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教育統籌局局長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動議辯論的致辭全文

**********************************

  以下為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今日(一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動議辯論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各位議員:

  感謝議員就施政報告有關教育及人力政策措施發表意見。我會就數個最受關注的範疇作出回應。

新高中學制改革

───────

  「3+3+4」學制改革的諮詢期已於本月19日結束,教育統籌局(教統局)共收到超過3200份公眾人士和團體的書面意見。同時,亦收回480份學校問卷。社會各界對學制改革的積極回應,令我和我的同事們感到非常鼓舞。

  初步意見分析顯示,公眾人士都認同「3+3+4」學制改革,並且贊成學制改革和課程改革應同時進行。為了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配合學生的不同能力、興趣和需要,學校一般都支持開設應用學習科目,例如職業導向課程。

  比較受關注的通識教育科,亦有大部分意見支持本科成為必修必考的核心科目,至於怎樣考核和匯報學生的表現,則有待進一步磋商。至於特殊教育方面,教統局已分別與特殊學校議會和所有類別的特殊學校校長商討,大家都同意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應同樣享有六年中學教育。至於課程內容及其他細節,教統局會與業界繼續溝通及商討。

  教統局將於本年年中,就建議的科目課程內容細節、評估及實施方面,安排第二次諮詢;同時,亦會就一些課題繼續蒐集業界人士的意見,例如應用學習和特殊教育的發展等。

  我們期望於本年中,就新學制的實施時間表作出決定,亦希望大學可在屆時公布收生準則。我們會安排中學校長代表與大學收生工作小組的成員會面,直接表達中學方面對大學收生準則的意見。

  為確保改革順利推行,教統局將致力做好配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紓緩教師的憂慮,提供適切的培訓和支援。我們會積極考慮給予學校額外資源包括:

* 為每一班新高中提供等同0.1名教師的經常性現金津貼,以便通識教育科按需要彈性分組上課,進行多元化教學模式;

* 設立多元學習基金,每年提供3億元,鼓勵學校開辦職業導向教育科目,並與其他學校合作,開辦需求量較低的科目;及

* 提供一次過的整筆撥款,為教師創造空間,接受專業發展與培訓。

小班教學

────

  最近社會上就小班教學這個熱門課題已有相當多的討論。鑑於全面推行小班涉及長遠的財政承擔,如何按部就班地做好配套措施,有策略地在最能發揮成效的級別、科目和學校先行實施小班教學,以確保學生們能夠真正得益,是我們的首要考慮。有關班額的研究顯示,小班對提升來自低社經家庭及有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生成效顯著,尤以低年級的成效為甚。此外,我們亦可以考慮在辦得好並且受到家長歡迎的學校先試行小班,鼓勵他們擴招,並借用使用率不足的校舍,以減低每班人數。我們會以嚴正而積極開放的態度,繼續和前線教育工作者就小班教學的問題交換意見,以學生的利益和家長的選擇為依歸,共覓公平而可行的方案。

教師培訓

────

  政府清楚了解要提升教育素質,必須維持一支優良而專業的教師隊伍。在未來的三年(2005-2008)內,教資會轄下的師資培訓機構,每年平均提供超過7000個培訓學額(相當於全日制人數計算)予初職和現職的教師。此外,行政長官在2005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明確指出:我們將會增撥資源,讓教師繼續進修和參與專業發展活動。在2005/06財政年度,有關開支預算將會多達1億5千萬元。此外,我們已動用5億5千萬元成立「教育發展基金」,以推行「校本專業支援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向各學校提供專業支援服務。在新高中學制的推行方面,我們亦正考慮撥備足夠資源,以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包括為教師和校長提供彈性選擇的專業發展課程等。上述措施均有助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使他們能策略性地推行各項教育改革措施。

非本地學生來港就學

─────────

  面對日益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及二十一世紀所帶來的挑戰,我們的教育服務必須走向國際化,以培養本地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多元發展,從而提升香港整體的競爭力。事實上,香港具有吸引非本地學生的條件和環境。我們的教育體系完備而且多元化;我們的大專院校有全亞洲最佳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課程和研究計劃;又由於香港毗鄰內地,加上獨特的中西文化薈萃,香港的社會環境能豐富非本地學生的學習經驗。我們的教育服務,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過,現行的入境政策只容許海外學生來港修讀各程度的全日制課程;內地學生只可入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的全日制學位或以上程度課程,而且人數受到該界別的非本地學生整體限額所限制。為了保持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優勢,我們必須吸引更多非本地人士來港就學。因此,我們正積極與有關當局研究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的建議,以容許更多非本學生,尤其是內地學生來港,在不同院校修讀不同類型的課程。

  有關建議可望於2005/06學年起推行。我們會密切注視院校的實際收生情況,並不時檢討非本地學生的收生限額,以配合社會的需要。在增加非本地學生數目的同時,我們一定會充分考慮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

協助貧困學童及年青人

──────────

  今年施政報告中的其中一項重點是協助貧困人士。要協助貧困人士改善生活,長遠的方法是為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提供適切的教育及培訓。政府在這方面的承擔是無容置疑的。

  在教育方面,除了九年免費教育及大幅資助高中教育外,我們還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各種資助,包括高中學費減免、考試費減免、學校書簿津貼及車船津貼等。

  此外,我們將在2005/06年度增撥7500萬元,讓學校和非政府機構在地區層面上加強合作,並在現有的基礎上,以學校為基地,為最有需要的學童提供適切的課後學習活動。我們希望藉著加強對貧困兒童的支援,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增長社會知識,擴闊在課堂以外的學習經驗,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和人際技巧;並增加對社會的歸屬感和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新支援計劃初步構思是結合學校現有活動和撥款,重點提供課後功課輔導和其他有助全人發展的活動。在未來數月,我們會與學校及非政府機構磋商具體安排,希望在暑假期間開始實施。

  至於選擇在主流教育體系以外進修的青少年人,我們亦會提供各種形式的協助,以確保他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

  有志參與職業訓練的青少年人,他們可修讀職業訓練局所提供的各項獲政府資助的職前培訓,為他們在未來投身不同的行業作好準備。一如在主流教育體系中的學童一樣,經濟有困難的同學可申請各項學費減免、助學金、貸款、車船津貼等資助。如他們選擇修讀其他類型課程,例如修讀副學位程度課程,他們亦可向學生資助辦事處申請各類助學金、貸款等資助。

  此外,我們在去年3月成立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就業相關培訓專責小組,並已撥出5000萬元,供專責小組試辦適合待業待學青少年的培訓課程。專責小組至今批核了十一項試驗計劃,涉及費用合共1900萬元。這些計劃將提供逾3700個培訓名額。另有十二項計劃則在不同的審議階段。

其他貧困人士

──────

  除協助年青人外,我們現時亦有不少措施協助其他類別的貧困人士。

  對失業的一群,我們透過僱員再培訓局,提供免費的再培訓,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並透過就業跟進服務,協助他們重投勞動市場。再培訓局另外亦提供資助的半日或晚間制通用技能訓練課程,提供包括基本電腦應用、職業語文訓練等,協助學員能提升一般技能,以緊貼就業市場需求。失業或低收入人士,可以申請豁免繳費。再培訓局在2005年會繼續提供逾11萬個培訓名額,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我們打算運用向聘請外傭僱主所徵收的徵款,去擴闊再培訓服務的範圍,以惠及更多需要接受再培訓的人士。由於有外傭就徵款提出司法覆核,我們會密切留意事態的最新發展,再另行決定何時及如何動用該筆款項。

  對因經濟轉型下行業要求不斷轉變而受影響的勞工,可透過參加「技能提升計劃」去掌握最新的技能,提升本身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政府在計劃下資助學費的七成,而低收入的人士更可獲豁免學費。直至2004年12月,在此計劃下受惠的工人逾10萬7千人。

  其他有志進修的人士,亦可申請「持續進修基金」,可獲達1萬元的資助,修讀認可的課程,為知識型經濟作好準備。至2004年底,基金的申請人數超過16萬人。

  上述的各項措施,有助各階層的市民透過裝備自己,提升本身的知識及技能,增加他們改善生活的能力。

資歷架構

────

  長遠而言,我們會致力建立一個跨界別的資歷架構,涵蓋學歷及不同行業所需的資歷,並訂明所應達到的標準,以及資歷之間的銜接階梯,並會確保資歷的質素。資歷架構有助確立「四通八達」的學習進階途徑,讓有志提升自己、自我增值的人士訂定個人的進修藍圖,實踐終身學習,來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科技的發展不斷帶來的轉變。

  整體來說,設立資歷架構有助培育各方面的人才、發輝各人的才華、紓減本港人力錯配的情況,使我們的人力資源的質素和競爭力得以提升。推行這個非強制性的資歷架構是一項長遠的人力發展工程,我們必定會與各界人士包括僱主、僱員、教育及培訓界、專業團體等衷誠和緊密合作,共同為香港的發展、及我們下一代的前途而努力。

  多謝主席女士。

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