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財政司司長在「香港經濟峰會2005」致辭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今午(十二月十三日)在「香港經濟峰會2005」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各位嘉賓︰

我非常高興能出席由新城財經台和信報財經新聞合辦、香港交易所協辦的「香港經濟峰會2005」。今日,我除了準備與在座各位工商界精英分享我對香港經濟前景的看法,亦希望和您們就香港的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及來年的財政預算案交流討論。我保證我們一定會腳踏實地去制定下一個財政預算案,我如果有幸能制定將來的預算案,我們會制定至○七年的那一份。

由於國際經濟大環境基本向好、國家在經濟政策方面的支持,及香港人的積極奮鬥和自強不息,香港的經濟在過去一年經歷了比較全面的復蘇。第三季的經濟增長達到7.2%,是連續第五季增長。

在對外貿易方面,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三季按年躍升15.3%,連續九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字增長。服務輸出亦表現強勁,按年實質增長10.3%。由於營商環境和前景改善,整體投資開支亦續有增長,於第三季按年實質上升4.9%。

第三季的本地零售消費在市場氣氛和就業情況均有改善下,保持堅穩。私人消費開支於第三季錄得5.1%的增長。消費需求持續好轉,以及進口價格有所回升等因素,亦使長達68個月的通縮期終於在今年七月宣告結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二零零四年第三季平均回升0.8%。隨蚞蒛曏g濟好轉,物業市場亦全面復蘇,負資產的數目亦已由高峰期超過100,000宗大幅回降至25,000宗。

在勞工市場方面,自去年八月以來我們創造了接近110,000個職位淨增長,而總就業人數更創出了新高。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於二零零四年第三季進一步下跌至6.7%,為兩年半以來的低位。根據商界的反映,有部分企業,特別是在專業界別方面,近來更出現員工流失和人才短缺等問題,須要加薪來吸引和挽留人才。

在這勢頭下,我們預期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應可達到我們在八月上調至7.5%的修訂目標。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稍有鬆懈。香港面對的挑戰仍然很多,特別是外圍經濟因素波動和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經濟轉型及人力資源錯配問題。在中短期來說,我們的外向型經濟會繼續受到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尤其關鍵的是油價和美元利率和匯價的走勢,以及香港的兩個最大貿易夥伴:內地和美國的整體經濟表現。長遠而言,我們必須不斷提升我們的競爭力,配合經濟轉型帶來的新要求,以及解決因人口老化對各項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等深層次問題。

內地的宏觀調控至今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內地經濟在平穩發展的同時,部分經濟產業投資過熱的情況已有所紓緩,看來不會出現「硬茬陛v的情況。在這情況下,內地的經濟發展將繼續是對香港經濟增長的正面因素。

事實上,內地與本港的經濟融合自七十年代末期,國家進行改革開放以來,已不斷在深化。在去年及今年簽訂的第一及第二階段《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以及去年開始實施的《個人遊》計劃,更把這個互惠雙贏的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台階。這些措施對香港的經濟作用正逐漸顯露。其中有在短期內便發揮效果的,如《個人遊》,在今年頭十個月便為香港帶來了近349萬名內地遊客,佔全部訪港旅客19%。這除了令訪港旅客人數屢創新高外,亦為本港的餐飲、零售、酒店等與旅遊有關行業帶來蓬勃生機。

在短至中期來說,CEPA第一階段自今年一月一日實施以來,香港的有關機構已共簽發了超過2,700張產地來源証,有關貨值共超過10億元。工業機器的投資經過數年的萎縮後,今年年頭亦開始回復增長,增長由第一季的18%,增加至第三季的33%。由於工業投資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策劃,所以這些投資增長亦正好和CEPA的推行時間相吻合。

接下來,CEPA第二階段亦會在明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屆時輸往內地可享有零關稅的香港產品類別將會超過一千種。更重要的是這些新的類別都是按照業界的要求而加入的,所以我們相信它們對業界將有更直接的效用。我想在此重申,我們第二階段的713項稅號,我們也是諮詢業界,在五千多項稅號當中何者是他們想優先特別考慮的,再應業界的要求,和中央政府商討,而達成第二階段的713項稅號。我相信一個廠家,不會完全沒有想過投產便要求我們爭取稅項優惠;我相信他們是經計算後認為有利可圖,才要求我們去爭取的。此外,由明年起,香港服務業及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所享有的開放措施將會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合共有26個服務業在內地獲得優惠待遇。當然,我們亦可能需要再過一段時間才可看到這些新措施的實際效果。

長遠而言,香港的經濟需要繼續轉型,以配合內地的快速發展。CEPA和「9+2」這個泛珠三角合作概念,都能增強香港作為一個企業投資首選的雙向商貿平台。一方面能夠為各國企業提供一個參與內地經濟發展的基地,另一方面亦成為希望進軍國外市場的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締造一個內地、香港和國際企業互補多贏的局面。

今日這經濟峰會的目的是為各界提供一個機會討論應該如何作好準備,迎接經濟全面轉型帶來的挑戰。事實上我的辦公室亦在今年八月和貿易發展局和多個本港商會合作,舉行了另一個經濟高葽|,集合社會各界一同交流討論,希望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建設方向建立共識,訂立建設藍圖。當日的會議中,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極寶貴和有用的建議,我今天想重提其中兩點。

第一點是:在經濟全球化下,地區之間的資訊流通、物流運作都變得更發達,產業調整得更迅速。因此,區域之間的經濟分工和合作亦變得更加重要,而任何經濟體系都沒有可能全方位和其他地區競漶C在這環球大趨勢下,我們必須認清香港的企業和香港本地人才的相對優勢,並盡量預見不同行業的前景變化,集中資源,鞏固我們的領先產業,並前瞻地為迎接未來機遇和挑戰作好準備。我們現在說的是香港企業,但大家都很清楚香港人才並不只代表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們一定是集合了世界各地,包括內地的人才來香港的。在那次峰會中,多位講者都提及我們的資訊科技、創意工業、運輸、物流、金融及其他專業服務,以至旅遊業等都在不同範疇擁有優勢,而這些優勢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我經常提及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

這便帶到我們當天談到的第二點:香港企業既積極參與國內經濟活動,為國家全力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亦同時應保持和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擁有完善的市場運作機制,廣泛的國內、國外關係網絡,並且在各經濟領域的專業水平和監管素質都能和國際接軌這獨特優勢。香港擁有區內罕有的世界級軟、硬件、世界水平的金融服務業、在推動國際投資者和內地企業合作方面的深厚經驗、以至中西文化交匯的大都會生活模式,都令香港與眾不同。而我們對法治精神更是根深蒂固,與我們的社會價值緊密結合。

香港既有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內地作為後盾,亦有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市場運作系統,讓中外大小企業發揮所長、創造奇蹟。目前已有超過3,600間國際企業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這個數目每年都不斷增長。即使是在去年SARS期間也是有增長的。單就今年六月比對上年已增加了超過12%。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是世界人才、資本、企業和遊客匯聚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各項政策時,必定會鞏固和加強香港的國際都市角色和與多方面的國際標準接軌的優勢。

我剛才是審慎樂觀地向大家描繪了香港的經濟前景後,我想和大家談談幾點和來年預算案有關的課題。

首先,由於本年度至今的三次賣地成績都比預期理想,本財政年度截至二零零四年十月的綜合赤字,在計算了發債所得後,為253億元;對比我們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的預計綜合赤字426億元,情況似乎有所改善。但我必須指出若我們從收入中撇除發債所得的254億元,目前的綜合赤字仍然超過500億元。而我們事實上亦不應把發債所得視作一般收入,因為我們將來必須償還這筆款項。

由於本港經濟復蘇的幅度亦比我們原先預計為佳,從本財政年度到目前為止的財政表現看來,我們在年終的綜合赤字有可能比預算案中預計為低。在近日我就明年預算案諮詢各界時,亦經常聽到有團體以財赤情況已改善為理由,要求政府在明年增加各項支出,甚至減稅。作為財政司司長,我有責任履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的原則,這亦是一個很實在的原則。對於各項調整稅項或增加政府經常性開支的建議,必須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負擔能力的角度去考慮,絕對不能隨便增減。因為這可能會使到大家對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延續性存有疑問,因而加劇了經濟的波動,最終只會妨礙經濟穩步發展和市場的健康運作。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一方面,我們要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亦要照顧社會各個階層不同人士的需要。雖然這兩個目標似乎有衝突,甚至互相排斥,但其實兩者卻是相輔相成。一個和諧並讓眾人都能分享經濟成果的社會,是經濟長遠發展的基礎。同樣地,要提高整體社會的生活質素,就需要有一個穩健增長的經濟。

香港的稅基狹窄已是不爭的事實。以薪俸稅為例,頭30萬的納稅人已繳納了八成半的薪俸稅;而頭500間公司,亦已負擔了六成的利得稅。近年國際貨幣基金會有關香港的報告,亦一再提醒我們要正視本港稅基狹窄的問題,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已連續六年錄得經營赤字,財政儲備亦迅速下滑四成之多。雖然本年度的賣地收入比預期為佳,因而令綜合赤字可能會比預計少,但我們不能依靠非經營收入去應付經營開支,因為非經營收入是非常不穩定。在回歸以來,我們的投資收入可低至10億元,亦可高達420億元。同樣地,我們的賣地收入亦由每年5億元至710億元不等。以上的數字正充份顯示非經營收入的極度不穩定。

我在今年三月份的預算案中已作出承諾,會透過審慎運用財政資源,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以向公眾證明,我們有決心亦有能力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回復收支平衡。

在過去一年,由於本港的經濟持續增長,庫房的收入相應增加。我們其實只要繼續審慎控制開支,已可以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但是,正正在這個經濟開始重新向上的時候,我們才有條件進一步研究稅制改革,特別是擴闊稅基等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把握時機,研究如何為香港引入穩定的財政收入安排。

我當然深切明白研究開徵新的稅項,一般來說都是不會受到大眾歡迎的。甚至有人質疑我們的低和簡單的稅制是否已有所動搖?我可向大家保證,我們的低和簡單的稅制是絕對沒有動搖。但作為財政司司長,我有責任去確保特區的稅制,隨茈輕銝g濟結構的轉變而更新,以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

正因如此,我在上任第一天,便已提出我們需要對引入商品及服務稅作全面的思考和討論。目前,政府仍在研究這個稅項,一個內部委員會將在今年年底向我提交報告,而我亦準備在明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這方面的下一步的工作。

我想在這埵A次重申,國際經驗顯示由決定開徵商品及服務稅至到實際收取有關稅項,需要大概三年時間準備各種施行細則。因此,您們無須現在已就開徵商品及服務稅這建議預設立場。我希望大家現在不要支持,但亦不須要反對這新稅項。我希望大家能持荈}放的態度,待我們提供進一步較全面資料後,才就有關的議題作全面、理性和健康的討論,包括是如何減低新稅項對低收入階層的影響、應否對中產人士提供稅務上的寬減等等。

至於遺產稅,我們已在數月前就應否調整現行遺產稅稅制,以吸引更多海外資金諮詢公撥N見,諮詢期已於十月底結束。政府現正研究收集到的意見,並會向我提交建議。此外,亦有意見認為我們應該調整現行酒稅,以幫助刺激旅遊業,及使香港成為區內的紅酒中心和分銷樞紐。政府剛於本月初推出了諮詢文件,我希望各位,無論你是否喜歡杯中物,也踴躍提出你的意見,幫助政府更周詳地考慮這問題。

最後,我衷心希望各位能積極利用各種渠道,表達您們對財政預算案以至香港經濟整體發展的意見,好讓我們集思廣益,一同編制一份更美好的預算案。謝謝。

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一)

短片 短片(Real Media格式/Windows Media格式)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