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署理行政長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致辭全文

******************

  以下為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四月二十三日)在海南省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05年年會全體大會上的發言全文(中譯本)︰

賈慶林主席、大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先生、女士:

  獲得秘書長龍永圖先生邀請出席今年的博鰲論壇,實在十分榮幸。一年一度的博鰲論壇,已經在短時間內享負盛名,成為探討亞洲主要議題的重要場地。

  近日,一位亞洲朋友發表了精彩的演說。他說,在西方社會,演說以笑話開始,又以笑話作結;在亞洲,我們的演說以道歉開始,又以道歉作結。中間的內容,全屬笑話!

  我想,亞洲人並非真的如此,還是比較認真的。我不會說笑,因此我將直入正題。我要談的是一個嚴肅議題:應否建立亞洲單一貨幣體制?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問:為何我們需要單一貨幣?簡單的答案是,假如我們有亞洲團結一致這種感覺,那麼,亞洲單一貨幣體制將更加有助亞洲團結,又或者幫助我們一邁向這個團結目標。

  不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首先,亞洲在地理上覆蓋甚廣,由亞洲西部地緣政治上屬敏感和石油資源豐富的地區,一直向東伸延至(儘管未必人人同意)大洋洲。亞洲作為世界第三大區,比美洲和歐洲都更為多元。亞洲人口,佔全球人口60%,但在全球本地生產總值,卻只佔不足四分之一。亞洲區內有日本這樣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有全球最貧窮的經濟體系。單是日本,已佔亞洲本地生產總值的52%,也佔亞洲金融資產的60%。

  第二,亞洲與歐洲不盡相同。歐洲需要單一貨幣,作為政治聯盟的其中一個元素。而在二零零一年確立歐洲單一貨幣體制前,歐洲為進行政治和經濟整合,付出了逾五十年的努力。可見,即使目標一致,要推行單一貨幣,也要付出半個世紀的時間。

  第三,歐元已獲廣泛接受,成為美元以外的一大選擇。第三種全球貨幣是否尚有餘地發展,目前情況並不明朗。我們不可忘記,在歐元推行成功前,歐洲嘗試過不同的貨幣安排,例如蛇形浮動匯率制度或爬行釘住匯率制度,結果引來不少投機衝擊。假如在過渡至單一貨幣體制期間,亞洲貨幣受到同樣的投機衝擊,亞洲的團結和共識是否可抵禦得來?

  第四,要設立單一共同貨幣,就需要穩健、有深度的金融體系和市場,包括在體制上的強大支援。亞洲剛從巨大的金融危機復蘇過來,而我們的金融體系內不少弱點,也在這場危機中顯露出來。要推行如此重要和具策略意義的措施,我們的體制和市場基礎是否已準備就緒呢?

  這些都是須深入探討的問題,在前景明朗之前,須經深思熟慮,才能解答。不過,全球化和亞洲經濟整合為我們帶來的種種好處,將大力驅使我們思考應否朝茖洲單一貨幣的目標進發。

  亞洲受惠於全球一體化,大家有目共睹。亞洲在世界商品出口所佔的比重,已由一九八五年的10%激增至二零零三年的26%,增幅多於一倍。亞洲區內貿易,同期的平均增長率達每年14%,是全球出口平均增幅的兩倍,並佔亞洲東部出口的一半,而這個比重在一九八零年代中期只是三成。貿易以製造業產品為主,而儘管由於產品鏈不同的環節的分工遍及亞洲各地,但最終的消費火車頭,仍主要在亞洲以外地區。

  亞洲的真正議題,是本身能否在區內創造推動內部增長的火車頭,而不是主要倚賴出口。由此,我們觸及另一問題,就是單一貨幣或共同貨幣是否有助促進亞洲區內貿易和投資。

  亞洲工業重組和整合,動力源於外來直接投資流動,尤其是區內的外來直接投資流動。流入亞洲的外來直接投資總額,已由一九九零年代初期的200億美元,增至二零零三年的1,032億美元。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提供的數字,在發展中的經濟體系之中,香港是最大的外向直接投資者,就全球出口外來直接投資總額而言,則佔第七位。香港在世界各地的出口外來直接投資總額,在二零零三年年底達3,360億美元,當中在亞洲區內的投資為主。

  但容我直言:亞洲對內、對外的貿易,還是以製造業產品為主,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的比重仍很小。原因何在?

  答案在於亞洲天然資源豐富,製造業蓬勃,但金融服務卻相對較弱。區內金融業以大型本地銀行體系為主,各地資本市場仍很分散,也未開始建立強大的退休及社會保障基金,以照顧老化人口。

  亞洲整體來說,與全球各地之間的往來帳略有盈餘,數額相當於二零零三年亞洲的本地生產總值的1%。大部分往來帳盈餘投放在歐美金融市場,所持外匯儲備約達2萬億美元。這些資金多數以外來直接投資或海外有價證券投資的形式,回流亞洲。

  因此,亞洲與區外資本市場之間,存在總投資回報互換的關係。我們把大部分儲蓄投放區外,購買美元及歐元長期債券,賺取每年最高達4%的回報;這些資金又成為回流亞洲的外來直接投資和海外有價證券投資,經槓桿作用賺取高達10-15%的總回報。

  這種關係既能互賴互惠,又能分擔風險,對各方都有利。不過,我們如果真的要考慮採用共同貨幣,就必須想想先如何鞏固本身的內部金融體系。

  眾所周知,自第一、二階段亞洲債券基金在二零零三年六月和較近期在二零零四年四月相繼推出以來,亞洲各地財長和中央銀行一直致力建立一個有深度、流動性高的亞洲債券市場。我任職財政司司長時,也曾積極參與早期的討論。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全力與區內的中央銀行合作,準備推出這兩項產品,特別是將供零售的第二階段產品。第二階段方案的目的,是加快推廣新產品、改良亞洲金融市場基建,以及減少亞洲各地市場不利於金融產品區內買賣的規管障礙。

  在這方面,基於種種歷史因素,亞洲各地法律及體制背景殊異,重重規管屏障無意中形成,阻礙了區內各地間多種金融產品的買賣。亞洲區內實體商品的自由貿易與日俱增,但金融產品的自由貿易卻相對有限,這現象有點矛盾。

  舉例來說,在盧森堡註冊的互惠基金、或是在愛爾蘭上市的債券,要在亞洲區內買賣,並不困難;香港的互惠基金要獲准在區內市場買賣,或是別的亞洲互惠基金要來港,卻沒那麼容易。每項亞洲金融產品都須逐一審批註冊,才可供買賣。正因如此,亞洲各地金融產品鮮有交叉買賣。

  這種情況並非合情合理。其實,亞洲各地大可按照國際準則,調整彼此的規管標準,以收互惠互利之效。

  為此,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委員會已開始與區內其他司法管轄區簽訂意向書,以便按照國際(國際證監會組織)準則,加快調和規管制度,互相接軌。迄今,我們已與印尼、泰國和斯里蘭卡簽訂意向書。這些雙邊文件將促進亞洲金融產品(首先是互惠基金)在區內的買賣,並奠定基礎,讓第二階段亞洲債券基金在亞洲各地的零售市場出售。

  我們與區內各中央銀行和證監當局共同努力,以務實而具體的工作方針,逐步加強在規管方面的協作。香港與其他地方在規管協作方面各取所長、互相協調後,定可讓更多亞洲金融產品在區內買賣。這樣,便會有相當關鍵數目的亞洲儲蓄,再投資於亞洲區內。亞洲金融服務如不加快自由買賣,貨幣融合將難以實現,更遑論要成功。

  總括來說,我們一定要先學行才可學走。對於亞洲在金融貨幣方面的協作,我們要實事求是,先提供促進金融服務產品自由買賣的條件,才開始去討論貨幣融合和協作。

  博鰲論壇既為亞洲區內盛會,正好讓我們坦誠交流,加強了解、增進友誼,進而建立自由興旺的亞洲市場。香港是亞洲時區內的重要金融中心,定當與所有貿易伙伴和亞洲伙伴緊密合作,為日後金融貨幣上的進一步合作做好準備。

  從穩定和發展亞洲經濟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建立亞洲單一貨幣是大有理由的。如要避免一九九七、九八年區內多國貨幣體制同遭重創的事件重演,亞洲單一貨幣更是極其重要的。就這議題,我今天不談宏圖大略,只嘗試提出切實的方向。不過,我們身在亞洲,自然深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謝謝各位。

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