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今日(四月二十四日)出席策略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後,與傳媒會面的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今日我們這個會議主要討論人口政策這個議題,有關文件大家在網頁上亦可看到。其實人口政策這個議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地關注的重大公共政策議題,為此政府在二○○二年已經成立了專責小組,為香港制訂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在二○○三年二月發表了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提出33項建議。而專責小組的各項建議,已經相關的政策局和部門落實推行,或是定為持續推行的措施,專責小組的工作經已完滿落實,因此專責小組不會再召開會議。

  政府會以目前所完成的有關人口政策的工作作為基礎,檢討相關政策是否能回應香港人口趨勢的轉變,確保香港的人口能夠支持香港知識型經濟的發展。政府亦會在有關檢討中考慮策發會的意見,以及社會各界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今年第二季就人口政策所進行的「社會參與過程」所收集到的看法。因此,在今日的會議上,我們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代表向委員介紹他們有關人口政策的「社會參與過程」,並聯同策發會委員就有關諮詢文件的意見,人口政策這個議題討論的一部份。

  由於人口議題性質複雜,委員會安排在兩次會議上討論人口政策這個議題。今日的會議集中討論有關鼓勵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質的問題。就今日會議討論的議題,我們在三月二十八日安排了一次工作坊,邀請了四位人口政策的專家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看法。有關的資料文件和席上意見摘要已上載到策發會的網頁。我們將於下一次委員會會議討論其他人口議題,包括人口老化、領取公共福利的資格和跨界續享公共福利等問題。秘書處已安排在五月三十日會再舉行一次工作坊,讓委員在下次會議前有機會就相關議題充分交換意見。現在我嘗試介紹今日討論的過程和不同的觀點。

  今日主要討論的是人口老化和提升人口質素的問題。人口老化當中最重要的成因之一,就是香港的低生育率。但其實在所有現代發達社會之中,生育率偏低已經是普遍的事實。但是香港的低生育率在發達社會之中是低中之低,因此要處理香港人口出生率偏低的問題,恐怕有兩組問題要處理。一組就是和其他發達社會類似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同時要考慮香港本身特有的降低生育率的因素。其實這兩種因素在今日的討論上有很多委員發表意見,一般性香港和其他發達社會共通的因素包括價值觀念的轉變、包括家庭觀念的逐步薄弱、婚姻制度的逐步弱化、加上婦女出外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婦女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強,婦女遲婚或是遲生育的問題越來越嚴峻,再加上工作壓力和其他的種種問題,導致所有發達社會包括香港的生育率出現向下調整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本身涉及到的許多大問題,不是政府那麼容易處理。但當中涉及一些香港獨有的因素,或至少在香港是特別嚴重的因素,委員都特別提出來,認為政府應該特別在這些問題上尋找提升生育率的努力。其中一個比較多人提出的就是香港的生育率偏低和香港的教育制度有密切的關係。這個教育制度作為影響生育率的一個看法,似乎有相當多人認同,都認香港的教育質素、教育制度、教育的平等機會,以至對貧苦子弟所提供教育的服務,都可能影響到很多父母不願意生育子女。

  除教育外,我們整個政府或是商界所提供的工作條件是否對家庭的發展不友善,譬如托兒服務、幼兒照顧,或是工作時間不夠靈活,影響到子女的照顧。這些因素是否政府和社會團體、以至工商界可以合作來改善,營造一個較為有利於家庭發展、有利於子女照顧的環境。

  又提到我們的生活質素,我們的文化氣氛、我們的居住環境是不是可以進一步改善,以鼓勵人們多點生育。又政府是否可以做點事以改變香港人對家庭的觀念的看法或突顯家庭生活對個性發展及感情生活的重要性呢?這些東西都可能會發揮一定的鼓勵生育的作用,但主要的意見都認為生育決定是一個極度個人的決定,而香港社會是尊重個人的權利。因此,要改變大環境,要改變個人對子女的看法,甚至影響到生兒育女的環境,對於提升生育率的作用是有,但是不要寄予太大厚望。因此要改善香港人口素質的問題和應對我們所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最重要的努力應是集中在吸引人才和吸引新移民這兩方面。要做到這兩點是涉及到除了改善我們環境如空氣質素、文化狀況諸如此類之外;特別要在教育方面著眼,特別是如何通過大學教育吸引多些人來香港讀書、甚至如何通過專上教育及高中教育吸引外地人來香港就學。譬如包括如何吸引香港在外地的人才回流香港,和如何令到我們的人才在香港可以更好地發展事業,以及從事各種事業的條件。因此,實際上,政府在提升生育率方面,短期、甚至中期方面,我們能夠做到的工作是有一些,但是不要寄予厚望。原因是即使我們多些努力,都只可能會令到香港的生育率提升至其他發達社會的水平,但是都是偏低,是不足以支援香港的持續經濟發展,應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和改善人口質素的問題。因此著重點仍然是放在開放門戶,吸引多些人才,引進更多人口,而當中最大來源,恐怕都是內地和東南亞,以至南亞一些地方。

  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條件、教育質素、生活質素和文化氣氛,被視為是最重要的手段。當然來說,究竟我們的所面對的人口老化、生育率低,是不是一個問題呢。不同人有不同意見,但是主流意見都認為是一個問題,是需要處理。但當中涉及另一個問題是,有部份人認為,我們是否應該將香港視為一個獨立實體來看,而只是當成是整個中國的城市之一。因此,我們不需要把自己香港人口的問題看得太過嚴重。因為始終內地有大量人口,我們是可以通過某些計劃去吸納,以提升我們的人口質素,確保人口老化速度得以放緩。即使如此,但我們承認香港不同於紐約、東京和倫敦等地方,這些大城市是可以同國家內其他地方的人口互相流動的。在一國兩制下,我們要想想我們自身的人口結構是不是足以推動我們各方面的發展呢,而不是太過依賴人口的對流,始終在一國兩制底下,人口對流是有些限度,不是很多人願意返回內地;不是很多內地人這麼容易來到香港。即使如此,香港在吸引內地人才、人口方面是仍有發展空間。



2006年4月24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0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