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施政報告全文

*********

  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一月十二日)在立法會席上發表施政報告《合力發展經濟 共建和諧社會》,演辭全文如下:

主席女士︰

甲、引言

1. 二零零四年,是香港經濟在過去七年來發展得最好的一年。香港經歷了空前的經濟調整和轉型,雖然過程十分艱辛,卻促使我們降低了成本,增強了競爭力,最重要的是確立了今後發展的定位和路向。特區政府為應付急速轉變的形勢而採取的各項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市民的努力奮鬥,已迎來經濟復蘇的曙光。因此,我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是在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的基礎上,講述今年和任內的工作重點。

乙、鞏固成果 繼續前進

復蘇步伐加快

2. 過去一年,香港經濟的復蘇動力不斷加強,雖然曾經遭受石油價格飆升等負面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長率仍高達百分之七點五。目前香港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正處於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最佳狀況。

3.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既來自旺盛的外部需求,也源於內部需求的持續增加。由於內地和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系出現多年來難得一見的同步快速增長,對香港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大增,令本港去年多項經濟指標都出現雙位數字增長。其中,出口貿易在首十一個月的實質增長達百分之十五;服務輸出在首三季增長近百分之十七;訪港旅客突破二千一百萬人次,比前年同期飆升近四成。私人消費開支在首三季增長百分之七點四,是十年來的最高增幅;機器設備投資首三季的實質增長達百分之十八;來港開設機構發展業務的海外和內地企業不斷增加,去年增幅為百分之十二點五,總數達三千六百零九家,創歷史新高。

4. 可以看到,前年「沙士」疫症過去以後,社會迅速恢復信心,本地消費和投資活動漸趨活躍,扭轉了香港經濟持續多年內部需求嚴重不足的局面,令今次經濟復蘇更加全面和可以持續,基礎更加穩固。

經濟走出困境

5. 隨虒g濟全面好轉,過去長時間困擾香港的一些難題,已得到緩解或消失。具體表現在:

* 市民最為關心的就業問題已有所改善,失業率由二零零三年最高峰時的百分之八點六,逐步下降至去年底的百分之六點七,總就業人數則創出三百三十萬的歷史高峰。

* 樓市價格顯著回升,樓宇總成交量也創下回歸以來的最高紀錄。曾經使中產階層深感壓力的負資產個案,由高峰時期的超過十萬宗,大幅減至去年九月的二萬五千多宗。

* 樓市復蘇帶動租金回升,消費市場逐步改善,持續六十八個月的通縮期在去年七月終於結束。公共財政收入增加,政府開支受到控制,赤字壓力大為紓緩。

6. 這次經濟增長,是在香港明確了定位和方向之下實現的;企業經過改善成本效益而提升競爭力,總體經濟結構亦不斷向高增值服務發展,經濟增長並無泡沫成分。隨茈8~、通縮、負資產和財赤等問題全面得到緩解,市民對經濟前景恢復信心,在在表明香港經濟經過多年的艱難調整,已經擺脫困境,開始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七年來的經驗

7. 市民期待已久的經濟復蘇,來之不易。我們必要認真總結經驗,以便鞏固成果,進一步加強推動經濟轉型和發展。

善用香港獨特優勢

8. 香港經濟走出困境,首要原因是香港本身的獨特優勢發揮了作用。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維持一個法治、高度自由和多元化的社會;香港的市場經濟體系運作成熟,基建設施世界一流;政府廉潔,公務員隊伍高度專業和盡忠職守;稅制簡單,而且稅率低;社會秩序和治安良好;背靠一個龐大、高速增長的市場。環顧亞洲,只有香港集上述優勢於一身。經過多年發展,這些優勢已轉化為本地產業的優勢。因此,我們首先在鞏固支柱產業上多下功夫,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促進金融、工商業支援服務、物流和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 金融業方面,經過近幾年持續不斷的體制改革,保持了香港在金融創新和監管方面的領先位置,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成功發行債券;本地銀行獲准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內地愈來愈多企業前來上市,使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上市融資的市場,加強香港作為中國融資中心的地位。香港股票市場總值比回歸前增加超過百分之五十,交易量創出歷史新高。

* 工商業支援服務已發展成為香港經濟的主體。貿易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從一九八零年的兩成左右,急升至去年接近四成,佔香港外來收入總額的七成以上。過去五年,香港與內地的貿易總額平均每年上升百分之七點九,其中非加工貿易飆升百分之十三,離岸貿易規模也不斷擴大,說明香港的商貿中介地位依然重要。

* 物流業方面,香港的區域物流樞紐地位得以加強。政府進一步開放本港航空網絡,增加了本港與內地多個城市和外國之間的航班,赤P角機場的服務範圍擴展至覆蓋珠江三角洲。我們正在為興建十號碼頭作準備,全面推動前期工作。軟件方面,數碼貿易運輸網絡系統會在今年推行,方便相關行業交換資料數據。為降低陸路運輸成本,我們努力縮短過境通關的時間,我們計劃今年提交條例草案,為實行「一地兩檢」提供法律依據。

* 旅遊業方面,我們進一步加強旅遊基建,同時爭取國家開放「個人遊」,使來港客源大增。截至去年年底,抵港的內地旅客達一千二百萬人次,其中「個人遊」旅客超過四百萬,與一九九八年相比,去年訪港遊客數量增加一倍。迪士尼樂園正按計劃興建,預計今年九月落成啟用,香港將迎接新的旅遊發展期。

正確定位和策略

9. 經濟復蘇的第二個因素,是政府審時度勢,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定位,確立方向。早在一九九六年,我已建議香港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為中國內地、亞洲以至全世界提供服務。過去幾年的施政報告不斷探索,分析這次特別漫長和痛苦的經濟轉型的成因,以及為推動轉型而應該確立的策略和路向。社會各界逐漸形成共識,最終確定香港今後的發展必須背靠內地,面向世界,建設一個提供優質服務的國際都會。

10. 這個共識一經形成,香港經濟轉型就有了方向。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角色十分明確,主要是提供軟件和硬件基礎設施。我們亦加強與內地合作,發揮香港優勢。我們提倡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推動經濟轉型。我們增加教育投資,吸引人才來港發展,提升人力質素。香港從事研究和開發的機構、企業,所聘用的科技人員和投放於研發活動的開支都不斷增加,並且採用新科技,改進產品和服務質素。

香港精神盡發揮

11. 經濟得以復蘇的另一因素,是廣大市民充分發揮了堅毅頑強的香港精神。今次經濟轉型歷時長、難度高,廣大市民,尤其是中產和基層人士經受了許多衝擊,承受了極大痛苦。但是,我們看到香港人再一次發揮自強不息、能屈能伸、靈活應變、永不言敗的精神。每當我們聽到港人逆境自強的動人故事,都會深為感動,而且由衷敬佩。就是這種可貴的香港精神,激勵我們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實現新的經濟轉型和發展。

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12.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央政府的積極支持。在香港困難的時候,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提出的多項建議,都一一作出正面回應,當中簽訂《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開放內地市民來港「個人遊」、簡化內地企業來港經營的程序、建立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協作機制、批准本港銀行開辦人民幣個人業務、輸入內地人才、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等。目前,內地正加速現代化,經濟總量和市場機會不斷增加,為香港經濟發展增添強大的動力。

今年經濟仍可看好

13. 今年是香港經濟復蘇後的鞏固增長期。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會稍為放緩,但整體表現仍會不俗;內地經濟實行宏觀調控,有利紓緩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可實現持續、穩定和快速增長。在外圍利好因素帶動下,香港經濟會持續增長,失業、負資產等情況將進一步紓緩,前景應可看好。

不足和問題

14. 我們走過崎嶇曲折的道路,取得實際進展之後,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就總體經濟而言,由於回歸前的泡沫經濟和表面繁榮,使我們產生優越的心態,即使面對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仍缺乏危機感,沒有及時設法化解本港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也沒有及早回應內地的經濟進步。由此產生的影響,需要加倍努力和更長時間才能完全消除。雖然現時香港經濟已經復蘇,但還有不少問題和隱憂,我們仍要居安思危。

15. 從內部看,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經濟轉型的任務還未完成;人力資源錯配,失業率過高,就業仍是困擾市民的主要難題;社會上的貧窮問題亦需要認真面對。香港周圍的城市都在提升本身的競爭力,我們必須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

16. 從外部看,油價和美元匯率大幅度波動;利率進入了回升期;疫症的風險繼續構成威脅;恐怖主義、台海局勢和國際矛盾帶來的衝擊依然存在。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突發事件,都會引發經濟波動和市場震盪,直接影響香港經濟發展。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過,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經濟發展成果,證明了香港確實擁有獨特的優勢,我們的定位和策略是正確的。只要今後堅定不移地往前走,香港經濟定能可以持續發展。

提高施政水平

17. 回顧七年半前,香港回歸祖國,由一個殖民管治的政府轉為「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特區政府,港人真正當家作主。隨茯F權性質的根本轉變,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態、輿論環境及廣大市民對政府的要求和期望都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加上經濟形勢逆轉,市民的訴求難免更多。此外,政府為了應付資產泡沫爆破和嚴重財赤而採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的確令市民痛苦和不安。現在回頭再看,我們面對政治轉變和經濟逆境的衝擊,未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也缺乏應變的經驗。

18. 首先,我們未能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在制訂政策的時候,未做到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其次,我們未能充分顧及社會的承受能力和政策本身可能引起的爭議,過急推出太多改革措施,加重了市民的負擔;此外,我們缺乏危機意識和政治意識,缺乏應付政經轉變所需的經驗和才能,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顯得進退失據。正是這些缺陷和不足,影響了政府制訂政策的公信力和管治能力。

確立施政理念

19. 我和特區政府的同事經過深刻反省,全面檢討政府在施政上的成敗得失,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我們正視市民對施政的批評,積極回應市民的訴求。改善施政、提升施政水平,是我們在過去一年多以來注意的重點。今後,我們會繼續循以下方向不斷求進。

20. 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依照《基本法》施政。我們崇尚自由,奉行法治,捍壎q法獨立,同時堅決維護我們社會的核心價值,包括自強不息、重信守約、公平競爭、尊重個人尊嚴、保障私有產權、仁愛為懷、孝順父母和重視社會和諧。這些核心價值在我們的施政中體現。

21. 我們會繼續努力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更準確掌握社情民意,更細心聆聽市民意見;吸納更多有代表性的人士加入各類諮詢架構。今年將展開對區議會功能等方面的檢討,增加對區議會的支持。我們注重發揮十八區民政事務專員的角色,協助他們切實解決社區問題,在必要時盡快提到更高層次協調處理。我已要求各問責局長全力支持民政事務專員的工作,使各區專員能更有效地發揮職能;進一步體現「以民為本」的服務精神,時刻關心市民的訴求,積極以行動去回應。

22. 我們進一步完善問責制的運作和發揮團隊精神。各主要官員分工負責不同的範疇,集體商議重大決策,互相配合落實推行。我們會繼續加強政府內部政策研究的能力,同時也會在未來三年,每年增撥二千萬元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託其屬下的研究資助局推動高等院校進行公共政策研究。我們注重吸納各界人士,特別是中產階層和專業人士,參與公共政策的制訂過程。我們會更好統籌安排新政策的緩急次序。我們會加強與傳媒溝通,更準確掌握社會對政策的反應,及時作出回應,維護公共利益,化解矛盾,積極爭取社會各方的支持。

維護社會和諧

23. 香港人一向重視社會和諧,「家和萬事興」,這是我們的傳統核心價值。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政制要發展,市民要過好的生活,先決條件是需要安定的環境,所以市民對社會穩定有強烈的訴求。近年來對衝突和爭鬥愈加深惡痛絕,更清楚認識到社會和諧是穩定繁榮的基礎。

24. 特區政府一直努力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致力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並且因應急促變化的社會環境,不斷探索與嘗試,循以下方向努力:

* 第一、堅持以公正原則施政。在維持香港自由市場效率和創富能力的前提下,妥善協調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堅決反對「官商勾結」,實施嚴格的監管制度,徹底杜絕「利益輸送」。

* 第二、努力落實「以民為本」的施政方針,採取切實措施緩解不同階層的對立,認真處理貧窮問題,減少跨代貧窮,關懷弱勢社群。

* 第三、我們力求維持中產階層的穩定。藉蚍W加教育機會,改進教育質素,開拓培訓與再培訓機會,以及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營造有利於個人上進的環境;同時,我們努力改善施政,讓中產階層有更多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

* 第四、努力增進港人對國家的認識,加強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感。香港必須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認識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的原則精神;盡量避免給國家添煩添亂;幫助那些對中央仍存有懷疑以至對抗意識的人,改變想法。

* 第五、提倡包容共濟,尊重不同觀點,主張在共同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礎上,理性討論不同的意見,求同存異,努力做到和而不同,團結共進。

25. 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政府責無旁貸,最重要的是貫徹「以民為本」施政,所有的政策,都始終以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為基礎、始終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但要建立一個和諧與穩定的香港,除了政府的努力外,還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我衷心希望社會各界能夠以大局為重,擱置分歧,互諒互讓,和衷共濟,一起努力建立一個和諧、團結和穩定的香港。

政制發展

26. 《基本法》為香港民主進程鋪下前進的路軌。特區政府將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地推動民主政制穩步發展。我們正依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四月作出的有關解釋和決定,按部就班,徵詢市民大眾關於二零零七年行政長官和二零零八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意見。由政務司司長率領的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已於上月中發表了第四號報告書,進一步聽取各界意見。我們堅信,只要能夠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保持社會的和諧氣氛,香港的民主政制定能發展得更快,《基本法》所確立的最終普選的目標定能早日實現。

丙、緊貼民情 樹立新風

27. 去年十月,這一屆立法會開始工作時,我同大家講到特區政府決心展示施政新風,要更加緊貼民意。在起草這份施政報告的過程中,我又聽取了社會各界很多意見,總括來說,社會大眾比較關注的問題有十一個,以下是特區政府的回應。

增加就業

28. 我很清楚了解,市民關注的焦點始終是就業問題。隨虒g濟好轉,預期今年失業率會進一步下降。可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失業問題有結構性的成因,人力資源出現嚴重錯配的現象。目前,在本港的就業市場,要求高學歷和高技術的工種,平均失業率介乎百分之二點五至百分之三,基本上是全面就業;在物流管理、採購、資訊科技、金融財務等行業,近期漸有人手緊張的現象,薪酬開始上升。不過,低技術的職位則供應不足,有關工種的失業率平均仍達百分之七點五。在二零零三年進行的人力資源評估顯示,到二零零七年,本港需要的高教育水平人才,估計將短缺十萬人以上,而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勞動力則多出二十三萬人。前瞻就業市場的變化,我們大力鼓勵求職者和在職人士努力進修,自我提升。各院校正積極開辦更多副學士學位課程和文憑課程;職業訓練局和僱員再培訓局會因應就業市場的需要,繼續改進和調整課程。我們會通過展翅計劃、青少年見習就業及青年自僱支援等計劃,繼續為青少年提供培訓,幫助他們就業和發展潛能。

29. 目前,社會上仍然有二十多萬人失業,我們必須正視。特區政府一切施政,都以促進就業為主要考慮。首要的是推動經濟發展。以旅遊業為例,迪士尼樂園現已進入建築高峰期,共提供約一萬一千多個職位,到今年九月開幕時,主題公園連同酒店、飲食、零售等業務,會創造一萬八千個職位;由現在到二零零八年,已知會有三十六家新酒店陸續興建,建造期間會聘用逾萬工人,到落成啟用時,將提供約八千個服務業職位。旅遊業發展也會帶動零售、飲食等各業職位增長,本港兩家航空公司增添客機,未來兩年便會增聘三千多人。

30. 政府會繼續每年平均投放二百九十億元於公共工程建設,每年為大約四千二百名專業技術人員和四萬一千名建築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我在下面將講到政府會落實各區的市政工程建設、推動舊區更新和重建、綠化市容、覆蓋明渠,以及推動發展環保工業,其中一個考慮是增加就業。另外,特區政府會延續公營機構約一萬個臨時職位合約,以配合運作需要。

31. 各位議員也許會記得,我在前年勞動節公布了一項措施:政府凡批出以僱用低技術工人為主的服務合約,都要求投標者給予非技術僱員的工資不可低於平均市場水平。就保障基層僱員的工資而言,這項規定是向前邁進了一步。特區政府對個別僱主以不正當手法削弱這項保障,絕對不會容忍,必定嚴厲處理。

取締黑工

32.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維護本港市民的就業權益,致力加強宣傳和執法,堅決取締非法勞工。去年各執法機構打擊黑工的聯合行動,比前年增加三成,拘捕了五千多名懷疑非法勞工,以及一千三百多名涉嫌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有二百多名違例僱主被判即時入獄,較前年增加近兩倍。我們會繼續嚴格執法,並會研究加強措施,杜絕非法勞工從事建築裝修等行業。

工資工時

33. 在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就業市場的競爭加劇,部分工人收入受壓,工作時間加長;議員就此曾多次討論應否訂立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市民大眾意見分歧。我們要通過客觀分析和理性討論,尋求共識;同時也要充分評估各項措施實行起來對僱員是否真正有利,而不是適得其反。政府會以開放的態度,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勞工顧問委員會是社會公認、行之有效的勞工事務三方協商機制,他們已經開始討論這個課題,並會展開深入研究。

扶貧紓困

34. 多位議員和社會人士都很關心貧窮問題。受到經濟全球化影響,一些工種外移,失業率高企,社會部分低收入人士在過去幾年境況轉壞,需要社會的關懷和幫助。

35. 我們的政策理念,首先是致力促進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其次是通過教育和培訓,讓每個市民都有機會發揮所長,提升自己,擺脫貧困。同時,政府在公共房屋、醫療、教育和福利(包括綜援計劃)等方面投放資源,編織可靠的社會安全網,給有困難的市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由於經濟急速轉型,我們因應新的情況,積極採取措施,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更直接的支援。

減少跨代貧窮

36. 香港在轉向知識型經濟的過程中,一項重要的政策目標,是盡一切辦法去減少跨代貧窮,工作重點是為有需要家庭的下一代提供更多幫助,讓這些兒童和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接受教育和全面發展的充分機會,懷茷H心,面對將來。

37. 對於貧窮家庭的初生至五歲幼童,政府將推出兒童發展先導計劃,現選定在天水圍、屯門、深水鶠B將軍澳四個社區分階段試行。四區一共五間母嬰健康院會與區內幼兒院及幼稚園和其他相關機構合作,利用政府增撥的資源和提供培訓,建立一套新服務模式,使有需要的家長能得到全面的支援服務,包括健康和教育活動,以及為父母提供輔導。這個計劃試行的第二年,將根據取得的經驗,在全港其他社區逐步推廣實行。

38. 對於貧窮家庭六歲至十五歲的學齡兒童,我們不僅要保證他們全部可以入學,還會在下年度增撥資源,讓學校和青年機構在地區加強合作,提供語言、電腦、音樂、美術等適合的課餘學習和興趣活動,加強支援服務,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增長社會知識,提升人際技巧,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39. 對於貧窮家庭的十五歲至二十四歲青少年,除大學教育外,職業訓練局和各院校的副學士學位,為他們提供進修上進的機會;毅進計劃是為青少年提供繼續求學的另一途徑。政府會提供各種補助和津貼,並會研究改進辦法,確保他們不會因為貧窮而失學。現在每間中學都駐有社工,可以協助貧窮家庭的子女。我們會鼓勵社區的非政府組織,盡量安排更多各界熱心人士,擔任青少年的導師,鼓勵他們積極求學,力爭上游。我們也會結合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成功經驗,繼續推動社區,做好扶助貧窮家庭青少年的工作。

家庭輔導

40. 我們高度關注家庭暴力事件。我要強調,我們絕不容忍家庭暴力。政府會增撥資源,加強服務和員工培訓,並且成立地區聯絡小組,讓各部門全力配合,與非政府機構攜手合作,處理家庭危機問題。

長者服務

41. 在長者服務方面,我們會投放約一億八千萬元,由今年開始把一部分院舍宿位逐步改為長期護理宿位,為體弱長者提供持續的護養照顧。預計整項轉型計劃最終會提供三千多個長期護理宿位。同時,我們會逐步在醫院以外為病情穩定的體弱長者提供療養宿位。我們明白長者對中醫服務的需求。醫管局會逐步增加中醫診所的數目,初步會由現在的三間先行增至不少於六間,之後會繼續推廣。

42. 為了使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可選擇回內地養老,經與內地有關當局磋商後,我們會放寬申請資格,容許領取綜援不少於一年(現時規定不少於三年)的長者參與自願回廣東省養老計劃,並把這計劃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廣東省及福建省。我們亦會放寬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的離港寬限,由現行每年一百八十天增加至二百四十天。

殘疾人士

43. 我們一向關心殘疾人士的境況。去年,鄧紹斌(斌仔)的境況引起大家關注。在社會各方關懷下,斌仔表現了可敬的奮發精神。我很高興知道他上月過了十二年來最快樂的聖誕節。在這堙A我再向他表示親切慰問。我們會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必需的資訊器材和支援設施。對於領取綜援、非居於院舍的完全傷殘人士和需要經常護理人士,我們在現有的現金津貼之上,將向他們增加發放每月一百元的額外津貼。

扶貧委員會

44. 處理香港經濟轉型下的貧窮問題,涉及多方面的政策。因此,我決定成立一個由財政司司長主持,有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工商界人士、民間團體和專家學者等參與的扶貧委員會。我們會從宏觀角度研究在經濟、就業、教育和培訓等方面的扶貧工作,也會探討具體措施扶助年老、單親、殘疾的貧困人士,尤其是要幫助在職但低收入的人士。

攜手扶弱基金

45. 我們設立了二億元的攜手扶弱基金,用來推動政府、商界和社會福利界三方合作,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扶助弱勢社群。商業機構捐贈支持非政府機構,推行社會福利項目,政府便按額資助。我衷誠希望三方面增進合作,加強社會凝聚力。

發揮社工角色

46. 社工界對建設香港和諧社會,貢獻良多。近幾年來,面對經濟轉型和社會環境急劇變化,社工界的壓力更大,但仍然表現出色。在推行扶貧和其他福利工作方面,政府與社工界的目標是一致的。在下一個財政年度,政府撥給社會福利工作的資源,包括綜援以外的支出,總體上會有增加。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會繼續與社工界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就政府的福利資助金額達成妥善安排,以鞏固夥伴關係,為社會的和諧與健康發展共同努力。

環保工作

47. 香港市民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努力建設優質的生活環境,已成為我們能否匯聚各方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過去幾年,我們致力減少機動車污染,並積極推行有效處理城市污水的措施,這些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就處理固體廢物而言,政府已立法規定棄置建築廢料的人須付出成本費用,在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方面踏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亦會加強推動各種回收再用的措施,有效遏止固體廢物的增長率。

48. 我們會制訂優惠政策,扶助環保工業的發展。現時,高技術、資本密集和用地較多的循環再造工業已經可以在工業h經營。政府計劃在屯門興建回收園,專供回收工業使用,第一期將會於二零零六年年底啟用。政府各部門會實施環保採購政策,創造環保產品市場,並且在政策上推行強制性產品責任制,確保產品得以回收再用。長遠來說,我們必須考慮訂立回收法例,實行循環經濟。

49. 在控制空氣污染方面,政府會向電力公司定出排放總量上限,在政策上貫徹盡量使用天然氣發電的要求,以及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區域層面,我們會加強與廣東省更緊密合作,共同落實各項減排計劃及管制污染項目;具體目標是必須在二零一零年或之前,各自把四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低至既定標準,即是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量,以一九九七年為參照基準,分別削減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五十五及百分之五十五。粵港兩地已加強聯絡和落實措施,有信心可以如期實現目標。

50. 水是重要而無可替代的資源,因此我們會推行一項綜合的水資源管理政策。特區政府開始試用最新科技,進行海水化淡及生活污水循環再用的研究,以達到增加本地水資源的長遠目標。政府將廣泛向市民宣傳節約用水的信息,高耗水量用戶仍須繼續繳交較高費用。

51. 在處理城市污水方面,同樣應該秉承「污染者自付」的原則。第一期淨化海港計劃明確取得了成果,第二期計劃會在短期內分階段落實,可望在二零一三年處理維港兩岸二百八十萬公噸污水。待第二期淨化海港計劃落實後,維港的生態將逐步改善,美好的海港環境會重現眼前。

52. 在改善都市環境方面,我們成立了跨部門綠化總綱委員會,先在工商業區,如中環、尖沙咀,做好綠化總規劃;這兩區的計劃會在今年年中開始逐步實施,預計可於明年完成。之後,其他地區的工作亦會相繼展開。

53. 市區內一些明渠長久以來困擾居民。經初步研究,政府已經選定十六段可以改善的明渠,並訂立了一個長期計劃,分階段加以覆蓋,其中八段的工程會在三年內完成,四段在六年內完成,餘下四段在十年內完成。

54. 本港的龍脊郊野行山徑,最近獲得「亞洲最佳」的美譽。我們會繼續保護面積達四萬四千公頃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保持香港的自然風貌,給遊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為保育私人擁有土地的珍貴自然生態,政府亦會通過土地擁有人自願參加的管理及合作計劃,達至社會大眾與土地擁有人雙贏的局面。

發展教育

55. 在香港轉向知識型經濟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大力投資於教育。香港的中小學教育改革,經過教育界不斷努力,成果開始顯現:教育制度變得更靈活與多元化,學生更愉快和有效地學習,教師隊伍的質素及專業精神都提高了。香港學生表現優異,在國際研究中甚獲好評,顯示教改已逐步取得成效。在最近公布的二零零三年國際數學及科學趨勢研究,本港學生在數學及科學方面都名列前茅,「尖子」學生的比例亦不斷增加。在二零零三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的結果中,香港在數學方面繼續名列第一,解難能力名列第二,科學及閱讀方面亦居於前列。

56. 在專上教育方面,香港的大學在教職人員共同努力下,近年承擔了削資,又同時提升了教學質素;我們多間大學都享有國際聲譽。有見於人力資源嚴重錯配,我在二零零零年施政報告中定下目標,在十年內,讓六成高中畢業生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目前,適齡學生參與專上教育的整體比率,已由二零零零年的百分之三十提高至百分之五十三,原定目標可望提早實現。政府將於二零零五至二零零七年開始增加本地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額,以增加副學位畢業生繼續進修的銜接機會。我們會繼續推動終身學習,以提升勞動人口的競爭力。此外,我們鼓勵更多海外和內地學生來港就讀,令本港的專上教育更趨國際化。

57. 我們去年就「三三四」學制改革建議諮詢市民,初步反應良好。這是關乎香港人才培養的重大問題,我們會積極推進工作。

58. 香港的教師隊伍,充滿教學熱誠,為了學生的福祉,默默耕耘,為推動教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由下學年開始,我們將增撥資源,讓教師能夠繼續進修和參與專業發展活動,讓小學可以逐步實施專科教學,讓中學在推行新高中學制前作好準備。基於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們認為日後不會出現教師嚴重超額的情況。

59. 關於小班教學問題,教育統籌局由去年九月開始,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小班教學研究,有三十七間學校參加,探討本港在小班環境下的最佳教學策略和所需支援措施。我們對於小班教學的態度是積極的,會根據試驗和研究的結果,加以推廣。

市政工程

60. 市民關注兩個前市政局留下的工程計劃,區議會和立法會議員也曾經就此向我提問。政府已對這些計劃逐一進行了檢討,經過全面考慮各區文康設施的分布和新增人口的需要,初步列出二十五項優先展開的工程,投資共四十四億元,在未來幾年堻凰繲}始施工,當中包括天水圍圖書館連體育館、東涌新市鎮游泳池場館等。這些工程將創造約數千個職位。

營商環境

61. 商界人士向我提出繼續改善營商環境的訴求,主要是希望改進規管,簡化發牌程序,給經營者提供方便。政府在經濟及就業委員會之下成立了方便營商小組,正研究取消過時或不必要的規管。由於地產建造業和零售業對本港就業市場影響巨大,委員會已選定先就這兩個行業的規管制度進行檢討。地產建造業的檢討包括研究精簡批地條款、改善修訂機制、簡化城市規劃程序、理順規管架構,以及縮短項目發展周期等。有關零售業的檢討,亦已選定飲食、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美容產品,以及藥物等行業為重點。同時,委員會亦會檢討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規管制度(包括戲院發牌制度)。政府各部門會配合檢討工作,研究改善方案,並在今年內實施。

公平競爭

62. 一部分議員提議訂立公平競爭法。香港一向被奉為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我們致力促進公平競爭,會因應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從發牌條件、合約規定、業務行為守則、行政手段,以至為個別行業立法等方面茪漶C舉例來說,我們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在電訊服務領域引入競爭,推動了電訊業的發展。近期我們注意到本港燃油市場的競爭情況,會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適當措施。如果有其他類似的問題,我們也會逐一認真處理。

商品及服務稅

63. 議員關注公共財政赤字的問題,提出開源節流的辦法。特區政府按既定目標壓縮赤字,有決心亦有信心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恢復收支平衡。有議員主張開徵商品及服務稅,這是擴闊稅基的可行方案,我們正就這個建議進行研究探討。但無論如何,目前香港經濟仍處於復蘇後的初期鞏固,外國經驗說明,這並非開徵新銷售稅的適當時機,因此政府肯定不會在今後兩年半媢磟I這個稅項。

醫療融資

64. 議員和醫療界都關注到公共醫療系統長遠來說是否財政健全。我們現正重組醫療壎芨堋葶[構,以便就長遠的醫療壎肮F策和持續融資提供意見。至於如何完善醫療體制,改善公營和私營醫護服務的銜接,也都需要詳加探討。維持高質素的公共醫療服務,是關乎社會資源和市民福祉的大題目,我們在未來兩年半內會先從研究方面做準備,為日後擬訂長遠策略打好基礎。

65. 現時,醫療壎肮F策旨在保障市民健康,預防與治療並重;不過,以社區為本的健康服務及壎舠虼|工作,實在需要加強,包括推廣家庭醫學,並提供適當的配套安排及支援。

人口政策

66. 在人口結構方面,香港將面臨不少問題。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先前已提出了三十多項政策建議,由各部門協調跟進,並且繼續研究人口趨勢對未來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的影響和應對措施。由於本港生育率低,人口正迅速老化,到二零三三年,估計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佔本港人口四分之一以上。一方面,長者有經驗和智慧,可以老有所為,對社會貢獻無可替代;另一方面,我們社會的養老融資問題也需要及早籌劃。中央政策組會配合人口政策專責小組的工作,進行研究,為處理人口老化問題作準備。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67. 我在一九九九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將西九龍填海區建設成為文娛藝術區。這一項具前瞻性的重要計劃,現在正公開諮詢意見,市民踴躍參與。我想強調,政府是持開放態度,聽取所有意見,我們一定會以民意及香港整體和長遠的利益為依歸,完成諮詢後,作出決定。

小結

68. 我以上所說的,是政府對大家關心的主要問題所採取的施政方針。我們會繼續以開放誠懇的態度聽取民意,並會根據我們的施政理念作出回應,分先後緩急處理。

丁、集中推動發展

69. 在經濟復蘇之後,我們面對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鞏固成果,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在今後兩年半內,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仍堅持以發展為基調。社會上現存的各種問題,無論是消滅財赤、增加就業,還是改善民生,都必須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基礎,才能夠妥善處理,才能夠滿足市民大眾的要求。因此,無論有甚麼爭議,我們都不要忘記推動經濟發展、保持繁榮穩定這一個共同使命。

促進發展的措施

70. 為此,我們需要繼續朝茷堻]亞洲國際都會這一方向,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給香港帶來的發展空間,尋找新的優勢,推出一些促進發展的新措施,形成新經濟增長點,讓廣大市民受惠更多。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鞏固四大支柱產業

71. 首先,我們要繼續壯大四大支柱產業:在金融業方面,把握內地經濟加快開放和發展的機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特別要在人民幣業務、債券市場和資產管理等方面下功夫,開發龐大的市場潛力;我們亦要不斷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質素和穩健程度,改善規管上市和加強公司管治。在工商支援服務方面,內地去年對外貿易超過一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四位。背靠內地市場,香港的工商支援服務就會有更大發展空間。政府鼓勵多利用新技術和發揮創意,加強設計、研發及品牌拓銷等活動,推動貿易服務的提升。在物流方面,政府會與業界緊密聯繫,制訂提高航空、貨櫃運輸業競爭力的措施。在旅遊方面,隨茪什磥漲a和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訪港的遊客人數到二零一零年可望達到三千五百萬人次。香港是亞洲首選旅遊勝地,我們會積極採取措施,鞏固既有優勢,繼續發展潛力,為中下階層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72. 旅遊發展局最新一項旅客調查顯示,接近九成旅客來港的目的主要是購物。正因為我們的商品貨真價實、種類繁多、緊貼潮流,再加上優質的服務,香港一直是旅客心目中的購物天堂。剛於去年舉行的一個國際時裝及名牌商品會議再次證明香港在這方面的地位。可靠的商譽和嚴格的品質管理,是我們長期努力建立的優勢。今年,我們會多管齊下,鞏固這些優勢。我們會積極保障知識產權,全力打擊冒牌貨品,繼續推行「正」貨標籤,提高顧客在港購物的信心。同時,我們會致力為旅客提供消費保障,全力支持旅遊業議會落實處分機制。懲罰違反「百分百退款承諾」的商戶,並配合旅遊發展局把優質旅遊服務計劃推展至更多的旅遊相關行業。在改善購物區環境方面,我們正計劃在銅鑼灣和尖沙咀這兩個主要購物及消閑地點,增設行人專用區和更佳的配套設施,使香港成為更具吸引力的購物天堂。

《更緊密經貿安排》

73. CEPA 實施短短一年,已對香港的經濟增長產生了推動作用。六百六十多家香港註冊企業已取得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藉笏EPA以較優惠的條件提早進入內地市場,部分企業已在內地開業,經營銀行、分銷、運輸及物流服務等業務,專業服務也正開始拓展市場。「個人遊」的推行,使香港的零售和消費各業迅速興旺起來。自去年八月,內地國企和民企來港開業的申請程序大大簡化,加快了內地企業來港投資的步伐,為兩地經濟注入動力。另外,截至去年底,已有總值約港幣十一億四千五百萬元的香港製造產品,以零關稅進口內地。

74. 我們了解CEPA在內地省市落實,有些環節還需要具體配套措施;一些服務行業仍面對較高的門檻。我們會繼續與中央有關部門跟進這些事項。

75. 我們已開始就明年實施的CEPA第三階段內容,諮詢業界,並將與中央有關部門磋商。

76. CEPA的實行,已為本港經濟帶來即時的效果,這是有目共睹的。其他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安排的經驗說明,新增的經濟活動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看到成果。所以CEPA的經濟成效今後也會更充分顯現。

推動區域合作

77. 在落實和深化CEPA的同時,特區政府會繼續促進粵港兩地緊密合作,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的發展,並且加強與內地其他省市的雙邊合作。

78. 經過雙方努力,粵港合作正進入嶄新階段,從經貿和口岸建設等領域伸延至物流、旅遊、區域規劃、科技、知識產權、教育、交通運輸、環保、壎矷B文化、體育等各範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下最大型的跨境基建工程,即是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完成,短期內將立項開展下一步工作。深港西部通道的港方工程亦會於二零零五年年底如期完成。我們將繼續努力策劃及建造跨境基建,擴大合作範圍,共創繁榮。雙方更積極把合作腹地由珠三角地區逐漸擴展至粵北和東西兩翼,並在粵港合作的穩固基礎上,共同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79.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去年六月正式啟動,給香港展現的遠景,是這個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廣闊區域,會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經濟要素自由流通的市場,一如把蓬勃興旺的大珠三角擴大多倍;在這區域堙A香港會發揮國際貿易、金融、物流、資訊中心的優勢,擴大服務業的覆蓋範圍,引領這片腹地走向世界市場;這區域亦會為香港的產品和服務提供龐大的內銷市場。香港將與區域內其他省區攜手合作,致力完善整個泛珠三角的交通聯繫,並積極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讓香港的投資者和服務業有更多參與機會。

方便內地企業來港

80. 香港發展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其中一項指標,是除了跨國公司在此設立地區總部,中國企業也以此為總部和服務中心。目前,內地國有和集體企業共約三百萬家,民營企業也有三百萬家,並以每年超過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長。不少企業已具備對外投資能力,中央制訂的「走出去」發展戰略和措施,正在逐步付諸實行。最近,國家進一步放寬限制,鼓勵和支持內地各種所有制企業在港澳地區開辦企業,同時簡化核准程序,下放部分審批權,以及縮短審批時間。

81. 香港應該抓緊內地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這個機遇,為內地企業安排市場融資、建立國際貿易網絡、提供進入國際市場的捷徑等,增加香港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根據統計數字,與一年前相比,二零零四年年中內地企業駐港地區總部的數目增加了兩成。特區政府會努力吸引更多不同規模的內地企業來港發展。

新經濟增長點

82. 香港經濟早已由製造業為主轉為服務業為主。長遠來看,經濟會更趨全球化,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為社會和日常生活帶來重大轉變。低技術、低知識含量的生產環節外判外移的情況更為普遍,更多經濟資源流向高增值的地方。香港要維持和提升既有的生活水平,一定要走高增值的道路。只有增加經濟中的知識含量,不斷創新,香港才可以保持優勢,持續發展。

文化及創意產業

83. 從海外經驗看,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文化及創意產業可以把經濟推上新台階。以英國為例,當地政府實施推動創意產業的政策後,這一經濟領域在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一年期間,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八,遠高於整體經濟的增長率;同期,創意產業的總就業人數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三,高於整體的百分之一增長。創意產業發展不但需要創作人才,而且也會為不同技術專長人士提供就業機會,尤其是給富於創意的年輕人提供發揮才華的途徑。

84. 綜觀亞太區超過二十億人口的範圍,香港是最適合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其中一個地方:我們的社會高度開放和自由,資訊、資金、人才和貨物可以暢通流動;我們有健全的法治體制,能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我們的社會多元化,十分包容,既是中西文化交匯點,又是不少海外華人的文化搖籃,文娛活動百花齊放,生活方式多彩多姿,讓創作人容易找到靈感和題材;內地近年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機會處處;香港人又一向善於學習和改造運用,勇於創新。不過,無論在培育創作人才、激勵創意、促使創作成果產業化,以至創業融資等方面,多個環節似存在制約因素,文化和創意產業因此仍未能在香港充分發展,至今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左右,相對於英國的百分之八,顯然尚有增長的餘地。

85. 我在前年和去年的施政報告中,都提到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我們說的創意產業,是指以創意為主要增值手段的行業。按照現行分類,香港的創意產業包括設計、建築、廣告、出版、音樂、電影、電腦軟件、數碼娛樂、演藝、廣播、古董與藝術品買賣等十一種。一部分創意產業,已包含在我們的支柱產業如旅遊業之內,而且外延至相關的社區建設和城市形象等方面。我們看到,在全球化的新競爭年代,要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便要通過設計、包裝、形象和廣告等手段,實際上是凝結和體現文化的無形價值。因此,我認為應把先前所說的「創意產業」,改稱為「文化及創意產業」,藉此更清楚表明我們努力的方向。

86. 為推動這方面的發展,我們採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兩年來已取得了進展,積累了經驗,例如在數碼化創作方面,我們設立了數碼媒體中心和數碼港資訊資源中心,稍後還將設立培育中心,推動電視遊戲創作。又如在設計方面,不僅成立了設計中心,還推行了一項二億五千萬元的設計智優計劃,發展一個服務中心,作為高增值設計的集中地。電影方面,我們通過CEPA為香港電影業打開內地市場,並會加強現有電影基金的功能和運用。我們還參與籌劃多項推介港產電影的活動。今年三月更首次結合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影視展、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數碼娛樂領袖論壇等多項活動,舉辦「香港影視娛樂博覽」作為一項世界級盛事。

87. 我們的目標,是在鞏固支柱產業的同時,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培養和吸引具備多種才藝的複合型人才,促進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引導香港轉向知識經濟,帶動持續繁榮和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88. 提升文化水平既是香港市民追求的目標,也是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的前提。政府贊同文化委員會先前提出的香港文化定位,以及文化發展的原則和策略,確認以人為本,尊重表達自由,保護知識產權,由民間主導和政府促進,全方位推動發展。我們可以善用香港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有利條件,發揮香港背靠內地的優勢,創造環境,使文化藝術可更蓬勃發展。文化委員會建議的多項措施正陸續落實;我們會研究引入新方式,以便圖書館、博物館等設施發揮更大功能。

89. 加快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是我們的重要工作之一。我會盡快設立文化及創意產業諮詢架構,廣納產業界、文化界,以及相關範疇的外地翹楚,共同參與。我們將與大家一起,探討香港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發展遠景、路向和組織架構,研究全面發揮優勢,整合資源,重點推進。像我們的電影業早已擁有優勢,市場潛力很大,但當前又遇到一些問題,我們要商討合適的辦法,推動它更大發展。

舊區更新

90. 以文化及創意產業帶動轉型,是整個社會的事情。外國城市經濟轉型的成功經驗,強調以城市舊區更新來營造文化氛圍,從而吸引人才,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和本土經濟的發展。城市本身就是品牌,舊區更新和舊樓復修,可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為建造及其他行業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91. 香港市區老化和舊樓失修問題日趨嚴重,市區更新的工作刻不容緩。市區重建局在市區更新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通過由「重建」、「復修」、「活化」和「保育」四個部分組成的全面性策略推動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市建局是擔負社會責任的公共機構,致力於提升市民的居住環境、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特區政府充分肯定市建局工作的重要性,各政策局和部門會全力支持和配合市建局的工作,務求加快市區更新和樓宇維修的步伐。我相信,市建局在進行工作的時候,一定會同區議會、城市設計與規劃方面的專業人士、社區組織和發展商等,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我亦相信市區更新工作會力求彰顯每個地區的文化特色、強化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盡量滿足市民的期望。

92. 我們會加快舊樓維修的進度,我們很高興得到香港房屋協會支持,推出一項為期十年,為數達三十億元的「一站式」協助樓宇管理和維修綜合計劃,通過此計劃發揮該會在樓宇管理及維修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這項計劃與市建局的樓宇復修工作相輔相成。房協會提供技術支援、物料資助和免息貸款,協助業主管理和維修樓宇,藉此改善居住環境。受惠於這項計劃的樓宇每年可達八百幢。我們正與房協就這項計劃的細節進行磋商,並會在短期內公布實施的詳情。

93. 有見經市建局協助而復修後的樓宇狀況和價值有實質的提升,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早前宣布將其按揭保險計劃範圍擴展至保養良好的舊樓,以協助購買這類樓宇的業主取得較佳的按揭成數、年期和條款。這項市場的動力,將有助鼓勵業主進行樓宇保養和維修。

94. 各區強化本身的特色,將更有利本土經濟發展。政府近年推動本土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荃灣的珠寶金飾坊、深水鶞犒q腦市場、西貢的消閑花園等,既有經濟成果,又增加了社區活力;但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如上環大笪地。我們會總結經驗,繼續推動本土經濟項目,例如會採取切合實際的措施,辦好黃大仙區的民俗墟市。

吸引精英

95. 社會進步靠人才。我們積極投資於教育,培養本港人才,讓每個人都可以追求卓越;同時,香港也像其他地方一樣,必須去廣攬各方人才。在知識經濟的年代,知識比資金重要;資金追逐人才,那埵釦韟h人才匯聚,那奡N能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所以國內國外的主要城市,都在設法吸引人才。為了配合我們的發展策略,必須開放吸納全球的頂尖人才,採取更加積極進取的措施,邁出更大的步伐。我們醞釀制定策略,吸引全球包括內地和海外的精英人才來香港發展,今年開始推動這一計劃。

小結

96. 促進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加快舊區更新和實施吸引精英策略,是我們轉向知識經濟的三項相關工作,需要整個社會一起探討,共同推動。要達到目標,無疑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我們應該及早開始,穩步推進。

戊、結語

97. 香港經歷了痛苦的調整、探索和適應,現在經濟發展、政制發展和施政的路向大體已經明確,需要的是團結一致,同舟共濟,維護穩定祥和,攜手建設香港美好的未來,也為國家的璀璨明天而努力。

98. 香港在回歸後雖然遇到過困難,但國家的興旺卻又為香港的未來帶來生氣、帶來強化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以及重建港人自豪感的契機。可以預見,隨荋鉹H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的強化,港人在中國的和平崛起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將不斷發揮積極作用和作出新的貢獻,而這個亞洲國際都會的市民亦會更加富裕、更加團結,和更熱切地擁抱更好的明天。

二○○五年一月十二日(星期三)

Real Media格式 Real Media格式 (現場/粵語/普通話/英文)
 Windows Media格式 Windows Media格式 (現場/粵語/普通話/英文)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