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行政長官發表《香港家書》(只有中文)
******************

  以下為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十月十四日)在香港電台發表《香港家書》-「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的全文︰

各位市民:

  香港人都聽過卜公這名字,例如我們熟悉的卜公碼頭、卜公花園,卜公是誰呢?卜公就是第十二任港督卜力Henry Arthur Blake的稱呼。最近內地出版了卜力著作《港督話神州》,這本書是他在1898-1903年間出任港督時對中國的觀感,大家要將時鐘撥回晚清,當時中國正陷入辛亥革命前夕的混亂局面,但卜公是對中國仍抱有信心的少數外國人,他在書中結語這樣說:「中國的蘇醒意味茈L將要進入世界市場去爭取他應得的份額,憑藉其強大的商貿能力和巨大的生產力,她一定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自身需求,而且會伸展至遙遠的外國市場... 」。

  百多年前,卜公的預言,今日終於成為現實,今天我重提這位百年前的港督,是因為他將香港與中國內地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當時或者被視為一廂情願,但今天卻已是理所當然。中國在近代歷史上的波折,與香港經濟崛起有虓L妙的關係,早年香港是中國南方一個避難所,來自華南農村的農民,和來自上海的資本家,都來這媔}展新生活。在六、七十年代,大部分人相信香港與內地的發展是兩條不同的道路,香港要走向國際化,成為全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而融入內地等如變成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心理上我們劃下了一道鴻溝。

  無疑在六、七十年代這種想法還可以理解,但經過三十年多的改革開放後,中國由一個自給自足的封閉經濟體系變成21世紀與全球做生意的世界工廠。世界工業強國今天都在思考他們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人民幣的升跌成為美國與歐盟財金官員的頭痛問題。

  當中國成為全球經濟一個重要成份時,香港走向國際化與內地融合已不再是互相排斥的方向,反而是相輔相成,二而為一。我們只有在國家發展中找到清晰定位,才能夠為自己在全球化經濟中定位,我們心中的鴻溝不應該存在。

  近廿年來貿易與物流、金融及航運是我們的產業支柱,但要更上一層樓,我們要把握國家發展的脈搏。例如爭取國企民企在本港上市集資,做好準備扮演人民幣交易中心的角色等等。這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對香港未來宏觀發展的思路。

  有了這個宏觀定位後,接下來是其他本土經濟領域的發展方向,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下,香港必須要走高增值方向,包括在創新科技應用、產品設計、自主品牌開發及推廣,這些都是以創意、創新、創造力為主體的經濟活動。根據去年民政事務局委託港大進行創意指標研究,香港是具備發展創意經濟的條件,因為我們的法治、言論自由、文化活動、知識水平等都在前列位置,所以我提出撥款給香港設計中心推動設計發展,成立電影發展局振興電影業。今後要走自主創新、創意經濟的路,我們一定要吸引各地人才擊E,而文化活動及設施,對創意人才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所以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在明年完成研究後會立即重新上馬,我更會增撥資源給本地文化藝術活動,吸引各國人才流入香港。

  但當我們雄心萬丈參與全球競爭,將香港變成全球城市、國際都會的同時,有需要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社會,希望這個我們生活的地方,人與人的關係是怎樣發展。在經濟成長之外,最值得我們愛護及關懷的究竟是甚麼呢?

  好多人可能都試過去旅行,住酒店。不知大家是否有一種感覺就是無論旅行住的酒店有多豪華,總不及家媯徆A。我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家並非只是一處四幅牆用來「堐情v的地方,它同時亦滿載荍畯怞P家人之間的親情、關懷和信任。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家人的支持,往往是最重要,亦是有效的動力,幫助我們面對及解決問題。所以在今年《施政報告》內我花了不少篇幅談及支援家庭,推動家庭關係作為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我相信不少社會問題例如夫婦的問題,包括家庭暴力,以家庭作為單位去解決應更為有效。「家是心之所安」,和諧家庭就是鞏固和諧的社會的良方。

  同去年的《施政報告》一樣,我今年繼續以務實為主,提出一些可以在我任內開展或完成的工作。「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對香港人來說,政府最重要是用行動,而非用說話去服務市民。當然我們不能忽略香港面對的長遠挑戰,但要解決這些挑戰,必需要凝聚社會共識。我在《施政報告》已經勾劃出香港面臨的挑戰。我相信以香港人一貫實事求是的作風,我們最終一定可以建立起進步共識,將這些挑戰轉變成機會。

                   曾蔭權
               二零零六年十月十四日




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9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