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教育統籌局局長就二○○五至○六年施政報告有關人力的措施作簡報
(只有中文)
******************************

  以下為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今日(十月二十日)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各位議員:

  要維持香港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就必須有高質素和高效率的人才。為確保我們的人力資源能配合本港未來的發展,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資源於教育及人力培訓上,鼓勵市民持續進修,提升知識和技能。具體措施載列於上星期發表的《施政綱領》中。

持續推行的措施──設立資歷架構及相關的質素保證機制

  為了營造一個有利終身學習的環境,幫助市民訂定自己的學習藍圖,踏上成功之路,我們正逐步推行一個跨界別的「資歷架構」。資歷架構有系統地把資歷分為不同級別,貫通學術、職業及持續教育界別,以建立四通八達的進階途徑。

  質素保證機制是推行資歷架構必不可少的部分。立法會法案委員會現正審議《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條例草案》(條例草案),而條例草案的目的是設立一個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機制和一個資歷名冊,以保障資歷架構下認可資歷的完整性及公信力。我們希望立法會能夠通過條例草案,讓我們可以早日落實資歷架構。香港學術評審局將負責資歷架構下的評審工作,並管理資歷名?。

  我們會繼續向僱主、僱員、專業團體及其他有關人士解說資歷架構,並鼓勵他們為其所屬行業成立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諮委會),為行業制訂所需的能力標準及日後以這些標準為基礎的「過往資歷認可」機制。但我要強調,設立資歷架構的目的是要清楚界定各培訓課程的定位和水平,幫助市民訂立清晰的進修方向。資歷架構下的資歷並不是「上崗証」,僱主聘請職員時會考慮其它因素,例如申請人的工作態度及經驗、推薦人的評價等。因此,對現職僱員來說,「過往資歷認可」機制有助他們為持續進修踏出一步,對於暫時無意進修的僱員而言,他們並無必要即時取得有關的認可。

  我們會繼續協助香港學術評審局進行改革,包括其評審及收費模式,使該局能擔當資歷架構下新增的職能。我們亦已委託該局進行試驗研究,探討如何把僱員再培訓局、技能提升計劃及持續進修基金轄下的課程,列入資歷名冊。

人力培訓的措施

  除了設立資歷架構外,我們近年來亦推出各項計劃,以提高市民的進修意欲。

* 持續進修基金

  我們於二○○二年六月推出50億元的持續進修基金,目的是為鼓勵本地僱員作好準備,裝備他們在知識型經濟下發展,提高香港的整體競爭力。直至二○○五年九月,已有超過23萬人向基金申請資助,顯示基金的受歡迎程度繼續上升。而可供申請人選擇的課程類目亦已增至二○○五年九月的4400多個。我們會繼續確保基金資源用得其所。

* 技能提升計劃

  另一個深受僱主及僱員歡迎的計劃便是技能提升計劃。該計劃於二○○一年九月推出,為教育程度較低的在職工人提供針對性的技能訓練,提升他們的技能和在勞工市場的競爭力。計劃推出至今,已有23個行業參與。所開辦的課程已逾6300班,超過13萬名學員受惠。

* 僱員再培訓

  僱員再培訓局在來年會繼續提供超過10萬個培訓名額,協助合資格的人士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一如過往,再培訓局會抓緊市場的脈搏和動向,編訂更多具就業機會的新課程,務求提升學員的就業機會。

* 毅進計劃

  「毅進計劃」自二○○○/○一年推出至今,已舉辦了六屆,修讀毅進課程的學員約共2萬5千名。「毅進計劃」不但使同學對學習重拾興趣,更令他們重建自信,讓那些在中學會考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仍有機會繼續奮鬥,升讀專上課程或就業,為自己開創光明的前途。由於高中學制改革將於二○○九年九月正式推行,我們將會檢討毅進計劃的長遠路向,並為計劃重新定位。

* 毅進/中學協作計劃

  我們於二○○四/○五學年在10間中學以試驗形式開辦毅進/中學協作計劃,初步結果顯示,試驗計劃具備成效。在二○○五/○六學年,參加試驗計劃的中學會增至18間,參加的學生人數亦增至約930名。我們現正就試驗計劃進行評估研究,以決定該計劃在新高中學制下的長遠發展路向。

* 為待業待學青少年提供培訓

  至於待業待學青少年的問題,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就業相關培訓專責小組會繼續試辦適合他們的培訓課程,並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導師培訓課程,以及進行調查研究。

* 為居住在貧窮地區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培訓機會

  為協力解決跨代貧窮的問題,我們會加強為居住在貧窮地區的青少年提供職業培訓服務,包括額外增加職業訓練局的學額予該等青少年及少數族裔的年青人。

* 社會各界共同合作

  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資源,落實多項教育及培訓計劃。不過,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足夠的,還需要靠社會各界通力合作,為香港提供充足的高質素的人才,讓本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知識型經濟發展下保持優勢。

  多謝各位。



2005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1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