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十六題:宣傳預防愛滋病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馮檢基議員的提問和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宣傳預防愛滋病及性教育的工作,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鑑於推廣使用安全套一直是壎芵p愛滋病病毒感染預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有外國研究指出,使用安全套只能減低感染愛滋病的風險約69%,當局有否評估壎芵p的宣傳策略是否奏效或有否誤導公眾,使他們以為使用安全套能絕對預防愛滋病;若有評估,結果為何,以及當局會否考慮使用其他策略宣傳預防愛滋病;

(二) 鑑於有報道指烏干達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率已從九十年代初的18%下降至目前的6%,顯示其預防愛滋病策略的效果較其他國家更顯著,而該國政府是透過強調改變個人(特別是青年人)的行為、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勵青年人避免婚前性行為、婚後忠於自己的配偶及宣傳正確使用安全套等來控制病毒的蔓延,當局會否考慮效法該國在預防愛滋病的宣傳及性教育方面的做法及推廣相關觀念,以配合行政長官在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以重視家庭作為香港的核心價值的觀念;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 有否搜集關於透過婚前性行為、婚外情及因沒有使用安全套進行性行為而感染愛滋病病毒的統計數據;若否,會否搜集有關資料,以便更瞭解本地感染愛滋病病毒人士的生活型態及模式,從而制訂相應對策?

答覆:

主席女士:

  推廣使用安全套仍然是國際上預防愛滋病的重要優先手段,這一點可從世界壎芠梒插B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及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這三個國際重要組織的預防愛滋病共同立場聲明中得到印證。二○○四年,這三個組織在共同立場聲明中指出:「...安全套是現有減低性接觸傳染愛滋病和其他性病的單一最有效科技」。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也贊同這一觀點,並指出「慣常和正確使用橡膠安全套,對預防異性性接觸傳染HIV(愛滋病病毒),十分有效」。

  壎芵p自一九八○年代起便推行教育和宣傳運動,主要通過播放政府宣傳短片╱聲帶和向目標霰擛ㄤo單張和小冊子,務求令市民更多認識愛滋病和更加接納患上愛滋病的人士。由於性接觸是本地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我們的預防愛滋病教育一直都是以鼓吹實踐安全性行為和正確使用安全套為其中一個主題。

(一)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委託進行的一項整合性分析,使用安全套預防感染,有效率達到90﹪,而在很多國家,使用安全套是減低愛滋病毒感染率的重要元素。在香港,由於感染愛滋病的數字上升,而大部分人均是通過沒有採取安全措施的性行為而受感染的,所以必須提醒公眾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的風險。壎芵p於二○○五年九月推出一個名為「要有一套」的安全性行為推廣運動,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動實踐安全性行為及消除社會對使用安全套的成見。壎芵p已委託一間學術機構對這項推廣運動的成效進行評估,而評估結果可供該署調節預防愛滋病策略時作為參考之用。

(二) 香港與烏干達在愛滋病病毒感染率方面大不相同。愛滋病病毒感染率在香港整體人口中估計少於0.1%,在烏干達則約為5%。據我們了解,烏干達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率大幅下降,涉及多項因素,而ABC策略(即避免婚前性行為、忠於配偶和使用安全套)只是其中一個促使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由於兩地的文化、社會和人口背景,以及流行病學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兩地在預防愛滋病方面亦採用了不同的策略。

    本港的愛滋病預防及控制策略所建基的原則,是愛滋病教育不應含有批判成份,並應以消除標籤作用和歧視為目標。這個方針符合國際的做法,而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在其擬備的二○○五年政策立場書《加強預防愛滋病》中,亦有特別提述這點。因此,我們的公眾教育茩姦蕈挶P染愛滋病的危險和如何避免感染愛滋病,而不會對作出可能感染愛滋病行為(不論有關行為是否安全)的人士,進行道德批判。若把確診感染愛滋病的人標籤為生活放蕩,會使人不願意進行愛滋病病毒測試和接受適當的護理。

    壎芵p的其他教育工作,包括青少年健康計劃和男士健康計劃,內容涉及推廣健康生活及生活模式,以及對戀愛、性及家庭培養正確的觀念。這些計劃亦有觸及婚前性行為及和諧的婚姻關係等問題。

(三) 壎芵p沒有就感染愛滋病人士的婚外情或婚前性行為進行研究。不過,壎芵p與本地學術機構一向有就各種高危人士(例如性活躍人士和吸毒者)的高危行為搜集資料。有關研究結果可讓壎芵p監察高危行為的趨勢及愛滋病的病理發展,亦可協助當局制訂預防和教育策略。上述高危行為研究的追蹤範圍包括性伴侶數目、與固定和非固定伴侶進行性行為時有否使用安全套,以及有否進行異性戀或同性戀行為。自二○○一年起,壎芵p屬下的綜合治療中心已開設檔案室,收集有關愛滋病病毒帶菌者╱病患者的深入病理數據,記錄每宗感染個案的各方面資料,包括可能接觸病毒的地方、可能感染病毒的源頭,以及有關人士在被確診感染愛滋病前對感染愛滋病風險的看法。



2005年11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6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