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藝術家張韻雯以雕塑表達對生死的見解
*****************

  本地年輕藝術家張韻雯的個展-「亡兮之無死:原子海洋 - 張韻雯作品展」由明日(五月一日)起至五月十三日於沙田大會堂舉行;隨後於五月十六日至五月三十一日移師赤柱廣場。

  展品主要為一組大型的雕塑群,靈感源自張韻雯今年二月的西藏之旅。當時的甘肅正值佛誕期間,張氏跟同伴一同上山參與「轉經」,沿途山坡上散滿衣履鞋襪,這是當地居民悼念已故親人的方式。

  張氏隨著僧人及信眾隊伍站在山上,看到不遠處站著一邊嚎哭、一邊抱著女兒軀體不斷晃動的父親,令她震撼非常。這不是因為目睹人間生離死別的哀慟,而是一個像洋娃娃般僵硬無力的小女孩身驅,一個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身體在那一剎只是一個軀殼、一種物質,令她嘆謂人活著、死去和肉體的短暫存留,相對於浩瀚的大自然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展場將變成直徑約三點五米的海,並分為兩個部分 - 水及沙。水的部分為八件人型冰雕,而沙的部分為八件人型沙雕,兩者之間有玻璃管子連繫著。在兩周的展期內,冰雕不斷溶解,水會隨著細小的玻璃管子不斷分解沙堆雕塑。到展覽完結時,冰雕和沙雕都完全溶掉崩釋,變回原來的海,寓意人的出生與死亡不過是在世上短暫存留的過程。

  是次展覽為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藝遊鄰里計劃III」的第六項展覽。參展的藝術家張韻雯於一九九六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美術史及藝術學士學位,一九九八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史萊德藝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銜(混合媒介)。

  張氏曾策劃多個走出既定模式的展覽,亦參與過多個本地及海外的展覽。她於一九九七年至二○○五年間屢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海外組織頒發的獎金,在二○○四年獲授聯合國教科文青年藝術家獎。

  沙田大會堂位於新界沙田源禾路一號;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至晚上八時。赤柱廣場位於香港赤柱佳美道二十三號;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九時至晚上八時。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www.artistneighbourhood.info/,查詢請電三一○一 二七一二或三一○一 二七一三。



2006年4月30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8時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