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科學館展覽介紹DNA鑑定中藥材的技術
******************

  中醫藥已有數千年歷史,至今仍廣泛為市民使用。不過藥材混淆使用或故意摻雜的情況不時出現,因而影響中藥的治療效果,甚至導致危及性命的中毒事故。為避免這種情況,準確的中藥鑑定非常重要。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去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標記技術已成為客觀和準確的中藥材鑑定方法。

  香港科學館「科訊廊」於今日(四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二十日推出最新一期展覽─「用DNA技術鑑定中藥材」,介紹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邵鵬柱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畢培曦教授發明的一套完善的DNA分子技術檢定流程,利用藥材的DNA指紋圖譜、DNA序列和DNA晶片,鑑定人參、花旗參、白英、石斛蘭及鱷魚肉等中藥材。

  DNA是由去氧核隞藺珩捰赤甄驨鴗j分子。它的雙鏈結構是由四個鹼基互相牽引而成,分別是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核隞蘆漣レC構成遺傳訊息,而不同物種則有不同的DNA序列。

  中藥分子鑑定的常用方法有兩種,都是利用聚合J鏈反應去取得動植物藥材的DNA。方法之一是DNA指紋鑑定,利用數個DNA區域去建立DNA指紋圖,然後比較不同藥品的指紋圖;另一方法是DNA序列測定,用作測定某DNA區域的序列,並使用生物資訊軟件校對及排列序列。這些數據能用於建立一個DNA指紋及序列資料庫,為中藥分子鑑定提供專業和可靠的資料。

  在開始鑑定一種藥材前,研究員首先要大量收集正品、偽品及其相關品種,對有關樣品進行分子分析,包括套取DNA指紋和DNA測序,這些數據可用作日後鑑別中藥材。

  而利用DNA分子,可準確鑑別物種。分子分析有多項優點,包括:了解不同物種間的獨特序列或指紋;鑑別不受生物的年齡、生長環境或生理狀況所影響;知悉不同器官有相同的序列或指紋;只需少量的樣本即可進行鑑別、測試過程在科技輔助下得以自動化進行,以及成本不斷下降。

  人參與花旗參為珍貴的滋補及抗衰老藥材,但有不法商人將價廉的人參當花旗參出售。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發現人參及花旗參各具特有的DNA譜帶片段,有助將兩者分開,亦可用來分辨其他人參偽品。這項技術已獲美頒授專利。

  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香港的藥店經常把白英和尋骨風兩種藥材對調,並發現只要比較葉綠體基因組中的核酸序列,即可區分正品藥材白英及其偽品尋骨風。

  石斛蘭外表美麗,且具藥用效能,功能滋陰清熱。石斛藥材價格差異很大,由每公斤港幣八十元至四萬元不等,市面上因而出現不少偽品。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研製了能鑑別正品石斛的DNA芯片。其原理是先利用每種石斛獨特的DNA序列來設計DNA探針,再在DNA芯片上植上這些探針。測試進行時,各正品藥材的DNA會在芯片上跟與它們相對的DNA探針雜交並發生信號。透過分析信號,即可推斷樣本的身份。此技術亦可用於判斷複方藥材是否有石斛成份。

  鱷魚肉對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使用基因測序技術分析四種鱷魚肉乾樣本,發現只有一種是鱷魚肉,其餘三種是兩類瀕危蛇類。

  有了這套完善的檢定技術,可鑑定各種常用、有毒、珍稀的中藥材,避免公眾誤用,有助保障公眾安全。

  科學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逢星期四休息(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為二十五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查詢請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詳情請瀏覽科學館網址:http://hk.science.museum



2006年4月2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