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教育統籌局局長就《二○○五年撥款條例草案》
二讀辯論致辭全文

*************************

  以下為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今日(四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恢復《二○○五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二○○○年一月,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教統局表示因成本效益問題而打算擱置部分學校改善工程,遭委員大肆抨擊。委員會促請政府加快完成學校改善工程,以改善學習環境。

  二○○○年五月,張文光議員動議,促請政府立即撥款,令全港學校可在二○○四年前,完成校舍改善工程計劃。動議獲得大多數議員的支持而通過。

  二○○○年十二月,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議員要求政府增撥學校用地,並加快興建新校。

  政府當局從善如流,在過去幾年積極地推行學校改善工程及實踐建校計劃。但不夠五年,有議員竟批評教統局在建校計劃及學校改善工程的政策失誤、浪費公帑。這些批評有誤導之嫌,對教統局絕不公道,亦有損立法會的公信力。

  在二○○二年公布的人口推算結果顯示,學生人口將持續下降,政府亦在第一時間暫停尚未批出的工程,避免不必要的開支。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回應議員們的要求,亦迅速回應供求的轉變,但依然招來一部分議員的批評,並且出言威嚇要求審計署作出調查,真可謂「惡人先告狀」。

  議員應該記得,在二○○二年十月十五日公布的審計署第39號報告書中,審計署署長建議應把收生不足的班級合併,以減少班級數目,使以公帑提供的小學教育更具成本效益。就此,政府帳目委員會亦促請教統局研究採取各種措施,以解決預期學位供應過剩的問題;政府帳目委員會亦提出削減過剩的學額,特別是在成本高及使用率低的學校。

建校計劃

  教育界及社會人士都同意應逐步協助半日制小學轉為全日制、為地方和設施不足的舊校原址重建或覓地重置,並為教育體系引入多元發展,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多選擇。這些亦都是經立法會同意的政策。可是,當政府根據這些既定政策進行建校計劃,卻受到部分立法會議員猛烈抨擊,實在令人費解。

  議員應該清楚知道,建校計劃並非單單為了應付中小學學額的需求,而是有其他改善教育的考慮。事實上,為了推行全日制、重建或搬遷現有學校而興建的新校舍,對於整體學額的供應並無重大的改變。近日有民主派議員批評政府「建千禧校舍,讓舊校殺得更快」。我實在不明白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又怎能為了保住個別學校的利益而將其它學校就全日制、改善校舍的合理期望置諸不理?

  教統局在制訂建校計劃以實踐教育政策的同時,亦會參照最新的人口統計及推算數字,進一步衡量興建新校舍的需要及規模。然而,要十分精確地推算未來每年的學位需求是非常困難的。單是內地新來港學童的數目,在過去數年便有急劇的變化。在一九九八年,六至十一歲的新來港兒童的數目約19300人,但在二○○四年卻只有約3700人。在短短幾年間,相差超過15000人。由此可見,要準確地推算每年學位的整體需求絕非易事,而興建學校更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得到。此外,其他因素如家長選擇、人口分布的轉變等,都會影響學位的需求,也令分區的學位供求規劃更加困難。

  有議員表示,政府當局不應該在學位過剩的地區興建新校。我必須指出,在同一地區,同樣面對人口下跌的影響,有不少學校仍然極受家長歡迎,申請入學的人數不跌反升。即使新成立的學校,也比部分有多年歷史的資助學校更受家長歡迎,這現象值得收生不足的學校反思。事實上,家長為子女選校,主要的考慮是教育質素和校風。

  對於收生不足的學校,如果經過特別視學證明教學質素良好,我們會容許它們在下一學年繼續招生。特別視學的結果,亦可讓家長有一定程度的質素保證。如果教學質素不佳,又不受家長歡迎的學校,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浪費公帑繼續資助。如果我今日接受議員的要求繼續資助這些學校,難保數年後某些議員不會再一次轉變態度,批評這是浪費資源,又要求審計署署長追究責任。見到一些議員態度的轉變,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搖擺不定,朝令夕改!

學校改善工程

  至於學校改善工程,是源自教育統籌委員會在一九九二年發表的第五號報告書。工程在一九九四年開始,分五期陸續展開。由於工程能改善學校的設施,從而提升學習效能,增加學校的吸引力,因此深受學校歡迎,紛紛爭取早日納入學校改善工程計劃。

  我必須強調,在策劃進行學校改善工程時,所有學校均是擁有健全的班級結構。由一九九四年至目前為止,共有743間學校已納入在學校改善工程,其中只有小部分學校將會停辦。況且,在決定進行學校改善工程計劃至決定停止取錄小一,已相隔一段時間。以最近兩個學年內停止取錄小一但已進行學校改善工程的22間學校為例,它們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撥款進行學校改善工程,與獲教統局停辦小一的通知,其中約有一半的學校在時間上相隔最少六年。若計及學校實際停辦的時間,相距更會擴隋雂Q年或以上。另外一半的學校則是在二○○一年獲批准進行改善工程,這是因應立法會於二○○○年多次強烈的要求而切實推行的。

  教統局有責任確保撥款用得其所。所有已進行的學校改善工程,均得到立法會通過撥款,原因是大部分議員都認同各項興建或改善學校工程背後的教育政策。若只因未來會有學校出現收生不足的情況,而停止所有工程,對我們的學童實在不公平。此外,不合標準的校舍,更會令有關的學校難以競爭,削弱收生能力,恐怕屆時部分議員及學校,又會以「陰謀論」批評政府,硬說政府想透過停止改善工程而扼殺學校的發展。

  即使有學校在改善工程竣工後因種種因素而停辦,經改善的校舍亦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例如分配予其他基礎設施條件未如理想的學校,或供其他需重建、重置的學校短期使用,亦可以供其他社區團體使用。換言之,花在進行學校改善工程上的公帑並不會浪費,而將來的用家亦可以繼續享用改善後的設施。相反,若某學校收生不足,但教統局卻硬要繼續讓學校開辦,豈不是浪費資源?我想強調,我們不能夠只顧荍漹虼|經費用盡,而將成本效益、教育質素等基本考慮置諸不理,我相信這亦不是立法會、審計署及大眾市民的期望。

結語

  二○○○年五月,張文光議員說:「對學校惡劣處境的沈默,便是在教育問題最大的失職,議會最大的無能。」張議員要求在二零零四年之前,為餘下的500所學校全部進行改善工程,否則威脅會「組織受影響學校的教師和家長,包括十萬個曾經簽名的家長,繼續抗爭,不達目的,永不終止。」

  五年後,同樣在立法會,同樣那麼年青的張文光議員,卻改為批評建校計劃和學校改善工程是荒謬政策、浪費公帑,並要求審計署追究責任。

  主席女士,我今日發言的內容,其實已經多次在事務委員會和特別財務委員會內作出合理交代。可惜有些議員們卻置若罔聞,三番四次重覆批評,其實這樣做法是不健康的,長此下去很容易令人懷疑立法會的功能,到底是尋求真理,還是歪曲事實、誤導市民?

  考慮到小學學生人口持續下降,我們正全面檢討各區的建校計劃和現有校舍的情況。若有需要時,我們仍會繼續興建新校以配合各項政策措施,以及改善現有不合標準的校舍。我希望議員會以理性的態度,去審視修訂建校計劃的建議。

  多謝主席。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