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教統局與社聯呼籲各界捐贈舊電腦
***************

  教育統籌局(教統局)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今日(十二月二十日)舉行「家家有腦」—電腦循環促進學習計劃啟動典禮,公布計劃詳情及呼籲社會各界積極支持。此計劃由二十多個合作夥伴共同協作,模式包括捐贈電腦,贊助安裝作業系統及應用軟件,提供翻新電腦服務、家長IT培訓課程,並為翻新電腦提供維修保養和支援熱線服務。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指出:「香港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已由『學習使用電腦』轉到『運用電腦促進學習』,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在課室和教科書的框架,他們可透過電腦和互聯網,在學校內外按自己的時間、學習需要和興趣,到廣闊的資訊世界擷取所需,在學習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電腦和互聯網已是現今學生學習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二○○四年六月至八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二萬名十歲或以上的中、小學學生表示有需要使用電腦學習,惟家中沒有電腦。因此,「家家有腦」計劃旨在協助沒有能力負擔使用資訊科技費用的家庭提供翻新電腦及寬頻上網服務。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認同:「清貧學生若家中沒有電腦而影響學業成績,會令他們將來更難脫離貧窮。」

  根據以往經驗,要翻新一部達到一定規格的電腦,大約需要兩至三部舊電腦的零件。因此,要使「家家有腦」計劃成功,必須先募集大量舊電腦。羅范椒芬表示:「我和方敏生女士已在日前聯署了一封募捐信件,稍後便會發予業界、各大企業、工商機構、專業團體、商會及學校,希望能一呼百應,讓有在學子女的家庭能擁有電腦以促進子女的學習。」

  方敏生強調:「提供回收電腦並不是唯一的脫貧良方,而是提供一公平機會,讓清貧學生與其他同學有較接近的學習環境,互相砥礪,一同進步。」

  凡於2005/06學年就讀小一至中七、家中沒有電腦或需要上網服務的學生,符合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即可申請:家庭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獲高中學費減免計劃及/或學校書簿津貼計劃資助;獲學校教師或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註冊社工推薦有特別需要的學生。

  不過,羅范椒芬認為,要確保學生在家中恰當地使用電腦和互聯網,家長的參與至為重要。她鼓勵家長多關注子女在家中上網學習的情況:「我們會為受惠家庭安排家長培訓課程,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巧,以便引導子女善用資訊科技及培養應有的網上道德操守。」

  方敏生表示:「家家有腦計劃是一個好開始。我希望可見的將來,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商界能踴躍捐助,協助非政府機構舉辦更多計劃,共同將香港建成一個數碼共融的社會。」

  羅范椒芬認為若能成功推展此計劃,將是各合作夥伴共同回饋社會的一份最佳聖誕禮物:「我要多謝不同團體、機構和學校在計劃開始階段已積極響應,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持。我深信,大家今天的攜手努力,會大大增加受惠學生的學習機會,亦必能為香港未來造就人才。」

  有關計劃詳情、捐贈電腦或申請計劃,可參閱「家家有腦—電腦循環促進學習計劃」網頁:
http://www.pc-recycle.hk。任可查詢,亦可致電計劃熱線:2876 2464,或電郵至
info@pc-recycle.hk。



2005年12月20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5時44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