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第二次的「世貿香港部長級會議傳媒工作坊」工商及科技
局局長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今日(八月十三日)出席第二次的「世貿香港部長級會議傳媒工作坊」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May、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很高興再次在世貿部長級會議傳媒工作坊跟大家見面。雖然今次工作坊跟上一次只是相隔了四個月,但可能由於我在這段期間已經多次到過世界各地出席和世貿有關會議的原故,所以感覺上好像已經有一段頗長的日子沒有跟大家見面,詳談世貿部長會議的籌辦工作。

  傳媒工作坊的目的是跟傳媒朋友在十二月前多些談論一些跟世貿有關的事宜,令香港新聞界的朋友可以更深入了解談判的內容,更準確報道這些課題的進展,讓香港的市民可以更了解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明白貿易自由化的好處。所以我要多謝大家在一個應該留在家中享受一套經典電影的星期六下午,參與這個有可能是你們這四個月來遇到最悶的事情。

  這四個月來,我已經參加了六個與世貿有關的會議,從東京到巴黎、韓國的濟洲島、非洲的肯亞和贊比亞、至大連和日內瓦。這些都是旅遊勝地,十分有趣的地方,但是可惜我卻沒有時間深入了解當地的特色,參觀當地的名勝。我對這些地方的印象只是機場,酒店和會議廳。

  我想大家最有印象的應該是七月中在大連舉行的非正式部長會議。那次會議是由商務部長薄熙來和我共同主持的,一共有三十多個國家的部長出席。雖然你們收到的照片是我和薄部長坐在同一張很大的椅子上面,不過,事實上,我們在主持會議之時,是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椅子,也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角色。薄部長是負責在較宏觀的層次勾劃出各議題的重要性和爭議所在,我則主要負責主持會議的討論,並為各議題作出總結,務求令與會部長們達致最大程度的共識。

  大連會議雖然沒有像我在巴黎主持的會議上取到一些明顯的突破,但這次會議的成果是不可忽視的。我們在這次相當艱難的一天半議程之中,與會的部長都展示出莫大的誠意和決心,要求有關的同事在農產品關稅減讓公式和工業製品關稅減讓公式的各個極端建議之間取得平衡,亦即是所謂「中間落墨」,尋找共識方案。

  這個過程固然並不容易,而且必須依靠好似美國及歐盟等主要已發展的成員和一些近年冒起的發展中成員帶頭展示彈性,才可推動其他成員一起作出讓步。可喜的現象是提議中間建議方案的成員都是可以左右整個談判的主要發展中成員。這個現象確是令人鼓舞的。

  雖然在部分議題上成員的分歧已經開始收窄,但大家都知道世貿成員最終是未能夠在七月底在日內瓦召開的全體理事會為十二月香港會議的宣言定出約稿。我對這個發展當然感到有點失望,但是我並不氣餒,因為成員都承諾在放完暑假之後的未來數月加緊工作。而即將在九月上任的世貿新任總幹事拉米也將會以其馬拉松健將的堅毅不屈精神,大力推動。我跟他日前在日內瓦見面時,他更承諾將全力鞭策談判者盡量求同存異,務求於十一月中之前提交一份盡量少方括號的香港會議宣言草稿。這些在日內瓦所謂方括號的物體就是一些還未達到共識的內容。

  各位,由現在到十二月我們將更加忙碌。我下一個海外工作將是在九月初到巴基斯坦參與由印度、巴西和中國帶頭的20個主要發展中國家,即G20的非正式部長會議。

  此外,我將會在十月左右走訪一連串的國家首都,其中包括歐洲、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國家,主要目的是和它們的部長面對面詳談,了解他們的具體關注和個別問題,促使大家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我希望這個「敲門行動」會有助於我在十二月作為香港會議主席的工作。

  此外,我們在未來數月也將進一步加強與本地和外地傳媒,以及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對話和聯絡,希望各界對香港的立場和自由貿易的好處,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現正籌劃在秋季舉行一次大規模非政府組織的「圓桌會議」。如果時間安排配合得來的話,我希望可以邀請拉米總幹事來到香港與我一起出席這個會議,與本地和從海外來港的非政府組織代表面對面直接對話。

  我們將盡量為非政府組織他們和平表達的意見提供便利,而且我相信,部份非政府組織對世貿談判和自由貿易很多的不滿都是源於了解偏面,而並非由於他們從基本原則否定自由貿易這個概念。

  舉個例子,近日有論者說韓國農民表現激烈,是由於擔心世貿談判將會引致更多的農產品進口到韓國,從而使韓國的農產品產量和農民的收入下降。因此,韓國農民要求將漁業和農業剔除在世貿談判之外。其實,只要大家仔細想想,便會理解,這樣的評論絕對不合理。

  我們固然是要盡量保障世界各地貧窮人口,包括一些農民的生活,但世貿農業談判的要旨,正正是要消除發達國家的出口補貼和其他構成不公平貿易的國內補貼。單單是歐盟,它對農業的補貼在2002年便達到420億歐羅,亦即是超過4,000億港元。這個龐大的數目相等於整個香港特區政府兩年的經常性開支。假如我們將農業貿易剔除出世貿範圍以外,就沒有其他類似的組織或渠道,可以有能力要求發達國家一致同意取消補貼;後果就是不公平貿易只會加劇,而不會得到改善。

  我們不要忘記,現時有很多細小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所謂最不發展國家,是依賴出口一兩隻農產品養活整個國家的。我們不應該讓有些成員因為害怕面對外國農產品的競爭而拒絕開放本土市場,誤以為保護主義可以保障農民的生計,但是長遠來說,只有減少不公平貿易才能令各方面,包括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展國家的貧窮農民,以及廣大消費者得益。

  另一個說法,是世貿服務業談判促成各國政府外判公營服務,或把公營服務私營化,令社會福利人員,清潔人員,或郵務人員等等都失業。我想很清楚地指出,世貿條款中絕對沒有一條是要求政府外判公營服務。世貿談判的目標,是締造更多商機,促進和便利投資,讓專業人士和技術人員可以更容易到世界各地發展,提供服務。這些措施都是有助製造職位,和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其實香港有不少專業人士和中小企業都向我們反映,希望政府為他們積極開拓更多新的市場,造就更多新的商機,而我們積極參與世貿談判也是對這些要求作出一個務實的回應。

  另外,亦有些言論指世貿《政府採購協定》規定政府的大型投標項目須要作全球公開招標,是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我們是十分關心香港工人就業的問題,但是其實,《政府採購協定》是能夠保障香港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在其他締約成員,包括香港廠家和服務供應商的主要市場例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政府採購市場,得到公平待遇,確保香港供應商可以與其他供應商公平競爭。

  正如我剛才所說,拓展海外市場可以為本地企業造就更多商機,有助於促進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香港整體經濟帶來裨益。若果我們規定政府的投標項目必須由本地企業投得,基於成本的考慮,這些企業仍很可能採用內地或其他低成本地區的貨源,因而對本地就業未必有明顯的幫助。

  如果我們規定競投政府合約的供應商必須採用「香港製造」的貨物或物料,則由於香港在生產政府所需的物品上,未必有比較優勢,故此成本會較為高昂。因此這樣的規定便有可能令政府的採購成本上升,加重納稅人的負擔。事實上,絕大部份香港人用的產品都不是在本地製造,而是源於香港以外的地方。所以,這樣的規定對本地就業是沒有明顯幫助的。至於服務行業方面,無論是本地或者是外地的供應商,一般來說,都是會採用本地的工人來提供本地的服務。況且,在政策的層面,這些含有莫大保護主意的規定是偏離香港一直奉行的自由貿易及鼓勵競爭的政策,令投資者卻步,反而會為本地就業市場帶來不良的影響。

  最後,我希望大家能透過今天的傳媒工作坊,進一步了解世貿各個議題,為香港市民作出深入淺出的報道。謝謝。

二○○五年八月十三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