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與記者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十二月十七日)出席港台一節目後與記者的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記者:剛才提及正構思每袋垃圾會有bar code,內容為何?

局長:剛才提及將來收集垃圾時,如何可以識別垃圾來自哪一個住戶。台灣曾有的做法是用bar code,這樣可以識別是那一個單位的垃圾。如果不遵守規則,例如將可以回收的垃圾放入不可回收的一類內,便會被徵收懲罰性費用。

記者:香港是否很難推行有關做法?會否要用很多垃圾袋?

局長:現在我們亦使用很多垃圾袋,編碼亦不難做。我以前在台灣時,見到他們每個月會派若干數量的垃圾袋。

記者:懲罰性費用應該要徵收多少?

局長:我們現在沒有實質的數字,但一定要有阻嚇性和效用。

記者:現在打算收多少錢?

局長:現在尚未定出收費,我已經說過很多次,如果回收循環再用做得好,資源可以再利用,收取的(垃圾)量亦會減低,這樣費用便可以大大減低。與現在相比,我們希望政府的開支可以較現時減少。

記者:生產者計劃方面,與業界商討進展如何?

局長:在試驗期間,例如充電電池,某些商品(的業界)是很贊成去做,生產者責任計劃的法例是一個涵蓋性的整體法例,然後每一種商品的規例應如何實施要再作諮詢。

記者:有傳收取家居廢物的費用為三、四十元,這與實際數字相差多少?

局長:這只是一個很粗略的計算,我不希望現在焦點放在收取多少費用。



2005年12月17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1時11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