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致辭全文

**************

以下為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今晚(三月二十六日)在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十周年晚宴上以「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為題的致辭全文:

麥主席、各位嘉賓:

我很高興今晚獲邀出席香港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十周年晚宴,與各位在政府和工商界任職的專業工程師聚首一堂。貴會成立周年誌慶,我謹此致以衷心祝賀,並想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各項工作範疇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情況

一直以來,香港社會發展蓬勃,需求繁多,對土地的需要不亞於世界任何城市。我們為龐大的人口提供房屋和有關的社區設施,為高流動性的人口提供運輸基建,同時需要為工商業發展提供更多土地。這一切皆清楚顯示,我們必須費煞思量,才可以一方面平衡多撥地促進發展,另一方面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為了這個原因,政府制訂各項公共計劃和公共政策,均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並以此為基本原則。在實施政策時,我們需研究其對經濟、社會及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海港填海

談到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情況,焦點自然落在海港填海之上。社會上有關這方面的辯論歷時超逾半年。終審法院已就《保護海港條例》作出最終的詮釋。政府完全同意,海港是香港人的特殊公有資產和天然財產,需要加以保護和保存。因此,政府已一再保證,除中環灣仔填海計劃尚餘的部分和東南九龍的填海建議之外,海港內不會進一步填海。事實上,有關中區填海計劃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早已獲得批准。至於灣仔和東南九龍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情況則有所不同,有關圖則只屬草圖。正因如此,我們亳不遲疑地把這兩份草圖重新送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覆檢,以確保新訂的圖則完全符合終審法院所定「有凌駕性的公眾需要」的規定。

正如大家清楚知道,港島北岸的填海工程經過漫長的規劃過程。中區現時的填海工程,是中環灣仔填海計劃最後兩期之一,而中環灣仔填海計劃早於八十年代開始策劃,並在九十年代展開初期的工程。填海得來的土地將提供必要的運輸基建,紓緩港島北岸,特別是中環和灣仔的交通擠塞問題。中環灣仔繞道的作用,不僅是應付日後交通增長的一條主幹路,該繞道實在是香港策略運輸網絡的一個「必要連繫」,務使車輛從擠塞的干諾道中/夏t道/告士打道走廊接上直通道路,因而提供空間藉以大大疏導區內交通和行人流動。填海取得土地後,繞道主要於地底建造,因此提供大好機會,讓我們在海傍建立設施完備的行人專區,供大眾享用。

平衡各方的需要和需求,殊不容易。要取悅社會上每一個人,更加難上加難。不過,我希望大多數市民明白,中區填海的規模,在城市規劃委員會、有關的區議會和立法會深入和廣泛諮詢公眾意見後,已經大為縮減。行政會議其後於2000年通過有關圖則,而立法會則在2002年通過撥款。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一直以來亦具備奉行法治的優良傳統,這是值得我們港人驕傲的。法治之下,任何敗訴一方擁有向更高級法院提出上訴的權利。保護海港協會今日較早時宣布,決定就重要的法律論點提出上訴。該協會亦要求政府在等候判決期間,停止在中環進行任何填海工程。就此,我的看法是所爭議的法律論點與填海工程無關,而鑑於高等法院已就中環填海工程先後作出兩項政府勝訴的裁決,所涉及的法律論點其實亦已有明確定論。高等法院夏正民法官在其判詞中強調,時間對於規劃事宜至為重要;就中環填海計劃而言,有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早已獲得批核,亦已落實多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盡力確保工程不會有所延誤。他繼續指出,行政機關?不能因受到法律挑戰的威嚇而屈服。至於是否如期落實已批核的計劃大綱圖或延遲執行,一向以來純屬一項政策決定。除上述法律觀點外,我們尚須考慮其他因素,包括有關工程的迫切性、公眾利益和工程合約所涉及的第三者權利等。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繼續有關的填海工程,不應再作延誤。事實上,我們不能漠視不少市民每日深受中環和灣仔日益嚴重的交通擠塞問題困擾,我相信他們必定會理解政府的決定。

我們目前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規劃和發展香港的海濱。市民已經清楚表達對維港的期望,並且希望積極參與,務求改善維港的訴求得以實現。為此,政府已宣布成立共建維港諮詢委員會,並且力求委員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委員會的任務之一,是就現有海傍和新海傍的規劃、土地用途、設計和發展,提供意見。我們即將公布委員會的成員組合,預期首次會議將於五月之前舉行。

在公營房屋推行促進可持續發展

接荂A我想談談香港房屋委員會如何在公營房屋方面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們在興建公營房屋時,一直嚴格遵行環保原則。此外,為了在公共屋h推廣健康的生活環境,我們在進行新的發展項目時,已茪漭挹犮峇g地的地積比率,改為以善用發展密度、令樓宇的布局更理想,以及保護環境為大原則。

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公共屋h或建於斜坡之上,或依山而建。這些選址正好讓工程師、建築師、規劃師和園境師攜手合作,發揮創意。我們致力把這些斜坡融入整體的屋h設計中,將之改建為公用地方,讓居民享用。事實上,我們的工程師曾試行採用創新的土力和土木工程技術,而且效果相當理想。現時,我們負責管理位處於轄下公共屋h範圍的約2 000個斜坡。我們為屋h進行斜坡改善工程時,除以安全為首要考慮之外,亦盡力保存斜坡原來的風貌和保持該處的土生樹木完整無損。我們亦會透過栽種草木,以改善和美化斜坡的外觀。

我想舉兩個別具特色的例子,就是九龍東秀茂坪h斜坡工程和赤柱馬坑h斜坡工程。你們也許記得秀茂坪h在1976年發生的一宗慘劇。該h在一場大雨後發生山泥傾瀉,導致18人死亡。重建該屋h和處理毗鄰的斜坡時,土力工程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消除該處的潛在危險,並把斜坡改為既實用又美觀的地方,供市民享用。另外,馬坑的斜坡工程體現我們如何把自然景色與馬坑村的寧靜環境結合起來。你們下次來到這些斜坡時,不妨一面憶記過去,一面以專業眼光細意衡量。

本港公營房屋發展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當時,部分舊式屋h的單位並無獨立設備,十分簡陋。自1988年推行整體重建計劃以來,我們已清拆約500幢早於1972年以前建成的大廈,將之重建為設備齊全的現代化公屋大廈。

不過,進行大規模的公營房屋重建計劃,難免耗用大量土地、人力和財政資源。再者,就可持續發展而言,整體重建計劃並非唯一的選擇。因此,現在或許是適當時候,讓我們考慮以修復樓宇方式取代拆卸重建公屋大廈。事實上,修復樓宇在國際間相當普遍,而且亦肯定更符合環保原則。我們最新採用的建築技術,已在設計和建築方面顧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所以近年興建的公營房屋已較早年興建的更為耐用,以及更切合租戶的需要。進行修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透過進行改善工程,將舊屋h的使用期延長25年或以上。我們會探究各種可行的方案,並會在擬訂修復策略前,先考慮各方案對社會、經濟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總結

我們明白,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並無定法。我們必須因時、因地制宜,訂出適當的策略和政策。保護和改善環境,人人有責。我衷心期望市民、工商界和政府各方面,能攜手合作,協力把香港建設成更美好的家園,讓我們和下一代可繼續在這埵w居樂業。

謝謝各位。

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五)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