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就「香港-新時代、新機遇」致辭全文

*************************

  以下為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今日(洛杉磯時間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南加州香港協會與香港校友聯會合辦的晚宴上就「香港-新時代、新機遇」致辭的全文:

各位來賓:

今天能夠在洛杉磯與各位見面,感到非常高興。洛杉磯這個城市永遠令我荌g,它充滿無窮魅力,絕對引人入勝。在臨近感恩節的時候來到這堙A對我來說別具意義。記得少年時我曾在美國東岸居住,與家人一起慶祝感恩節,享受中國風味的「糯米臘腸釀火雞」。昔日那種鉔伀●滿A至今仍歷歷在目。更重要的是,感恩節是闔家團聚的節日,讓我們與家人一起回顧和反思過去的一年,並對所得的一切感恩。因此,實在感謝各位今晚撥冗出席,讓我們在這個特別日子聚首一堂。

大約四年前,我以香港海關關長的身份訪問洛杉磯,並曾與在座部分來賓談話。我們談到香港當時的經濟情況、保護知識產權、反盜版工作和貿易便利化措施,這些都是我當時的主要職責範疇。今天,我想告訴大家香港目前的整體狀況,以及我現時職責的一些主要工作。

不過,首先我要多謝南加州香港協會及香港校友聯會給我這個機會與各位見面。南加州香港協會在促進美國和香港兩地的商貿發展方面,不遺餘力,更通過與世界各地其他商業團體建立的網絡,讓大家掌握全球的重要發展。香港校友聯會亦致力為南加州各個香港校友會建立合作和溝通網絡,以及推廣各類文化、教育和社會活動。在座部分來賓可能在上星期參加了於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二○○四年香港論壇」。這項由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舉辦的周年活動,確實是建立網絡的良機,更可讓大家掌握亞洲商業發展的最新資料。今年,大家更可能順道出席了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中小企國際市場推廣日」。

這些活動清楚顯示,美國與香港之間有緊密的商業及投資關係,而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五萬名美國人,亦為兩地建立了密切的文化和社會聯繫。或許大家也知道,在二○○三年,美國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於中國內地,兩地的雙邊貿易總額超過五百四十億美元。雖然較二○○二年稍微下跌,但在今年頭七個月,兩地的貿易總額已較二○○三年同期大幅上升百分之八。美國繼續成為香港的五大投資者之一,在二○○二年年底的投資總額接近二百四十億美元。香港有超過一千家美國公司,主要經營貿易、銀行、財務及運輸業務,而香港美國商會更是香港的主要商貿團體之一。

美國公司紛紛選擇來港設立業務是有其道理的,稍後我會詳加解釋,但其中的考慮因素肯定與我今天的題目「香港─新時代、新機遇」有重大關係。然而,首先我要介紹香港經濟的最新發展情況。我很高興告訴大家,香港的經濟表現相當理想。

經歷一年前「沙士」疫症帶來的困境後,香港的經濟已經復蘇。預計香港今年的本地生產總值會有百分之七點五的增長。事實上,香港第二季的本地生產總值增幅為百分之十二點一,是四年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季。困擾香港長達五年半的通縮周期已經過去,目前出現輕微的通脹情況。貨物出口及服務輸出繼續有雙位數字的增幅,物業市道也有復蘇[象,尤其在豪宅市場方面。在上月一次土地公開拍賣中,九龍一幅貴重地皮的成交價高達九十四億港元(十二億美元),是一九九七年後錄得的最高賣地價。此外,訪港旅客人數亦創新高。至於香港的失業率,雖然目前仍處於百分之六點七的頗高水平,但現已逐步回落,而市民的消費意欲也見改善。換言之,香港經濟正在全面和持續地復蘇。當然,正如全球各地的情況一樣,上述情況都因為油價上升、利率可能調高,以及中國內地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等因素而有所緩和。

然而,目前仍存在不少對香港有利的因素。自從中國在二○○一年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香港再次引起全球各地的興趣。對於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公司,以及有意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公司而言,香港都是重要的雙向平台,這一點實在無庸置疑,而最近一項調查的結果亦充分證明這一點。該項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十二個月,海外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數目增加了四百個,總數達三千六百個。相信大家也不會感到意外的是,在這些海外公司當中,美國公司排名第一,超過八百家美國公司在香港設有地區總部或地區辦事處。

很明顯,香港依然是國際商界的焦點,儘管不時大家或會聽到香港的地位已被其他地方超越的說法。我們擁有低稅率、健全的法律制度、公平的商業競爭環境、廉潔和高效率的政府、與內地和國際間的聯繫網絡、教育水平高的工作人口,以及既全面又具規模的商貿相關服務,因而吸引不少美國及跨國企業來港發展,其他地方是難以相比的。香港的大門時刻為各位開啟,無論是要遷移業務還是開拓內地市場,我們都可以提供協助。不論公司的規模大小,憑荍畯怐滷M業知識和經驗,定能找到合適的業務聯繫。

一直以來,香港位處中西商貿的交匯點,佔盡地利優勢。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我們自然會進一步善用香港這個獨特地位,研究如何協助發展中國內地腹地,並同時為香港企業開拓新的商機。在過去多年,我們一直向內地,特別是毗鄰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一帶,投放資金和資源,為香港商界及專業人士提供更多進入內地市場的機會,以及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的國際金融中心及集資中心的地位。

目前,珠三角一帶約有六萬間港資製造廠,聘用了約一千一百萬名工人,差不多相等於洛杉磯縣的人口,更比香港人口多出一半,數字甚為驚人。隨茩輕隞P內地的聯繫日益密切,例如在實施「個人遊」計劃之後,有不少方面的數字也同樣驚人。根據「個人遊」計劃,內地多個大城市的居民可以選擇自行安排來港旅遊,而無須參加旅行團。自「個人遊」計劃實施以來,加上其他一些旅遊限制取消之後,內地居民紛紛來港旅遊。在本年頭八個月,來港的內地旅客人數已達八百萬,不僅打破以往記錄,並令到在這段期間訪港的旅客總數再創新高,合計多達一千四百萬人。此外,內地旅客在香港消費也較以前方便,因為香港的銀行現在可以提供個人人民幣交易服務,例如存款、匯款、兌換貨幣、以信用卡結帳等。香港是首個在內地以外可以辦理個人人民幣業務清算的城市。香港在這方面又開創先河。

事實上,更緊密的合作領域十分廣泛。我們現正建設橋樑、鐵路幹線及其他跨境基礎設施,方便人流、物流及資金流通。我剛才提到的香港發展情況只是其中一部分,當然還要介紹一下在二○○四年年初實施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安排》)。《安排》是一項重要的自由貿易協議,讓我們可以把握中國內地對優質貨品及服務需求日增所帶來的機會。根據《安排》,超過三百七十種香港產品獲得零關稅優惠,另有十八種主要服務行業及專業,包括銀行、分銷、電訊、建築及運輸,獲得進入內地市場的優惠待遇。除第一階段外,《安排》第二階段亦會在明年一月一日實施,屆時輸往內地可享有零關稅的香港產品類別將會超過一千種。同時,由明年起,給予香港服務業及香港服務提供者的開放措施將會進一步擴大,合共有二十六個服務業可獲內地的優惠待遇。

大家或許會問,美國公司可否受惠於《安排》。如可以的話,又如何參與其中。答案非常簡單:根據《安排》這項自由貿易協議,美國公司及其他外國公司都享有龐大的商機。最佳的途徑是在香港設立公司,或與一家香港公司合作,又或收購一家香港公司。雖然《安排》是旨在為香港及內地的服務提供者提供優惠,但在香港註冊的外國服務提供者如能符合香港服務提供者的界定標準,亦可享有與香港公司同樣的優惠。收購現有香港公司的外國公司,必須在香港經營滿一年,以證明在收購後公司有從事實質商業業務經營。但我認為,對於那些真正有意以香港為基地進軍內地市場的公司而言,這一年的規定不算嚴苛。當然,如外國服務提供者只收購一家香港公司少於百分之五十的股權,更不需符合經營滿一年的規定。

在經濟利益方面,《安排》大有潛力,可讓香港在內地市場開拓更多的新商機,同時也可以為香港帶來商機。零關稅優惠或可吸引一些品牌產品在香港生產,或吸引高增值和重知識產權的製造工序移至香港進行。在服務貿易方面,由於內地給予比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為佳的開放措施,香港公司可以享有「早茈機」的優勢。然而,實際還要視乎香港、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商家會否及如何充分運用《安排》爭取更大的內地市場空間。

除了《安排》外,還有一項更吸引的宏圖大計正在推展:發展華南地區的「共同市場」,即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我們把這個區域稱為泛珠三角,以別於珠三角和大珠三角,或可簡稱為「9+2」。根據這個構思,華南地區的九個省份(包括廣東)與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將會結合發展。為了讓大家對泛珠三角的發展所涵蓋的面積和規模有基本概念,讓我簡介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泛珠三角目前有大約四點五億人口,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已擴展的歐洲聯盟的合計人口相若。二○○三年,泛珠三角區域的合計國內生產總值達六千三百億美元,佔全國總產值的百分之四十。

泛珠三角是在中國內地首次嘗試設立的區域經濟體系。按照泛珠三角的構思,香港會提供資金、接達國際市場的機會、專業知識、聯繫網絡及管理,而九個省份則提供土地、勞動力、工業生產力及消費市場。各個省份亦會致力消除貿易和投資方面的障礙,以期盡量發揮市場增長的潛力、能夠在中國內地及國際之間競爭,以及令社會富裕和提高消費力。

我們相信,泛珠三角對中國內地未來在消除各個地方經濟體系之間的界限及建立一個跨省的區域自由貿易地區方面,有茞`遠的影響。我們預期,該地區會發展為全球最大及最有效率的區域經濟體系之一。

各位來賓,希望大家對於香港經濟發展的前景有更多的了解。憑蚖P內地的固有聯繫,加上創新思維,香港的經濟會有令人振奮的發展。這將有助加強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和內地的主要國際金融及服務中心的地位。新時代伊始,新機遇湧現,香港已積極準備進一步朝高增值方向發展,我們期待與各位共同開拓新機。

多謝各位。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