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教統局按公平原則處理鮮魚行學校個案(只有中文)
***********************

  教育統籌局(教統局)發言人今日(三月十七日)回應新聞界查詢時表示,現行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及開班準則已行之多年,有關機制客觀、公平,學校能否開辦資助小一班級,除了取決於學位需求外,也須視乎家長的選擇。如果個別學校要求延期或特別處理,實在有違公平原則,並會對派位機制及各學校的正常運作構成影響。

  他說:「教統局一貫根據公平原則及既定程序,分配資源予資助學校及處理各類申請,包括外籍英語教師計劃、校本課後支援計劃及校舍分配工作等。有學校揣測其個案涉及其他因素,其實並無事實根據,對教統局亦不公允,我們對此表示遺憾。」

  鮮魚行學校雖然未能收取足夠的學生以在新學年開辦資助小一班,但仍然可以考慮其他發展方案,包括申請特別視學、參加直接資助計劃、與其他學校合併或開辦私營小一班等。

  發言人澄清,特別視學與質素保證視學均是按公開及相同的標準評級,不存在要求過高的問題。而特別視學的目的,是要判斷學校當時的辦學水平,以決定是否可以參加翌年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審計署及政府帳目委員會早在2002年已促請教統局須善用資源,削減過剩的學額,所以教統局有需要亦有責任制定政策,統整一些收生不足的小學,藉以適當地運用有限的資源,提升整體的教育質素。

  發言人續說:「事實上,教統局已把涉及縮班或學校停辦的資源重新投放於各項有助改善教育質素的新措施之上,例如增加學校發展津貼、設增常額教席以負責統籌課程工作和推行專科教學,以及改善輔導人員比例和提供其他支援措施。」

  「至於教育開支預算與實際開支有所偏差,主要原因是部分學校申領資助較預期少、學生資助及貸款需求較預期少,以及學校工程和非經常開支項目的進度較預期慢等。」

  發言人重申,近年學校數目減少涉及不同原因,包括兩所半日制小學(上、下午校)合併為一所全日制小學、不同學校互相合併、受屋h重建影響,以及部分學校因收生不足而停辦等。

  他補充,自「統整使用率低的小學」政策於2003/04學年實施,至2006/07學年,因此而停開小一班的學校約有100間,當中已停辦的學校有39間,與近日個別人士提出的數字相距甚遠。



2007年3月17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8時58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