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空氣監察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蔡素玉議員的提問所作的口頭答覆:
問題:
隨著深港西部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分別在明年和預計在2010年落成啟用,跨境汽車流量估計將會大增。為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有沒有測量該兩條通道途經的地點現時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懸浮粒子和臭氧)的濃度,作為日後的參考基準,並用作評估這些地點以至全港各區在通道通車後的相關數字;
(二)當局會不會在通道通車後長期監測有關地點的空氣污染物濃度;若會,監測工作的詳情;若不會,原因是甚麼;及
(三)上述資料會不會公開;若會,將於何時和以甚麼方式公開;若不會,原因是甚麼?
答覆:
主席女士:
環境保護署在全港設有由十一個一般監測站和三個路邊監測站組成的空氣質素監測網絡,以監測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包括:二氧化硫、總懸浮粒子、可吸入懸浮粒子、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及鉛。政府一直採用此監測網絡所收集的空氣質素指標的達標情況,來衡量本港各區的空氣質素水平。在長期空氣監測的工作上,位於元朗及東涌的兩個現有監測站將有助於監測深港西部通道及將來港珠澳大橋啟用後新界西北及西南的整體空氣達標情況。
就深港西部通道而言,根據深港西部通道香港段的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在工程施工期間必須監測工程對空氣質素的影響。至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及其連接路,路政署的顧問現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包括空氣質素評估和環境監測及審核的建議。
目前,環境保護署已經每小時在互聯網上向公眾發佈所有監測站的監測數據。我們亦會繼續按照這個模式向公眾顯示所有關於空氣質素的資料。
完
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