧、哲學家勞思光、民運人士劉山青、環保人士和政客等。

  香港鮮有指涉政治及社會運動的電影,許鞍華導演的《千言萬語》(1999)無疑是港片的突破。影片透過甘浩望神父這真實人物,將八九民運前十多年的社會及政治運動娓娓道來。黃秋生、李孋珍、謝君豪主演。

  脫去了九十年代電影中強烈的香港本土味道,周星馳將中國傳統武術的奇幻想像放到二十一世紀,創製獨特瘋狂的《少林足球》(2001)。電影既沒有交代時代背景,也沒有明確表明角色的身份。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已沒有分清香港和內地地域的必要,說的不再是只有香港人才懂的笑話,而是用普通話跟你說:「你是最好的,你知道嗎?」

  武俠小說在中國人的想像世界中佔了重要地位。在電影的領域,徐克首先於八十年代初憑《新蜀山劍俠》將電腦科技引入武俠電影。到了廿一世紀,又引領武俠回到戰後常見的清初背景,在創新科技與古典傳統中尋找新的平衡。《七劍》(2005)既有俠客頂天立地的個人氣概,亦見群策群力七劍合璧的力量。

  杜琪峰的《黑社會》(2005),藉幫會小圈子活動的明爭暗鬥,借題發揮帶出回歸後香港人牽腸掛肚的選舉議題。金錢、暴力與權力這三個黑幫片的重要元素,都在競選過程中派上用場,使電影透過類型公式,為觀眾提供一個思考選舉政治的機會。

  《短片系列─趕死線》放映四齣於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得獎的作品,包括馮偉幻遊五十年不變的《愛麗斯夢遊香港》(1995)、馮炳輝以音樂、旁白、畫面交織而成的《香港公路電影》(1995)、朱迅以地道「香港人」角度,見證朝代的終結與誕生的《97噸的回憶》(1997) 和游靜於去年重新剪輯的《另起爐灶之耳仔痛(濃縮版)》(1997/2006),訪問遷徙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勾勒出一種遷移中的香港身份。

  《鴉片戰爭》為普通話對白,《北征》及《短片系列─趕死線》為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對白,其餘電影均為粵語對白。《黑社會》為三級影片,只准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三十七期《展影》。節目查詢︰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 或 www.lcsd.gov.hk/fp。



2007年6月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5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