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劉皇發議員的提問所作的口頭答覆:
問題
根據《水污染管制條例》及《廢物處置條例》,任何人未經許可而將污水排放入溪流,或將廢物棄於溪流內,即屬違法。然而,本人獲悉,新界多處地方(例如八鄉、屏山及天水圍)的溪流因非法排放而受到嚴重污染,不但破壞景觀,更造成臭味及蚊蟲滋生問題,危害居民的健康。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檢討當局未能遏止污染溪流的活動的原因;當中是否包括有關法例存在漏洞,以及當局執法不力等;
(二) 鑒於當局曾針對養豬場和豆品工場在深夜非法排放污水,採取夜間埋伏行動,當局有否評估該等行動的成效;及
(三) 會否考慮制訂更徹底的措施,解決非法排放引致溪流污染的問題?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政府一貫十分重視保護溪流環境,除了通過立法執法控制污染源及減低污染量,也透過興建及改善排污設施清除污染物。可是,一般家庭及各行各業也會產生污水,所以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共同愛惜環境。自《水污染管制條例》及《廢物處置條例》實施以來,新界西北包括元朗八鄉、錦田、屏山、天水圍一帶以往因飼養禽畜而產生的污染量總共減少了超過九成,相等於超過一百萬人口所排放的污染量。而溪流的污染情況在過去的十年間亦因此而有所改善,但由於本地河溪的流速相當慢,河流的自淨能力相對偏低,而河溪的周邊不斷發展,人口持續增加,加上部分私人的化糞池系統欠缺打理,未能有效運作,所以新界西北仍有部份河溪水質未如理想。
至於在控制污染的執法行動方面,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前線執法人員確實遇到不少困難。這是由於在現行法律原則及法例下,執法人員必須收集有效的污水樣本作為檢控的法理依據,惟非法排污行為往往在數分鐘內便完成,因而增加了取證的難度,導致檢控的確有困難。
(二) 據我們所瞭解,大部分養豬場及豆品工場都有按法例要求將污水淨化後才排放。當中亦有小部分人士在深夜時非法排污。為有效打擊此等非法行為,環保署已加強監察這些懷疑違規飼養場。在二○○四年,單對元朗區附近的禽畜飼養場,環保署便進行了二千多次定期巡查,以視察飼養場是否符合環保法例的要求。環保署亦特別針對懷疑非法排污的飼養場,進行了四十次長時間夜間埋伏行動,成功檢控了二十五個飼養場。
同期,環保署亦對新界豆品工場進行了七十五次定期巡查。而當局亦針對懷疑深夜進行非法排污的工場,進行了五次長時間夜間埋伏行動,共成功檢控了兩個工場。
(三) 為更有效打擊涉及非法排污的禽畜飼養場,漁農自然護理署正草擬一套扣分制度,訂明一套罰則。當飼養場因觸犯相關法例而被定罪時,便會被扣分。若被扣分數超出上限,其飼養禽畜牌照便會被吊消。此外,當局亦正考慮在簽發牌照時加入更嚴格的環保要求作為牌照條件,違反條件的飼養場亦可能會被吊消牌照。如上述新扣分制度得以落實,將可有效根治禽畜飼養場引起的環境及衛生問題。
除執法行動之外,為了減少禽畜廢物對環境的污染,政府自一九九六年七月起已安排承辦商向農戶提供免費上門收集禽畜廢物服務。現時全港約有四百個農戶使用服務,平均每日收集到一百七十公噸的禽畜廢物,每年營運開支約為一千二百萬元。另外,為改善河道環境,渠務署亦會不時清理河道及進行除淤以改善臭味等問題。以近期天水圍河清理工程為例,便用了約三百三十萬元。
最後,環保署亦會通過伙伴計劃主動加強業界合作,並幫助他們改善處理禽畜廢物的成效。環保署並計劃於稍後在互聯網公開有關禽畜飼養場的資料,以讓議員、公眾與政府攜手監察及控制禽畜飼養場帶來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促使農友加強自律,奉公守法。
完
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