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政務司司長「泛珠三角」論壇總結發言

*****************

  以下為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今日(六月一日)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的總結發言全文(只中):

尊敬的張德江書記、各位中央部委領導人、各位省長、何特首、董特首、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論壇上,真知灼見層出不窮。前後二十多人的發言,從不同的角度對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作了十分全面的論述和展望。從他們的精彩發言中,我們對這個稱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概念是如何產生的,它有哪些優勢,人們對它有甚麼期待,它將會面臨怎麼樣的挑戰,還有香港可以有甚麼貢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泛珠三角」的產生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可以說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第一,它體現出,珠三角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匯聚的能量在尋求釋放,也在尋求加強後勁;它同時也反映了周邊省區在尋求起飛平台的強烈願望。第二,它是中央「統籌區域發展」,「逐步形成東、中、西部經濟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這一發展策略的具體實踐。第三,它是經濟全球化下,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的產物。區域互動發展將成為這世紀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中國與東盟去年簽訂聯合聲明,明確提出應確保在二零一零年建成自由貿易區,這為「泛珠三角」的形成和發展添注了強大動力。

  在這三項條件的作用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可說是一呼百應,從概念的提出至今,不到一年,就形成了今天頗具聲勢的論壇。

「泛珠三角」的優勢

  

  各位的發言對「泛珠三角」的優勢作了不少精闢的論述。這個地區有多個特點,即市場潛力大,資源豐富,互補性強,地理位置適中,橫看跨越中國中、東、西部,縱看連接中國與東盟。聯合起來,「泛珠三角」具備了國際經濟發展區域的必備要素,成員會因共同合作而各有所得。

  它的市場力量從一些數字顯示出來,例如:

──面積佔全國的五分之一,相當於歐洲五大國(英、法、德、意、西)的總和;

──人口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超過西歐的總人口;

──外貿總額相當於日本的水平;

──總產值佔全國的四成,接近東盟十國總和,而增長速度、外貿總額、勞動素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泛珠三角」的期望

  對「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大家都充滿了期望,這主要包括:

第一,市場主導及政府推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是合作的重要原則,大家都相信,只有市場力量才可以把這個四億五千萬人口地區的經濟潛力釋放出來;

第二,共同發展。要長遠發展,必須共同發展。要的是共贏,不是誰輸誰贏。大家都一定要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它必須體現在實實在在的優勢互補,及互惠互利的合作基礎上。

第三,持續發展。大家依據的是市場及科學化的發展觀念,發展要均衡,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要縮小地區之間的差距。

第四,協調發展。作為區域經濟,有協調才有優勢;區域經濟,可以說是為了尋求協調而建立的。大家同樣希望消除「重複建設」、「畫地為牢」之類有礙發展的貿易屏障和弊端。

第五,予民實惠。任何經濟發展要讓市民獲得實惠,這才可以使發展得到真正的動力。珠三角發展的經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第六,要走出去。「泛珠三角」的市場很大,但外面連接的東盟及國際的市場更龐大。「泛珠三角」形成的綜合競爭力,非常有利提升相關的省,香港和澳門特區的對外競爭力。

對「泛珠三角」的挑戰

  要進行這樣目標遠大的大範圍合作,使人憧憬前景,但也充滿挑戰。例如:區域合作的一個基本生產要素,是交通流暢。多位講者都提到要優先部署跨省區的交通基建,包括公路和鐵路。泛珠三角地區山多則險峻,工程難度很大。此外,泛珠三角成員間多少存在制度上的差異及技術轉移等問題。我們不能低估合作的難度。

  我相信如何克服剛才提及的挑戰,須要相關地方政府的決心,商界營商的智慧及各方的合作精神。我們也要務實地知道,區域經濟合作需要能耐,才能帶來經濟的共同利益。

香港將積極參與

  香港一向以來積極奉行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政策的國際都市,素來是國際和地區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必然也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積極參與推動者。香港又是泛珠三角中甚為發達的經濟體系,是著名的國際金融、貿易、及服務中心。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有利於充份發揮香港這些獨特的優勢,進一步擴展香港的經濟腹地和發展空間,促進香港經濟繼續好轉及長遠發展。香港還可以借助我們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優勢,引領泛珠三角走向世界,成為對外經濟合作的中介和平台。CEPA本質上是個自由貿易協議,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目標不謀而合,必有助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形成。香港是不會故步自封,必定會在「泛珠三角」的合作中謀求不斷進步,繼續讓香港的貿易更多元化,鞏固我們服務業的經濟結構。這最終將會更好地推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

  今天的論壇只是一個序幕。大會明天會移師澳門,讓更多商界、學術界人士出席,貢獻他們的才思遠見,把泛珠三角的論證推向更廣更深。我祝願大家有更大的收穫。

  謝謝大家。

二○○四年六月一日(星期二)

( 現場(普通話) / 粵語 / 英文)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