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回應有關禽流感風險評估報告
*************

  政府發言人今日(二月二十日)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於二○○三年委託新西蘭Director of Massey University EpiCentre Roger S Morris教授研究香港爆發禽流感的風險。研究報告於二○○四年提交政府,該報告旨在研究周期性禽流感出現會在香港構成公共壎肣滅I的性質和程度,以及如何透過不同方法減低風險。

  研究向政府建議一系列措施以減低香港爆發禽流感的風險,包括:

  * 以冰鮮產品取代所有進口活雞
  * 提高香港境內外家禽生產系統、零售市場及運送過程的生物安全措施
  * 減低活雞零售店的數目,分開本地和內地雞隻的批發市場,以改變活禽鳥銷售
  * 減低人類接觸野鳥的病毒
  * 避免不同種類病毒宿主互相接觸
  * 利用疫苗達至最大效用
  * 減低非法或其他不受控制的禽流感源頭;以及
  * 採取措施管理訪客傳入和散播病毒的風險

  發言人說:「我們已落實報告建議的多項措施。報告純屬定質風險評估,而不是需要更多數據研究的定量評估,而報告是用作內部參考。」

  發言人指政府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落實在本地農場施行非常嚴格的生物安全規定,以及在批發和零售市場的壎苀W定;所有在本港出售的活雞必須接種疫苗。

  政府更定期與內地商討,以期確保只有註冊並符合香港進口規定的農場才可供應雞隻至香港。

  發言人說:「至於完全禁止從內地進口活禽鳥方面,國際做法是在某區域爆發禽流感後才禁止進口一段時間。我們在二○○四年曾因為廣東爆發禽流感而停止進口活禽鳥。此外,我們亦與內地就進口活雞上限達成協議。」

  當局亦推行自願退還牌照計劃,藉以減少批發及零售攤檔數目。當局也禁止在農場、運輸過程及在批發和零售市場混雜不同家禽。

  政府亦考慮在香港實施中央屠宰,進一步減少人類接觸家禽的機會。

  有關政府部門已聯手打擊走私家禽及非法家禽農場,因此類活動有機會增加感染禽流感的風險。

  當局已加強宣傳及公眾教育活動,提醒市民不要與野鳥有緊密接觸,以及在接觸野鳥後須保持良好個人壎矷C

  除了把甲型流感H5、H7及H9病毒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外,當局更設立流感監測網絡和定點監測計劃,監測本地及全球人類流感情況。

  政府與國家壎苀﹛B廣東及澳門壎芛礂膝瘣姜穈T,以及為抵港旅客量度體溫,預防禽流感在旅客中傳播。

  發言人表示,為散養家禽注射疫苗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當局缺乏有關住戶散養家禽的數目和地點的數據和資料,以及一套科學方法,確保注射的疫苗能於七十天後(即一般食用家禽推出市場的期限),仍然可有效及終身保障散養家禽。有見散養家禽增加了爆發禽流感的風險,漁護署於二○○五年年底曾以自願性質形式為散養家禽注射疫苗。但由於有更多證據顯示外國出現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與散養家禽有關,政府最近決定禁止散養家禽,以保障公眾健康。

  發言人續說:「禁止散養家禽可大大減少人類從染病禽鳥中感染禽流感的機會。」



2006年2月2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