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出席策略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後,與傳媒的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今日討論收入差距和社會流動問題。根據我們的研究,這個問題一方面是香港人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也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大家的基本看法是,香港的收入差距出現持續擴大的趨勢。
關於社會流動方面,似乎流動的速度未如一般人的預期,特別是反映在中產階層職位的減少,使向上流動的機會因而減少。另一方面,低下階層向上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和越來越困難,可能影響到跨代貧窮問題將來會進一步嚴重化,這是第一種的看法。第二方面是收入差距擴大和流動機會減少,有相當程度是跟我們難以控制的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同時影響其他國際大都會和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包括全球化所導致的人才、資金、資訊和工作職位不斷在全球流動,加劇不同地方之間的競爭;另一個原因涉及資訊科技和其他科技發達,取代了很多人的工作,特別是中產階層的工作;另一個原因涉及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她會偏重金融和高檔服務業,而這些行業所產生出來的職位收入會很高,但職位數量不會太多,變成很多其他人只能爭奪那些較為沒有那麼好的職位。另外,香港毗鄰急速發展的中國大陸,加快了我們經濟的調整,特別是工業北移。除了勞動階層工作外,連中產階層的工作也北移了。我們的工業結構、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受到衝擊很大,很多中下層的職位沒有了,形成中下層的景況出現困難。
另外的原因是我們本身的人口結構的問題。首先是缺乏人口流動。低下階層的人基本上停留在香港,不像其他國際大都會那樣,流向一些比較上可以提供發展機會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只可以在香港爭奪有限的工作。隨著競爭激烈,收入不斷下降。
第二個由於人口結構所造成的原因是,香港有很多人才離開香港到內地或外地找工作,形成人才外流。而我們吸引人才的機制和能力,尚未發揮重大作用,形成人口質素難以改善,大量低學歷和低技能的勞工停留在香港。
有委員還提出一個問題,隨著越來越多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而他們的子女回到內地繼續生活,將來會不會有大批低教育程度、低技能的人來港,使我們的人口結構出現更多問題呢?這個問題本身,比較上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是獨特的。其他國際大都會譬如倫敦、東京、紐約,他們有非常頻密的不同階層的人口流動。我們低下階層的人口流動量少,但中上階層就有流失的機會,補入的人才不足,這是香港作為大都會比較獨特的問題。
另外有委員提出香港獨特之處是包括香港工會勢力薄弱,無法提升工人議價能力;香港的政制不夠民主,因此政權沒有落在低收入人士手上,令他們不能通過政治權力去掌握、推動深化的財富或收入再分配政策;形成香港收入差距的問題有它自己的特點。但是有甚麼辦法呢?環顧所有的發達國家、地區和其他大都會,都同樣面對收入差距越來越闊的問題,都同樣面對向上流動機會越來越少,向下流動機會越來越多的問題。
香港只是一個小型的經濟體系,面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和內地的改革開放,政府和社會所能做的事有限。加上考慮到國際組織、國際的趨勢、國際潮流和國際價值觀,任何地方的政府,包括特區政府,有些措施無法運用。而政府要背負沉重的福利包袱。政府要處理這個收入差距擴闊和提升向上流動的機會,受到很大制肘。當中的處理辦法,其實不外乎是兩派意見。一派是從舒緩問題的角度,即是通過溫和的財富或收入再分配的措施,改善低收入人士的日子,避免引發社會不安。這些當然包括福利的提供、稅制的改革,譬如引進累進的稅制、綜援制度、最低工資等,這類補救性、紓緩性措施。但是大家明白這些措施所能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對於處理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是力度不足的。然而,不可以做得過份,因為會影響到香港經濟增長,以及香港作為投資者有利的地方。
另外一個角度是從推動平等機會、公平競爭來提升低收入人士,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向上流動的機會。這方面較為符合香港人的價值觀,即是突出自力更生、奮發有為,以及不會依靠社會和政府的接濟。這方面來說,圍繞著這價值觀所提出的建議其實是,一方面要提升教育機會,特別是對低收入人士的子女,要及早提供教育機會。第二方面當然是要通過培訓與再培訓,加強他們的競爭能力。
除此之外,有人說到單純教育培訓仍未足以扭轉低收入人士和他們子女的劣勢。因為現時在現代社會裡面的競爭還涉及到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社會網絡的支持,以及適當的價值觀,即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公平競爭,和對成就有高度要求。因此要協助低下階層人士上進,就不能單靠教育和再培訓。需要通過各方面努力,包括政府、社會、商界、非政府組織一起,協助低收入人士和他們的子女有更多機會去接觸多元化的文化,與較高階層人士建立連繫或往外地體驗或讀書。這些單靠政府是不足夠的,要其他的相互配合。
總體來說,整個討論的焦點不是放在壓抑高收入人士,而是放在怎樣協助低收入人士。至低限度確保他們有基本的生活條件,進而推動他們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其他人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條件。當然剛才提到人口結構,有人提過我們是否需要調教人口政策,意思即是,是否應該減少內地低學歷人士進入香港以解決收入差距問題;又是否要強化吸納各地人才來香港的措施,提升我們人口的質素;是不是要協助我們的低下階層人士,在外地或內地尋找生活和工作機會,推動不同階層人口的流動性,使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滿足以金融服務業為主體這種經濟結構的需要之餘,又能使更多人從中提升生活水平和發展空間。
完
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