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就施政報告辯論發言全文(二)

***********************

以下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一月二十八日)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辯論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我們亦成功地在珠江三角洲成立了十六個監測站,大家可能對監測站的網絡不是十分明白,為何要做監測站。我們在不同地區,代表了不同的工業、商業活動,設立了這些監測點。第一個監測點,我昨日親眼看到,得到的監測結果十分有用,可以看到污染物在什麼天氣,甚麼的情況下會影響香港;甚麼風向,在甚麼角度來看。所以,當這個監測站完全可以運行順利時,我們希望廣東省政府同意早日向公眾公布這些結果,(將結果)上載網頁,讓香港巿民了解到空氣污染的整體問題,無論是區域或本地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盡一分力。

我為何說兩年內會更差,差之後才有機會轉好呢?我不是說隨便作出承諾,或隨便說會好。因為零七年我都可能「不在其位」,其實是因為整個計劃我們都有時間表,在甚麼時候有幾座電廠於零七年時可做到脫硫工程,由零七/零八年開始,燒天然氣的電廠亦開始運作,這樣才有希望,我不是說那個時候就可解決問題,而是那時候有這些新電廠取締一些很舊很污染的電廠,空氣才能夠有一個機會會改善,亦符合廣東省經濟不斷增長對能源需求的實況。

廢物處理亦是很多位議員提及的問題,我很高興這麼多人十分贊成建設回收園。很多人覺得為何這麼遲?其實回收園只是我們廢物回收環保產業其中一個關鍵性的一環。我常常說,回收業,或循環經濟,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生產循環鏈,這樣才可以可持續。因為如果我們只可以回收垃圾,又沒有巿場需要,垃圾最終又送回堆填區;或者我們成立了一些工業,但我們又沒有足夠的廢料提供,亦沒有可能發展一個有企業價值的工序。所以我們必須在整個循環鏈的每一步都做到完滿、有效果,才可以將環保產業「發揚光大」。我們現時在土地上解決了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有很多增值工業,通過香港工業總會,多次向我表示有興趣,國外亦有不少人不時到香港及到本局介紹他們的環保工業。有一類工業很自動化和高科技,例如電子廢料回收,香港為何不做電路版?第一,投資額很大,需約兩億元;而所需的數量是加上香港所有的廢料都不夠。經我們分析,現時未有條件發展這一類工業,除非我們與廣東省合作。所有的事宜我們都會仔細研究。例如剛才提及玻璃樽,在香港,由於我們沒有生產業配合,磨成玻璃粉後,再經運輸幾個程序後,價錢亦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條件。反而自從公布興建回收園後,有一些工序可以在本地利用這些玻璃廢料,生產一些建築用的磚;可以在本地生產,亦成為完成的產品,我相信會有一個商機。

與此同時,在這兩年間,我們利用時間進行源頭分類、乾濕垃圾分類,研究是否可以增加廢料回收率,令廢料來源增加。香港現時有四百幾個回收商,目前他們的回收量有限。如果我們在環保產業有發展的話,需求量增高時,廢料就自然有價,同時亦會有多些人從事回收工作;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運輸費及儲藏費亦可得到回報,不會有運輸費較物料本身昂貴的情況。

至於產品責任制,我們正在積極研究。一個車胎回收的計劃不是十分成功,我承認在這個環節上,缺乏巿場。這計劃由回收商與一位大學教授合作,在研究工序上十分成功,將車胎的橡膠跟金屬框分開,這工序難度很高。完成了分割工序之後,車胎的廢料沒有人要,所以堆積如山,議員亦提出,香港有其他的工業利用車胎的廢料成功製造一些遊樂場的產品。而在用地方面,政府以短期租約的形式幫助他們擴展回收業。當然,回收園落成後,製造商就更可以大量使用各類回收物料製造產品,在有保證的情況下,不需要經常搬遷。

我們為何要進行這麼多的回收工作?我多次提及,如果要向巿民收費,在家居廢料收費的時候,我們必須向他們提供有回收的條件,即是說,在污者自付的原則下,巿民有機會減低廢料,從而繳交少一點垃圾費,所以我們努力將系統完善化。同時我們看到外國的經驗,即使回收做得很好,我們都有堆填區的需要,亦要繼續探討焚化爐是否可行。堆填區對土地造成很大壓力,亦長期將土地荒廢,長遠來說,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法;但是,短期來說,我們仍然需要堆填區去處理我們每日幾百噸,一年二萬噸的垃圾。在現代科學的方法下,焚化爐的排放得到很多先進國家長期使用,證實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焚化爐亦直接可以化廢為能,是直接將廢物變回能源的一個做法。我亦同意蔡(素玉)議員所說,我們在回收及再用方面做到最好,減廢亦是一個目標,最後我們利用堆填或焚化爐的方法處理一些剩餘的廢物。

在綜合水管理方面,大家也很關注。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食水、污水和再生水三個項目,食水的問題一直永遠都是一個社會人口增長後的問題,今年適逢廣東省旱季,更加突顯這個問題。所以本局絕對需要在這方面做長期規劃和政策,如何盡量節省食水,如何處理污水,然後有機會用再生水。另外一個科學的探討、分析,就是將海水化淡,這個計劃亦進行得十分順利,亦發覺價格較以前大大降低。在污水處理方面,污者自付的原則必須在污水收費中實踐,我們現時已開始策劃,如何以一個公平的方法,無論是排污費或(工商業污水)附加費,我們都會檢討,讓我們處理幾百萬噸污水之餘,有一個公平的政策,令使用者需要付錢。政府亦不斷改進污水的處理方法,令我們的水資源有再生水。

自然保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範疇。我們與有鄉事背景的議員就這方面已循不同的渠道作討論,亦明白這是整體社會利益的問題。

在交通方面,剛才聽到對鐵路政策表示滿意及不滿意的議員各佔一半,我們的主要政策是要如何將各種不同交通工具合理化,以鐵路為主幹是大家所接受的。跨境工程是更加複雜,我很奇怪剛才劉江華議員仍然提出(港珠澳大橋)雙丫方案,這是一個很富爭議性的題目,現在中央交通部已清楚指出是單丫,這對整個地區利益有很重要影響。

工務工程方面,我們每年保持二百九十億元工務工程,這不是純粹為改善失業問題,我們亦要考慮工程需要,我們在其他維持保養工程上亦聘用很多勞工,但最終我們要考慮工程的可行性。至於明渠方面,我們今次已經說得很清楚,要在工程上可行,以及在不影響防洪能力的情況下,我們才會覆蓋這些明渠,所以是經過詳細考慮後才進行。

我希望各位議員日後繼續向我們提供更多意見,一起合作推動政策。

多謝主席。

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