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馬克•羅斯科二十七幀代表作,將由明日(三月三十一日)起至六月四日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市民可藉此機會認識二十世紀中期席捲美國藝術界的一股新浪潮。
是次展覽名為「馬克•羅斯科的藝術:華盛頓國立美術館藏品選」,由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籌劃、美國國務院協辦,香港展覽部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這是美國華盛頓國立美術館首個於香港舉辦的展覽,也是馬克•羅斯科在亞洲的首次展出。
羅斯科長久以來被譽為美國的藝術先驅,他的經典作品完全摒棄具像的傳統,由多個巨大的彩色方塊組成並懸浮在畫布上,創造出詩意空間。
是次展覽涵蓋羅斯科於一九二○年代至一九七○年創作的素描,水彩畫、水粉作品,以及油畫、塑膠彩和油彩紙本作品,當中包括他早期描繪人物、風景和城市的寫實派畫作,亦有其創作過度期的現代派作品,以及後期的經典抽象派系列,讓觀眾能親自探究羅斯科的美學,並細味其橫跨半世紀的個人藝術發展歷程。
展覽的開幕禮於今日(三月三十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康文署署長王倩儀、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郭明瀚、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現代繪畫修復高級館長杰伊.克魯格,以及藝術館之友主席利張錫齡。
馬克•羅斯科(一九○三至一九七○)出生於俄國,是猶太裔人,於一九一三年移居美國。除了在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期間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習畫外,羅斯科可說是自學成才。而知名畫家米彌頓.艾維瑞是羅斯科其中一位重要恩師,其作品簡潔樸素的圖案及微妙和諧的色彩對年輕的羅斯科影響甚深。羅斯科自少熱衷戲劇,這喜好啟發他閱讀大量有關神話和精神分析的書籍,從而為他帶來創作靈感。此外,林布蘭的畫作,莫札特的音樂和尼采的哲學也是羅斯科的靈感泉源。
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期間,羅斯科創作了數百幅紙本及畫布作品,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裸體畫像、人物肖像、室內人物、城市風景和自然風景。羅斯科刻意把他筆下的人物形象扭曲,並以充滿力度的筆觸創作。這兩種技巧與非洲和大洋洲等西方以外的繪畫傳統不謀而合,亦與羅斯科喜愛的兒童藝術非常相似。羅斯科創作生涯的早期曾試驗以不同的物料和工具作素描和油畫,他所運用的物料包括石墨、鋼筆墨、透明和不透明水彩。
四十年代可說是羅斯科創作生涯的蛻變期。他一直想透過畫作表達人生的悲哀。他曾說過:「我們已到了一個必須把人像扭曲至支離破碎的地步。」約一九四○年間,他開始在一系列畫作中探索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這些作品以完全破碎的人體為主體,重複出現的形體被安置在畫面的不同部分。在其後的十年間,羅斯科筆下的圖像愈來愈富象徵性和抽象感。
到了一九四七年,羅斯科可說已摒棄了所有寫實元素,取而代之的,是構圖主觀、以朦朧色塊為主的「多形態圖畫」。及至一九五○年,羅斯科已建立了個人的經典風格,這風格成就了他一直以來的藝術理想 - 以簡單的表現手法表達複雜的思想。他的經典作品大多以兩至四個長形方塊為主體,方塊以垂直形式排列在色彩鮮艷的底色之上。在這個形式下,羅斯科利用大量調子不同的色彩和色彩之間的關係,營造出或樸素或詩意,以至充滿戲劇性的氣氛和藝術效果。
在五十年代期間,羅斯科的作品偏向沉鬱。一九五八年,他放棄斑斕的色彩,轉而使用深紅、褐紫紅、啡和黑色,這種取向特別見於他受委託創作的壁畫。
一九六八年,羅斯科發現患有大動脈瘤後,自此便放棄以大型畫布創作,轉而以畫紙繪畫。他在這段時期的作品皆貼在畫板或布料上,令人誤以為它們是未鑲畫框的油畫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羅斯科進一步把他的構圖手法濃縮成基本的色彩、色調和色面的對比。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現代藝術特別項目館長露芙•法恩表示,羅斯科作品給人的感覺實在難以筆墨形容。對於觀賞其畫作方面,這位藝術大師最關心的其中一點,是觀者有沒有渠道與他的作品直接溝通和對作品產生感覺。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舉行的展覽中,羅斯科對配合展覽的文字曾表示意見:「引導觀眾如何欣賞其作品,並指導他們要留意畫中什麼東西,這表面上這看來是一番好意,並有利於觀眾,但實際上卻會麻痺了他們的思想和窒息其想像力...我只會信賴那些擁有敏感的心靈、並能摒棄傳統方法理解事物的觀眾。我不用擔心他們如何利用這些畫作心靈交流,因為如果人的靈魂和內心所需同時存在,那就必有真實的交流。」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是世界上其中一個藝術庋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主要的藏品包括繪畫、雕塑、裝飾藝術和自中世紀至今的紙本作品。一九八五及一九八六年,該館獲馬克•羅斯科基金會捐贈約一千幅羅斯科的繪畫作品,成為庋存及研究羅斯科作品的中心。
配合是次展覽,藝術館將推出一系列講座及錄像節目,查詢詳情請致電二七三四 二一五六或二七三四 二一五七聯絡藝術館教育組。此外,為增加觀眾對展品的認識,藝術館亦準備了資料豐富的錄音導賞,供觀眾借用。
藝術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四休息(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十元,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資料,歡迎瀏覽藝術館網頁﹕http://hk.art.museum/,或致電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詢。
完
2006年3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