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行政長官在倫敦出席貿易發展局周年晚宴的致辭全文(譯文)(附圖)
******************************

  以下為行政長官曾蔭權十一月二日(倫敦時間)在倫敦出席貿易發展局周年晚宴的致辭全文(譯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再次來到倫敦,與這麼多香港的舊雨新知見面,感覺真好。很高興連續兩年在倫敦為貿發局的周年晚宴致辭,雖則我的職銜有所不同。大會改變了今年晚宴的指定服式,但不會就這樣就會令我脫下「煲呔」的。在香港我們十分尊重版權商標,而我亦會堅守我的標誌。

  在貿發局歷年晚宴上,曾討論過不少香港與英國的獨特關係,這是我百聽不厭、也百談不厭的課題。我們的歷史淵源,還有英治年代奠下的根基,至今仍讓香港的公務員團隊、法律制度、教育制度、英語能力、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當然,我們也十分珍視種種民間聯繫,從2萬名在英求學的香港學生,到為香港增添亞洲國際都會色彩的眾多居港英國人。

  今晚我想向各位介紹香港一些最新發展,特別是我們怎樣增強與中國內地的協作,以助推動國家飛快的經濟建設,並讓香港分享成果。還有,從中怎樣為英國投資者拓展商機。

  現今困擾全球的問題實在不少,像油價、恐怖主義、禽流感等。雖然如此,香港發展正踏入令人振奮的新階段。我們的經濟持續全面復蘇,最大動力來自貨物及服務輸出的強勁增長、投資增多、消費信心高企、遊客數字屢創新高。去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8.2%,而香港是一個頗成熟的經濟體系,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達25,000美元,失業率下降至四年新低,所有經濟指標都勢頭良好。香港人再次找到目標,比往日更團結地為理想而努力。上月我剛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主題是「強政勵治、福為民開」,我以實踐這目標為己任。根據上周公布的一項大學調查,以及昨日另一所大學所做的調查,港人對政府的信任,正處於回歸以來最高水平,對香港前途的信心也不斷上升,香港已再充滿活力,市民也開懷舒暢。

  各位想必清楚,香港一向擅長快速適應環球經濟種種變化。今天,我們正在領導亞洲經濟轉型,從製造業走上高增值服務業。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中國開放經濟後,港商一馬當先,北上珠江三角洲開設工廠,率先在當地大手投資。今天廣東省有逾5.3萬家與香港有聯系的公司,聘用超過1,000萬工人。製造業北移其中一個重要結果,是造就了服務業,令今天服務業差不多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九成。

  珠三角是全國發展最快的地方,現成為「世界工廠」,生產汽車、電器、電腦等等,甚麼都有。舉例來說,全球電腦硬盤三成產自珠三角,彩色電視過半數都是中國製造。廣東省以重工業為優先發展重點,並銳意成為全國最大石油化工基地。核能、汽車和鋼也備受重視。一般而言,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發展重工和化工的階段時,經濟增長率會再上升、增長周期會延長。

  這一切,為外國投資者帶來新機遇,中國南部其他地區日益蓬勃的發展也如是。因此接荍畯n談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即「9+2」涵蓋華南九個省區加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這計劃旨在打破區域內部一切貨物及服務貿易壁壘,目標是把這個現時人口46,000萬 - 與歐盟相若 - 的地區,打造成大型區域經濟體。

  中央領導人積極支持這計劃,期望泛珠三角對國內其他地區起示範作用,並為國家長遠經濟建設增添動力。中國內地要持續發展,需要一套強大的國際金融基建予以配合,這正好讓香港獨有的優勢發揮所長,香港提供了這套基建。我們怎麼做到? 讓我逐一細數﹕自由兌換的貨幣,此其一。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務;規管完善、流通力強的市場;環球通行的標準;企業管治規章;穩健而透明度高的法制;自由流通的資訊,讓商界據以作出重大決定;現代知識及管理技巧;環球聯繫;先進的物流及通訊網絡;極為廉潔的公共服務。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泛珠三角的發展,在金融及技術支援方面,將圍繞香港進行。「走出去」的中國內地公司以我們為主要服務樞紐,內地以我們為首屈一指的集資中心。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集資逾670億英鎊,而且日益善於利用香港和香港的國際經驗,進軍環球市場。

  泛珠區域合作將為香港擴闊市場空間,增加項目融資、資金籌集、投資顧問方面的商機。藉荋ㄗ捅偶磥峓賳磪郊x,香港能為泛珠三角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與內地另一大型協作計劃,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稱CEPA。自去年一月CEPA首階段推出以來,兩地官員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豐富這份自由貿易協議的內容。CEPA第二階段把零關稅輸入內地的港產品類別予以擴充,又增加了可優先進入內地市場的服務業數目。CEPA第三階段明年一月生效,將會全面免除餘下港產品的關稅,並在中國須履行世貿義務前,提早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內地經濟騰飛、財富快速積累,意味虒磢髐ㄦT有缺,缺的是現代知識和管理技巧。在這方面,香港擔當又一重要角色,可作為提供者或橋樑,讓內地覓得這些技術和專業知識。香港可協助內地提升服務水平,最終讓內地改變「關係為本」的文化,進化成「法規為本」的市場經濟。具體來說,香港可協助內地強化金融體制,並使內地金融中介業務更多元化。

  CEPA也是中國內地開放的一個試點,為加入世貿預先作準備。這有助內地經濟逐步對外開放,在世貿限期之前提升各類服務的能力,以及確定日後會遇到的挑戰。
  
  各位,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受CEPA影響的例子。上星期有報章指出,華納音樂公司會利用其香港公司享用CEPA的優勢,成為第一家國際唱片公司在內地設立擁有權佔過半數的分銷公司。屆時該公司不單在唱片分銷方面會有更大的控制權,而且據華納高層所稱,將可投放更多資源宣傳內地歌手。

  你們可見,CEPA對香港和國家都有好處。對有意快速進入迅速發展的內地市場的英國公司,也有好處。英國公司可以香港為亞洲業務的基地,借助我們豐富的商貿經驗,享用香港與內地的自由貿易優勢。

  香港也受惠於CEPA下的「個人遊」計劃。這計劃讓內地39個城市的居民來港自由行,而無須參加旅行團。去年,經這計劃訪港的內地旅客達420萬人次,為我們的旅遊業增加47,000萬鎊收入。

  香港與內地的另一合作範疇,是讓香港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這計劃即將擴充,進一步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以及改善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機制。同時,新措施會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當然,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發展蓬勃的一個要素。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外匯中心,擁有絕佳的外匯結算系統。我們吸納的外來直接投資額位列亞洲第二,僅次於中國內地。香港的股票市場,以上市公司總市值計算,也位列亞洲第二 - 去年集資額超越倫敦和東京,全球排名第四,且位居亞洲之冠。

  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和其他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分析,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我們提供上佳的營商環境,亦以此為傲。讓我舉個例子。香港首家公司是在一八六五年註冊,到一九九四年,註冊公司已增至50萬家。僅十一年後,事實上就在上個月,第一百萬家公司在香港,這個擁有七百萬人口的地方註冊。當年巴麥尊勳爵稱香港為「一個荒蕪的島嶼」時,顯然未料到香港會有此成就。

  你們都知道,香港的成功,建基於四大支柱,其中大部分是前英政府所奠下的,而現行特區政府會致力維護:奉行法治的司法獨立、廉潔的政府、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以及自由流通的新聞資訊。這些獨特優勢,是香港賴以進步、穩定、繁榮的基石,也讓我們藉以協助國家推展經濟改革開放。它們是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作為中國內地與外國商貿互通的平台,大家最重視的優勢。

  倫敦之於歐洲,好比香港之於亞洲,都是區內主要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我們屬於外向型城市,具備國際視野,而且個半世紀以來一直與世界保持緊密聯繫。正如倫敦一樣,香港在貿易、金融、法律及商業服務、教育、醫療、科研、市場推廣及零售方面,都處於領導地位。

  綜觀上述優勢,香港顯然不會只是中國的另一個城市,永遠不會。

  剛才一開始我打趣提及商標版權,其實對保障知識產權,我們最認真不過。香港法制健全、市場規管完善、恪守國際商業準則,並以此聞名於世。外國投資者可以放心透過香港經營及管理中國內地的投資。事實上,自一九九七年至今,來港開設地區業務的海外公司增加逾五成,達3,800家左右 - 證明在亞洲物色基地當以香港為首選,並且確認香港是最佳營商平台,不僅通達中國內地,也通達整個亞太區。

  在香港開設地區業務的英國公司共有330家,數量之多佔海外公司總數的第三位。另外,香港還有數以百計的公司是由英國人擁有或管理的。有些為新來港的投資者,有些是在擴展中的老朋友。舉例來說:瑪莎百貨在香港開設零售百貨已有頗長時間,最近宣布在香港成立亞洲採購辦事處。該公司管理層指出,部分原因為:香港具備高效率、提供適時的市場資訊、通達所有主要商貿重地的廣泛聯繫、靠近中國內地,以及具備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

  另一著名英國零售商B&Q (特力屋) 剛宣布將於二零零七年來港開設首家分店。它形容香港為「亞洲最大及最富裕的市場之一」,以及「優質零售中心」。B&Q認為香港現該可接受DIY (自己動手) 文化,但可能要稍加教育一下。你們知道,香港人多麼熱衷投資,B&Q或須提醒他們,DIY並非股息(Dividend)、利息(Interest)、收益(Yield)的縮寫。

  結束之前,我必須談談香港已計劃進行的項目。在香港與中國內地的聯繫方面,我們的大型跨境基建項目進展良好。舉例說,深港西部通道預定於明年啟用;港珠澳大橋則正在規劃階段。與全球的聯繫方面,除最近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外,多個新的旅遊項目快將推出。位於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新展覽中心 - 亞洲國際博覽館 - 將於下月啟用,這展覽中心是明年舉辦國際電信界盛事「國際電信聯盟2006年世界電信展」的場地。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的國際馬術賽事將移師香港舉行,屆時香港會再次踏上國際舞台。此外,香港下月主辦世貿會議,以事實證明香港是亞洲國際都會,凸顯香港堅決支持全球市場開放自由貿易,以及協助促成多邊貿易體制的強烈意願。

  各位,你們給予香港的持久支持,我謹此衷心感謝。中國的經濟奇[為世界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香港正身處這奇[的中心。希望各位繼續與我們緊密合作,一起進入充滿機遇的新時代。

謝謝。



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07分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