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政制事務局局長在有關廣東省產業結構轉型及珠三角西部發展帶來的商機研討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十一月十三日)上午在「廣東省產業結構轉型及珠三角西部發展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會上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馮國經博士、林天福總裁、各位嘉賓、各位講者、各位傳媒界的朋友:

  我非常高興今日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可以共同合辦「廣東省產業結構轉型及珠三角西部發展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會。

  回想早幾年,自從粵港合作聯席會議轉變為由行政長官和廣東省省長共同擔當主席,整個粵港合作的工作有所提升。我們也在同一期間決定成立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希望除了官方的對話和合作外,在商界層面,在香港和廣東之間也有一個商界大家對口、交流和合作的界面。今日的研討會,正好體現了當年的思維是有效果的。

  過去這段日子,我們非常榮幸可以邀請到林天福先生和董建成先生為我們主持兩個專題的研究,一個關乎廣東省的產業結構,另一個關乎珠三角西部的開發可以帶給香港的商機和影響。今日的研討會正是就這兩個課題作更深入的探討。

  不過我想告訴大家,其實我們有一幅更大的圖畫和背景來進行這些研究和討論。首先,國家今年三月已經通過了全國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當中特別提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金融、旅遊、物流、資訊科技等服務行業,也會按照《基本法》,繼續支持香港發揮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優勢。

  拉近一些,如果我們看看廣東省的「十一五」規劃,其思路也很明確:產業要高質化發展、要再次側重重工業,以及在省內優化產業結構。這對港商自從內地一九七八年「四個現代化」開始有非常廣泛投資的業界,有很深遠的影響。因為香港得天獨厚,過去二十多年,自從國家改革開放,香港可以本身沒甚麼痛楚、不需要付上特別大的代價,可以從以製造業為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這是世界各地少見的一個例子。現在如果看看歐美各國,他們依然未能完全應付得了工業轉移所帶來的後遺症。香港則最精於變通,我們四周的世界轉型時,我們的策略也要改變。所以,特區政府早幾年已經因應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之後,與中央簽訂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這使香港有「第二波」的發展。

  製造業方面,我們已經進入了廣東和珠三角,現在已發展至泛珠三角其他地區。我們的服務行業需要有更廣闊的營地去發展,所以我們在過去一年,與中央和廣東省政府也商量:CEPA開始落實了,是否某些範疇的服務行業可以在廣東先行做試點?所以在來年,我們在廣東進一步落實CEPA 之下的服務行業,是否某些範疇可以在廣東先做?這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

  另一重點工作是我們需要努力推動各項聯繫香港和珠三角的大型基礎建設。西部通道明年可以通車;港珠澳大橋方面,我們已經就「三地三檢」的策略與中央和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我們在來年會繼續努力,把融資的方案處理好。我們還有其他範疇,需要大家共同合作。

  第三方面,我想提一提的是我們與廣東省政府會繼續通力合作,把環保的工作做好。如果要做好環保的工作,也會影響在座各位在珠三角的投資:你們如何運作、成本會否因此而上升、怎樣轉型等。

  談回今日大家研究的兩個課題──大珠三角西部的發展,這與我們──例如建設港珠澳大橋──是很有關聯的。大橋通車的一日,就是人流、物流、貨流及因此帶來的資金流,可以在珠三角西部更加自然和方便流向香港的一天。如果我們可以把CEPA更進一步落實,就可以配合廣東省政府所訂定的「十一五」規劃,工業提升和轉型的策略;我相信在座各位的實踐經驗比我們更多。

  政府方面,我們會把政策的釐定盡量做得全面和通盤處理。我們與中央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的政策是能夠配合的;實施起來,如何尋找商機,每一個投資項目,都要靠大家。我預祝今日大家的研討會圓滿成功,多謝。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