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與記者答問全文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十月十三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記者談《施政報告》中有關環保事項的答問全文(中文部分):

記者:你說可能考慮設置邊境加油站,會否用免稅的方式或使用環保油?

局長:我想如果在(港方)邊境一定是用環保油,因為香港本身的油均是超低含硫柴油和電油,所以任何在香港境內設置的油站都會使用這些標準。至於邊境是否設置油站呢?現在在皇崗口岸附近已經有一個油站。剛才有聽眾提出在其他的口岸如文錦渡和沙頭角(設置油站),我們將來又有深西通道,這些我們都會全盤考慮,以便過境的車可以在一個方便的地方加油,不過這個要從規劃和地政方面考慮,待與各方面商量後才有實行的機會。

記者:其實香港和內地油最大的分別在於價錢,引致很多司機都會返內地入一些質素沒有那麼好的油,邊境的油站會否有一些特別的措施鼓勵(用環保油)?

局長:我們在油的稅收和價格方面作鼓勵,亦要從一個財政的角度去看。我關注的是污染程度、含硫量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不斷與廣東省和國家負責能源方面的官員去討論,希望他們也加快使用潔淨能源。假如油的質量一樣,這個問題可很快解決,他們亦有意思去做。

記者:現在國內亦未必立刻可以做到,你們已經鼓勵商用貨車司機盡快更換歐盟型號車輛,正如剛才聽眾所說,如果換了車但邊境未有油站,兩者是否不配合?

局長:我們和車商談論過最新的型號,他們所使用的油的質量比較「闊」,意思是說由較差到很好(的油)都可以用,引擎可以使用這些不同程度的油,效率和清潔程度會有分別,排出來的廢氣亦不同,但不至於影響機械而令到它損壞,我們已和車商談論過。

記者:這是不是說在邊境建油站不會有稅務優惠?

局長:目前我不能回答這點。

記者:你說已考慮新加坡的模式,如限制車輛在香港過境或出境,油缸不能存太多油……?

局長:其實新加坡一直有改變,新加坡現時的模式是汽車出境時油缸最少要有四分之三缸的油,這是控制自己這一面。

記者:在香港實施的可行性多大?

局長:現在說來言之過早,我只是提出來作舉例,說明其他的地方有這樣的措施,因為油品的質量不同。

記者:有些環保團體建議,對現時屬歐盟前期或一期的巴士設排放上限。政府會否考慮?

局長:我們對巴士有整套的管制方案,例如我們要求巴士公司重新組合路線,近年已經刪減一千七百至二千架次,組合了無需要的路線或乘客量較少的路線。另外,我們亦在條文中,規定他們在維修和保養過程中,增加減排粒子和催化器。因為他們是大公司,在管制上可做得比較好,不是一些單頭的車輛。巴士公司現時有三分之一的車仍低於歐盟二期的標準,但因為巴士的生命周期是很長的,而且一輛巴士大約價值三百萬元,如更換的話,當然要詳細考慮。現在我們要求他們研究歐盟四型的雙層巴士。我們相對於其他地方都是創先的,不是那麼多地方用雙層巴士。我們一定要把性能測試得很好,才可以要求他們更換。

  至於是否要一次過更換呢?有聽眾也說,車的型號是不斷改變、不斷更新的。如果在今年已要求他們全換上歐盟四型,可能將來有更好的,我們又會要求他們追隨最有效而實際可行的最新科技,因為很多國家正在使用壓縮天然氣的巴士。然而壓縮天然氣在雙層巴士上的使用,仍未能證明是可行的,單層巴士已經在羅省和北京很多地方使用。我想他們在不斷的更換周期中,用最好的科技,所以我們不會這樣魯莽地要求他們一口氣換上這樣貴的車輛,但發覺五年後,我們又追不上環保的要求。

  另外,最近因為北京奧運關係,內地正在試驗氫氣行走的巴士,廢氣是零排放的。當這類車輛在試驗期間,價格當然昂貴。何況這尚未是商業的用品。在巴士的整個管理方面,除了在科技的不斷更新,相信我們亦有其他方法,例如透過交通管理,包括減少路線,在繁忙的通道只容許歐盟二期或以上的車輛使用。最重要的是人車接觸,就算是歐盟四期的車輛都好,亦會排出廢氣,在繁忙的地方沒法防止市民接觸廢氣。最好的方法是在繁忙的地區,逐漸使用行人專用區把人車分隔,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污染對市民的影響。

記者:在停車熄匙的議題上,有些團體說既然有很大爭議,不如先將學校或醫院等敏感地區劃做「必須強制停車熄匙」的地區?

局長:以自願形式試行停車熄匙已有一段日子,但效果並不明顯。一些環保團體自發地為我們作一些監測,當他們提醒人們去做的時候,通常大家都肯去跟從。但自動自覺去做的人並不多。如果我們宣布劃出只是學校和醫院才需要停車熄匙,那麼其他地區如在銅鑼灣小巴站,你希望小巴司機熄匙,現在他們都願意去做,一旦你宣布了那些屬劃分區域,他們可能會理直氣壯地說:「這不是劃分地區,不需要停車熄匙」,可能有一些反效果。這些都是外國的經驗,我們不可以魯莽地只實行一些劃分地區,一定要做一些更深入的諮詢,我們希望聽取區議會的意見,看看如何進行效果會最好,再決定有關的立法及機制。

(請同時參閱英文部分)



2006年10月1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