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七題:建立區域性空氣質素監察網絡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五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郭家麒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

問題:

  《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的其中一項措施,是建立區域性空氣質素監測網絡,然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沒有提供有關網絡詳情。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素監測網絡的16個監測站的具體位置和選址標準(例如高度、土地使用性質及附近環境等);

(二) 有否制訂建設空氣質素監測站的技術備忘錄;若有,會否公開該備忘錄;

(三) 將於何時公布有關監測網絡的詳情;及

(四) 當局在上述監測網絡投入運作後,會如何發布網絡所收集的空氣質素資訊,以及該等資訊會否包括空氣污染指數和健康提示?

答覆:

主席女士:

  「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素監測網絡」﹝監測網絡﹞是粵港政府根據2003年同意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建立的。監測網絡將擁有十六個監測點,其中十三個監測點由條件適合的現有監測點,因應監測網絡的要求改建而成,這些監測點分別位於深圳、東莞、廣州、佛山、順德、肇慶、江門、中山、珠海、惠州、香港的塔門、荃灣和東涌;另外在合適地點建立三個新監測點,分別位於從化、番禺和惠陽。兩地的環境監測部門主要參考了由香港環境保護署及廣東省環境保護局於2002年聯合完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研究」內的建議,在珠江三角洲內的市區及郊區選取適合用於反映區域空氣污染特性的監測點,作為監測網絡的組成部分。該「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研究」報告已經於香港環境保護署網頁發放;

  粵港兩地環境監測部門已經參考國際標準為監測網絡編訂一套質控質保工作手冊,內容包括建設空氣監測站的技術和操作守則。該手冊有待粵港兩地專家研討和確認後,估計於今年下半年可以提供給立法會及市民參考;

  監測網絡現正試運行中,估計於今年下半年,待監測網絡的有關技術表現符合兩地專家的技術要求後,便可向市民提供更詳細的資料;及

  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已經於2004年12月會議中同意,雙方將根據網絡的運行情況,盡早向公眾公布監測結果。兩地正就公布監測網絡監測結果的工作,研究發放內容、形式及途徑等細節,待雙方同意後,將會在公布監測結果時使用。

二○○五年五月十一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