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經濟情況及二零零六年本地生產總值和物價最新預測(附圖)
******************************

  政府今天(五月二十三日)發布《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經濟報告》,以及二零零六年第一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字。

  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闡述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的經濟情況,並提供今年本地生產總值和物價的最新預測。

要點

* 香港經濟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持續強勁增長。本地生產總值繼在上一季錄得已相當顯著的7.5%(根據二月廿二日公布7.6%後的估算數字修訂)升幅後,在第一季較一年前同期實質躍升8.2%,表現較預期強勁。經濟在廣泛層面迅速擴張,對外貿易表現蓬勃,消費開支顯著上揚,而機器及設備投資亦持續急升。因此,在今輪經濟上升周期,當對外貿易持續蓬勃的同時,內部需求扮演的角色亦更形重要。

* 外圍方面,儘管貿易環境仍面對種種不明朗因素,商品出口在第一季繼續顯著增長,按年實質上升14.4%。這是受惠於區內貿易激增,而其中內地再次成為主要增長動力。輸往歐洲聯盟的出口亦暢旺,而輸往美國的出口則續有增長。服務輸出同樣表現蓬勃,在第一季實質增長8.9%。其中離岸貿易和訪港旅遊業均進一步顯著上升。

* 內需方面,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一季的升幅擴大,按年錄得4.5% 的實質增長。這不單受就業收入改善的支持,部分亦由於股票價格上升和物業市道好轉,令住戶持有資產質素有所改善。雖然季內利率進一步攀升,消費情緒依然大致樂觀。

* 整體投資開支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在第一季實質上升8.5%。機器及設備投資開支依然是主要增長動力,升幅達23.3%。這是受企業盈利上升,業務迅速擴張,以及經濟前景樂觀所支持。惟建造活動依然是落後的環節。

* 勞工市場狀況持續改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第一季跌至5.2%,為四年半以來的低位,並在二月至四月進一步跌至5.1%。與二零零三年的經濟低潮相比,本港一共增設了約二十四萬個新職位。長期失業人數亦顯著回落,顯示很多過去就業有困難的人士現已漸漸重新投入勞工市場。受惠於經濟上揚,勞工入息正逐步上升,同時有更多職位空缺。

* 消費物價通脹保持溫和,在首季按年上升1.6%。私人住屋租金在過去兩年不斷上升,對消費物價指數的影響進一步呈現出來。但食品和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回軟,對通脹壓力有所紓緩。此外,雖然租金和工資上升,但營業額同時激增,而機器及設備的龐大投資亦帶動勞工生產力急促增長。從這角度看,租金和工資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並未算顯著。

* 至於近期的經濟展望,本地方面,在就業前景改善和勞工收入上升下,消費應可保持相當堅穩。企業盈利顯著增加以及計劃擴張業務,應可帶動機器及設備投資進一步上升。但建造業在近期可能仍然疲弱,因而會抑制整體投資的上升空間。

* 雖然全球經濟在第一季續有頗為強勁的表現,但外部環境仍顯著地受不同的風險因素所籠罩。這些因素包括:油價近期急升至每桶70美元左右;美國利率上升;禽流感;全球貿易失衡;以及最近國內的宏觀調控措施等。事實上當中部分因素在近期的情況較數月前更為顯著。這些因素如何發展,對香港在未來數季的外貿和經濟表現是一個關鍵。

* 鑑於二零零六年第一季8.2%格外強勁的經濟增長,香港經濟應不難達至財政預算案時公布的4-5%預測增長。事實上,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仍大致正面,外圍方面的發展應可帶來一些上調的空間。然而,考慮到外圍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以及國際金融市場近期的波動,因此在是次修訂預測中採取了較為審慎的態度,維持二零零六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測不變,即4-5%,以待三個月後下一輪修訂預測時再作全面檢討。

* 通脹展望方面,雖然消費物價通脹正緩升,在二零零六年全年相信仍可處於溫和及健康的水平。計及剛發布以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為基期的新消費物價指數數列,平均較舊的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年度數列低約0.4個百分點,二零零六年全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預測升幅由2.3%輕微下調至2%。至於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的預測變動,則維持不變,為上升0.5%。

詳細分析

本地生產總值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天發表的初步數字,本地生產總值 繼在二零零四年錄得 8.6% 的強勁增長及在二零零五年全年錄得7.3%的增長(與早前公布的數字相同)後,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按年實質強勁增長8.2%。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本地生產總值連續第十一季擴張,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實質上升 2.4%(見圖)。

2. 附表一臚列了截至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的本地生產總值及其主要開支組成部分的最新數字。各經濟環節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的發展情況詳述如下。

對外貿易

3. 對外貿易踏入二零零六年持續興旺,這是受惠於強勁的全球經濟和區內貿易的急升,而其中內地再一次是主要增長動力。輸往歐盟的出口亦暢旺,而輸往美國的出口進一步增長。轉口繼續急升,反映出香港作為促進內地與世界各地貿易往來的主要角色。本地出口亦進一步大幅增長,延續自二零零五年中開始的趨勢。整體貨物出口繼在二零零五年上升11.2%後,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的實質增長加快至14.4%。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一季進一步上升2.2%,與上季的升幅相若。

4. 服務輸出在第一季同樣強勁,繼在二零零五年全年錄得8.7%的增長後,在第一季實質上升8.9%。這主要受暢旺的離岸貿易及訪港旅遊業進一步強勁增長所支持。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服務輸出在上季上升1.1%後,在第一季上升0.8%。

內部經濟

5. 在今輪經濟上升周期中,內部需求正扮演越加重要的角色,這顯示經濟復蘇變得更形穩固。受勞工入息上升及樓市和股市的較佳表現支持,消費需求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再次揚升。雖然季內利率進一步攀升,消費情緒保持大致樂觀。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一季較一年前同期實質增長4.5%,較二零零五年全年的3.4%增長為高。經季節性調整與對上季度比較,私人消費開支同樣加快上升,升幅由上季的0.9%加快至第一季的1.7%。

6. 按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計算的整體投資開支,在第一季持續顯著增長,實質上升8.5%,與上季的增長動力相若,但顯著較二零零五年全年的4.1%為快。機器及設備投資開支仍是整體投資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第一季急升23.3%,反映投資者對商業前景充滿信心,以及需要擴張生產能力以爭取不斷增長的業務機會。然而建造活動依然疲弱,在第一季下跌8.7%,主要是一些主要工程如深港西部通道和后海灣幹線接近完工,令公營部門建造量下跌所致。

勞工市場

7. 勞工市場在第一季持續改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第一季跌至5.2%,為四年半新低,並在二月至四月進一步跌至5.1%。自二零零三年的經濟低潮計算,各個層次的職業類別,以及不同的服務行業,共創造了約二十四萬新增職位。長期失業人數亦由二零零三年高峰期的九萬三千人大幅下降至二零零六年二月至四月的約四萬六千人。反映勞工需求改善,私人機構的職位空缺在二零零五年十二月繼續較一年前急升,而勞工收入亦進一步上升。

物價

8. 消費物價通脹保持溫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較一年前同期上升1.6%,稍高於上季的1.3%升幅(以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為基期的新數列計算)。私人住屋租金在過去兩年不斷上升,越加在消費物價呈現出來。但鑑於內地進口的食品價格持續下跌,以及港元早前跟隨美元處於強勢,令食品和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同時間回軟,因而對通脹壓力有所紓緩。此外,雖然租金和工資上升,但營業額同時激增,而機器及設備的投資亦帶動勞工生產力急促增長。從這角度看,租金和工資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並未算顯著。經季節性調整按季比較,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上季上升0.5%後,在第一季上升0.4%。至於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在上季上升0.7%後,在第一季再次回軟,較去年同期輕微下跌0.4%。雖然本地消費物價緩步上升,但由於出口價格下跌,令貿易價格比率再次回軟。

二零零六年本地生產總值及物價的最新預測

9. 本地方面,在就業前景改善和勞工收入上升下,消費應可保持相當堅穩。企業盈利顯著增加及計劃擴張業務,應可帶動機器及設備投資進一步上升。但建造業在近期可能仍然疲弱,因而抑制了整體投資的上升空間。

10. 外部方面,儘管油價和利率攀升,全球經濟續在二零零六年第一季有頗為強勁的表現。為本港的外貿注入重要的增長動力。美國經濟在第一季以趨勢之上的速度增長;日本經濟正向持續復蘇邁進;而歐洲聯盟的經濟亦正改善中。內地經濟尤其旺盛。區內蓬勃的外貿引發區內貿易急速增長,以致大部分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穩固增長。

11. 雖然全球經濟在第一季續有頗為強勁的表現,外部環境仍顯著地受不同的風險因素所籠罩。這些因素包括:油價近期急升至每桶70美元左右;美國利率上升;禽流感;全球貿易失衡;以及最近國內的宏觀調控措施等。事實上當中部分因素在近期的情況較數月前更為顯著。對香港在未來數季的外貿和經濟表現,這些因素如何發展是一個關鍵。

12. 鑑於二零零六年第一季8.2%格外強勁的經濟增長,香港經濟應可輕易達至財政預算案時公布的4-5%預測增長。事實上,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仍大致正面,外圍方面的發展應可帶來一些上調的空間。然而,考慮到外圍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以及國際金融市場近期的波動,因此在是次修訂預測中採取了較為審慎的態度,維持二零零六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測不變,即4-5%,以待三個月後下一輪修訂預測時再作全面檢討(表二)。表三臚列出一些國際組織及本地分析員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所作的增長預測以作比較。

13. 通脹展望方面,消費物價通脹的實際數字迄今為止與較早前的預期相若。雖然在經濟快速擴張中,消費物價通脹正逐漸緩升,在二零零六年全年仍可望處於溫和水平。計及剛發布以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為基期的新消費物價指數數列,平均較舊的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數列低約0.4個百分點,二零零六年全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預測升幅由2.3%輕微下調至2%。這輕微改動完全是源於消費物價指數數列的技術性修訂。較早前的預測是參考以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為基期的數列,而最新的預測則參考新近發布以二零零四至零五年為基期的數列。至於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的預測變動,則維持不變,為上升0.5%,這是鑑於本地價格上升可望稍為抵銷貿易價格比率持續偏軟的影響。

(《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經濟報告》可在網上購買,網址是http://www.statisticalbookstore.gov.hk,亦可致電政府新聞處刊物銷售小組訂購(電話: 2537 1910)。該報告的印刷版和下載版均有出售,印刷版售價為74元(網上訂購可獲八五折),下載版售價可獲七五折,惟印刷版須另加郵費。)

(截至二零零六年第一季的本地生產總值數字刊於《本地生產總值(二零零六年第一季)》報告中,同樣可在網上購買,網址亦是http://www.statisticalbookstore.gov.hk,亦可致電政府新聞處刊物銷售小組訂購。該報告的印刷版和下載版均有出售,印刷版售價為36元(網上訂購可獲八五折,下載版售價可獲七五折,惟印刷版須另加郵費。)



2006年5月23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30分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