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為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布魯塞爾時間十一月七日)在布魯塞爾Chateau de Grand-Bigard舉行的比利時─香港協會與香港駐布魯塞爾經濟貿易辦事處合辦的晚宴席上致辭全文:(中文譯本)
各位嘉賓、各位先生、女士:
您們好。很高興重臨比利時布魯塞爾這個繽紛多姿的城市,在這華麗的古堡與你們共晉晚餐。香港不乏頂尖的會議場地,但我可以說,這堛漁藇˙P別不同。
布魯塞爾與香港實在有不少共通之處。布魯塞爾位處歐洲心臟地帶,也是多個主要國際機構的所在地,而香港則是亞洲的國際金融商業中心。兩地都是向世界廣開門戶的國際都會。
比利時不僅是香港的重要貿易夥伴,也是率先與我們商議雙重課稅協議這類重大條約的國家。這項協議有助吸引歐洲公司進駐比利時,以便與香港和中國內地通商,同時也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與比利時和歐洲國家建立商貿往來。因此,協議對加強比利時與香港的雙邊關係至為重要。
各位,今天晚上我想與大家談談香港的最新情況,包括香港如何提升優勢、善用與中國內地的緊密聯繫制定經濟策略,以及這策略可以為歐洲公司帶來的龐大商機。
明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大日子。自一九九七年以來,香港奉行獨有的「一國兩制」,繼續享有各項自由,沿用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並取得極大成功。香港繼續是進步、穩定和自由的社會。我們會鞏固香港在亞洲區內的優勢,包括法治精神、司法獨立、公平競爭營商環境、資訊與資金自由流通、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低稅率的簡單稅制。
基於這些優良制度,超過3 800家海外公司在香港設有地區辦事處,歷來最多。一九九七年至今,數目上升五成以上,足證香港是亞洲區內最受歡迎的營商基地。這些公司認定香港是內地、以至亞太區內的最佳營商平台。
香港年復一年得到國際公共政策研究機構持續評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實在得力於「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
香港人口僅七百萬,卻是世界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香港的國際機場在貨運方面,是全球最繁忙的。我們也與更多國家積極磋商民用航空運輸協定,以提升通航國際和內地的客運及貨運能力。我們的貨櫃碼頭,也在全球最繁忙、最高效率之列。更重要的一點:香港是內地首要的貿易和投資中心,是彼此最緊密的經濟夥伴。事實上,香港至今仍是內地最主要的外來投資者。
以毗鄰香港的廣東省為例,共有約八萬家香港企業聘用逾1 100萬工人。廣東省內的珠江三角區已經成為內地的經濟火車頭,更被譽為「世界工廠」。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泛珠三角區域,正發展為全球最繁榮昌盛的經濟中心,其中香港肩負重要國際服務中心的角色,而廣東省則擔當蓬勃興旺的製造業基地。
內地經濟在多方面發展迅速,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鞏固了我們作為內地市場的雙向平台地位。
香港為中國經濟發展起茩垠n作用,這是中央政府所當然肯定的。國家目前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認定香港發展金融服務、物流、旅遊和資訊服務四項支柱產業,加強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國際中心地位。舉一個例子,國務院正積極研究擴展香港的人民幣業務,這是因為香港具備所需的金融基建設施,可以為人民幣自由兌換擔當試點。香港不僅是中國的一個城市,更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獨特而不可取代的城市。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鞏固優勢,發揮更重要作用。
為達至這目標,兩個月前我在香港召開了經濟高峰會,探索「十一五」規劃為我們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政府將與商界、勞工和專業界別領袖,以及本地大學著名學者合力研究,以期在明年初前共同擬定行動綱領,策劃香港今後的經濟發展路向。
這包括鞏固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必須按照先進的國際標準,繼續推行開放措施,提升優勢,引進新種類的金融業務。舉例來說,作為全球第八大證券市場和亞洲第二大證券市場,我們希望開拓來源地,招攬更多企業來港上市。我們也正研究發展商品期貨市場,同時確保規管制度符合國際最佳標準。
香港過去一直是通往中國的唯一門戶。不過,自從中國在五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情況隨而改變。今天,更多企業尋求以直接途徑進入中國市場。各位也許會問:香港仍然是進入中國的最佳門徑嗎?還是企業今天不如直闖內地更好?
答案視乎公司的規模和需要而定。香港所提供的,是一個可以讓你踏足進門的平台,這對中小企業尤其發揮實質作用。除了我剛才提及的優良制度外,香港更具備有利營商的環境,包括在亞洲稱冠的通訊及運輸基礎設施。最重要的,也許是香港公司擁有在內地營商的知識、人脈和經驗,可以讓中小企業馬上開展中國業務。歐洲的中小企業不必從頭摸索,因為香港公司在這數十年間已經掌握箇中竅門。
對於跨國集團來說,香港是亞洲卓卓領先的國際金融及專業服務中心,在項目融資、企業管治和資訊自由流通各方面的表現,都鮮有其他地區可與競爭。
因此,不論是首次踏足亞洲的小型公司,或是尋覓最佳營商地點的大藍籌企業,香港都證明是最理想的選擇。
政府要招商引資,做法往往是提供稅務、土地或融資優惠。香港卻不相信這種做法。我們堅信,在高稅率的累進稅上作出一些減免,缺乏實效也效果短暫。香港的上佳營商環境和整體低稅率的簡單稅制,才是最吸引之處。此外,香港更位處增長最快經濟地區的中心。
吸引外資方面,我們的確成效不錯。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出版的《二零零六世界投資年報》,香港穩列亞洲第二大外來直接投資目的地,去年僅次於內地;在亞洲區外來直接投資總額中,香港與內地共佔去半數以上。
眾所周知,內地經濟發展強勁,增長幾近兩位數字。香港近年的經濟表現也相當出色。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在二零零四年增幅達8.6%,去年增幅7.3%,今年上半年則為6.6%。以香港這個發展成熟的經濟體來說,這樣的增長率實在難得。香港在一九九七至九八年經歷亞洲金融風暴,二零零三年又受到「沙士」疫症來襲,卻仍然取得這樣的成果,的確令人讚嘆。
各位,讓我列舉兩個最佳例子,說明香港怎樣善用固有優勢和通達全球的聯繫,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為海外及中國內地企業開拓新商機。
首先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CEPA為輸入內地的香港貨物提供零關稅優惠,並對27個服務行業進一步開放。即使在中國全面履行世貿組織的責任後,CEPA也可以為香港的製造業和大部分服務業,提供優於世貿標準的安排。能夠訂立這項相當於自由貿易協議的安排,是因為根據「一國兩制」,香港和中國可以分別以各自的名義,加入成為世貿成員。
談到「香港公司」,海外企業在香港註冊成立的附屬公司,也一概視為本地公司。自CEPA在二零零四年推行以來,已有過千家公司申請服務供應者證明書,行業遍及運輸及物流、分銷、廣告、建造專業服務及管理顧問等。在千多份證明書中,近半數由有外國聯繫的公司包攬,120份屬歐盟國家企業。
CEPA的措施不斷向縱深推進,可以提供一個更有利營商的平台,讓國際企業透過設於香港的公司,或與香港其他公司合作,打進內地市場。
香港與內地合作的第二個例子,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計劃,其中包含華南九省,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泛珠三角區人口逾4.7億,與歐盟相若。我們力求開發這個龐大綜合經濟體的無窮潛力。中國市場並非鐵板一塊,而是由個別市場組合而成的。各省的關稅和營商規定不一,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間也存有分別。我們的目標,是打破這些關稅以外的貿易和投資壁壘,以促進這經濟區內的人才、資金、貨物和服務流通。香港擁有資金、國際營商知識和通達全球的聯繫;我們的泛珠三角夥伴則具備土地、充裕人力、當地營商知識和更開放的市場。這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可讓彼此盡展優勢。
泛珠三角區的合作並不局限於商貿投資,更遍及基建、教育文化、資訊科技、環境保護、旅遊,以及壎籵冀拑本滶魽C泛珠三角區的緊密合作,讓香港不但能協助國家在經濟方面與世界接軌,更在廣泛的重要領域上深化與國家的聯繫。這種合作可讓內地更認識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的成功要素,也讓香港更了解泛珠三角區的相對優勢,加強兩地的文化、旅遊和專業交流。我們相信,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計劃可以為其他省市地區起茈傰d作用,推動經濟持續開放。
香港現正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一個建基於亞洲區首屈一指優越地位、便於進入中國大陸龐大市場的發展階段。香港將一如布魯塞爾,成為一個龐大而日趨富裕地區經濟體的中心。在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堙A香港可擔當的重要角色清晰不過。
各位嘉賓,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和商業服務樞紐地位,香港與內地日益頻繁的往來,以及CEPA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措施,在在顯示香港具備種種優勢,可在中國的非凡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在這新一段的發展時期,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定可為歐洲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
多謝各位。
完
2006年1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5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