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談膠袋稅、東江供水及塱原濕地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今日(四月十一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與記者的答問全文(中文部分):

記者:有關膠袋稅,超級巿場的方案詳情?

局長:這個計劃由於是跟超級巿場合作,我都希望能一次過宣布,現時可預告一下。計劃內容大致是如果巿民不使用這麼多膠袋,自己攜帶環保袋,又或者用特別的環保袋,會有某些優惠,這是希望有一些經濟誘因,讓巿民明白不濫用膠袋是有好處的。

記者:你剛才表示台灣立法方面的工作值得借鏡,就可行性來說,政府是否認為該措施最可行、值得去做?

局長:我們考慮多個方案,包括台北巿的「不准自動給予膠袋」。膠袋一定是由顧客要求,然後以售賣的方式去給予,台北巿似乎很成功,我們也可用此作為其中一個可考慮的方案。我剛才也提及,如何可有效執法,台灣是用「自願者」,亦有督導員去做,我們要考慮香港的情形,如何去做巿民才會接受。

記者:超級巿場方面,你表示以經濟誘因,希望巿民放棄使用膠袋。但你又同時表示,巿民又會買魚、買濕貨,你有何辦法,令巿民覺得這些誘因足夠?其實你是否有信心巿民覺得這些優惠足夠?

局長:從兩方面說,(首先)你不需要時就不使用,這方面從教育及宣傳可做得到;另外,就加上經濟誘因,如果有優惠的話,可能會有多些人積極一點去做,兩方面我們都會考慮。

記者:廣東方面的供水有限公司表示,可能於今年年底renew contract的時候會討論水價,政府是否已收到消息?

局長:我沒有收到這個消息。

記者:如果...?

局長:我們商議的過程比較敏感,所以我也不方便透露任何詳情。

記者:(廣東供水有限公司)表示香港方面,浪費水的情況比較嚴重,香港方面會做什麼工作?

局長:事實上,所有輸水系統均有滲漏的情況出現,香港於過去多年,已很努力盡量減低滲漏的情形。我們有一個約十年的計劃,將全部的水管更新,現時計劃已進入第四年,今年我們也決定加快更換水管的工程,希望可以盡快減低舊水管滲漏的情況。

記者:今日有報章報道,落馬洲支線影響塱原濕地的水位,由於水位下降得很多,當地有部分農民已改種一些較乾的植物,你有沒有這方面的資料?為何會出現這個問題?

局長:我相信塱原濕地的情況,並不是農民所想像的情形。整個塱原的保育計劃十分透徹,而且有多位環保專家、綠色團體參與管理委員會,定期作出監察。今年整個地區是第二年旱年,所以水位有變是一個自然的生態問題,並不出奇。我未曾有機會研究該問題,但我相信如此簡單地看water table (地下水位),不能作為一個結論。

記者:純粹是雨量問題?

局長:都可以有這個問題,因為整個計劃有一個專門的環保監察小組負責,我不相信會出現這些問題。

記者:何時可推出與超級巿場的合作計劃?

局長:很快,應該在今年上半年。

記者:現時每日三千三百萬個膠袋棄置在堆填區,要減多少你才覺得成功?

局長:我們推行的減廢計劃,每一個減廢計劃有不同的階段。目前在回收方面,我們已減少百分之五,當然這個不是我們的指標,我們還要看看數據。如果有一個實質措施,我們制定的減廢(目標)就不同。現時我們只靠宣傳及源頭分類,沒有措施,我相信不會多於百分之十;如果有其他收費,就會做多些。

(請同時參閱答問全文英文部分)

二○○五年四月十一日(星期一)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