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十四題:資訊科技人力市場
***************

  以下為今日(一月三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單仲偕議員的提問和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的書面答覆:

問題:

  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資訊科技業在未來3年會面對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亦有業內人士向本人反映,不少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生在畢業後沒有從事資訊科技工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自2003年7月推出以來,每年有多少名內地人士獲批來港從事資訊科技工作,請按他們在獲批時主要擔任的工種(例如軟件開發、資訊保安、網絡技術及科學研究)列出分項數字;

(二) 會否放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審批準則,包括內地人士受聘來港從事的工作不能輕易覓得本地人擔任;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 有否制訂短期紓緩和長期解決本港資訊科技人力不足的新措施;若有,詳情為何;及

(四) 有否計劃在短期內就資訊科技人力的未來供求情況進行調查,以便更準確掌握情況;若有,計劃的詳情;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在入境事務處「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根據行業(即僱主界別)劃分的統計資料顯示,自該計劃於2003年7月推出以來,每年獲批來港為資訊科技業公司工作的內地人士數目如下﹕

2003年(7-12月)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               109                104               149

  上述統計數字包括透過該計劃來港在資訊科技公司從事資訊科技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內地人士,而不包括在其他行業(即非資訊科技公司)內從事資訊科技工作的內地來港人士。

  入境事務處並無這些內地人士在獲批時主要擔任的工種細分數字。

(二)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是在2003年7月實施,便利內地人才來港工作,以迎合香港經濟的需要及劃一內地居民和其他非內地居民來港就業的條件。計劃並不設界別限制或配額。一般而言,「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審批準則包括﹕(i) 申請人具良好教育背景,但在特殊情況下,具備良好的技術資格、經證明的專業能力及/或有關經驗和成就亦可接受;(ii) 已經或將會受僱於與其學歷或工作經驗相關的職位,而該職位不能輕易覓得本地人擔任;以及 (iii) 其工作報酬 (包括入息、住屋、醫療及其他附帶福利)與當時本地專業人士的市價報酬大致相同。

  上述準則與其他非內地居民根據一般來港就業的政策是一致的。故此政府目前並無計劃改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審批準則。

(三) 政府透過本港的大學和有關的培訓機構致力培育本地人才,以及吸引世界各地和內地的人才來港,鞏固香港持續經濟發展。資訊科技行業不斷快速變化,但本地的資訊科技人力市場十分開放,能對供求作出靈活調節。本地從業人員亦普遍能通過持續進修以保持競爭力。故此,政府未見有制訂短期紓緩措施之需要。政府的長期策略在於鼓勵本地資訊科技人員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以保持其競爭力。政府亦積極推動資訊科技界建立資歷架構與及大力支持業界推行專業技能認證。

  資歷架構有助業界認清僱員的培訓需要及其工作所需的技能水平,以便推動職業教育及培訓。就此,政府已於2005年7月為資訊科技及通訊業成立了「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該委員會即將完成草擬「能力標準說明」,並諮詢業界。根據能力標準而發展的培訓計劃將會以市場為主導,並可迎合業界不斷轉變的需要。

(四) 職業訓練局的資訊科技訓練發展委員會定期為資訊科技業進行人力調查,以評估該行業未來的人力供求情況。委員會已於2006年4月展開新一輪的人力調查,為該行業直至2010年人力供求的情況作出推算。人力推算及有關的分析工作尚在進行中,預計有關工作將於本年第一季完成,屆時委員會會公開推算結果。



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6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