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是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一月十二日)在香港商界午餐會致辭的全文(譯本):
各位先生、女士:
謝謝給我機會在這媮蕈隉C我一向很喜歡與商界朋友談話,分享我的施政理念,聽聽各位對政府政策的意見。我認為政府與商界這種對話十分重要,有助建立香港繁榮,確保我們有最好的營商環境。
前幾天我發表了連任行政長官以來第二份施政報告。我無意複述報告內容,但我想借這個機會,與各位談談政府審議各項政策方案期間,我和同事決策時考慮的多種經濟因素。
回顧香港過去幾年的經濟和展望未來路向,有兩件事我感受最深刻:我們剛剛克服的經濟風暴空前迅猛,以及眼前再創繁榮的機遇無限。我們艱苦奮戰,現已打好基礎,準備迎接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
過去六年,香港經濟一直在艱難的轉型調整之中。這次經濟轉型之所以特別痛苦和漫長,有幾個重要原因。第一,過去累積下來的龐大泡沫經濟,以及不合知識型經濟的人力資源錯配。第二,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突然而來,香港的泡沫經濟爆破,樓市急速下滑,市民財富瞬間蒸發,不少人受到負資產所困,造成持續的通縮情況。第三,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工序不斷從香港等高成本地區外移至低成本地區,造成職位流失和市民收入下降。第四,經濟不景影響了公共財政,形成嚴重赤字,如果處理不好,聯繫匯率和金融市場會受打擊;但如果處理過急過激,又會嚴重影響民生和經濟復蘇的勢頭。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樓宇貶值、收入下跌、政府滅赤措施帶來的負擔,難免令市民產生不滿和怨氣;加上失業率高企,工作前景不明朗,更令人焦慮不安。工商界面對的挑戰也不少,例如通縮惡化、消費開支萎縮、生意低迷。偏逢「沙士」來襲,這段時間每一個人都不好過。
看看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五年間暴跌百分之二十一,便可了解情況有多嚴峻。可以相比的,只有美國大蕭條時期,一九二九至三三年的四年內下跌百分之二十六點七。香港當時的確面對巨大困難。但香港人堅毅不屈,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也經得起考驗,不為經濟逆轉所折倒。這段歷史見證香港成功抵禦風暴,不曾讓政治、社會或經濟崩潰,可見香港人的靈活剛毅、香港體制的穩固健強。
這段期間,我們竭力應付每日種種挑戰之餘,還不時仔細評估海內外態勢變化對我們產生的利弊。我們應該取消聯繫匯率嗎?答案是堅定有力、始終如一的:「不!」我們的競爭優勢、劣勢是什麼?對手的又如何?怎樣可以成功轉型,實力更勝從前?有一點最清楚不過的,是香港背靠經濟快速有序增長的祖國,受惠良多。中國在二零零三年吸納的外來直接投資額仍是全球之冠,又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還是具備過人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現已是全球最大最高效的生產基地。
顯然香港未來怎樣,視乎工商企業和專業服務能否進軍內地市場,視乎我們能否發揮所長好好服務內地的貿易和投資所需。香港與內地訂立自由貿易協議對我們大有幫助,這就是後來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稱CEPA。另一點擺在眼前的,是設法開拓內地市場之餘,也要與廣東省當局攜手合作,以確保我們能夠在珠江三角洲的騰飛中佔一重要席位。雙方政府務須建立共識,確保兩地發展策略調協互利,這關乎香港未來。同一道理,我們明白,要維持香港的亞洲首要金融中心地位,長遠來說必須擔當人民幣離岸中心。讓本地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是一個好開始。
因此,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與中央政府探討如何發揮香港優勢,如何協助我們最終成功轉型。二零零二年加緊討論後,二零零三年落實,於六月二十九日簽立CEPA。
除上述因素外,我們也茞援顙銗L宏觀建設。我們大力投資於教育,鼓勵終生學習,不僅為了提升人力質素以配合知識經濟,也為了讓每一位市民都有平等機會力爭上游、改善生活。我們致力美化居住環境,不僅為了港人利益,也為了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我們銳意推動革新、科技、創意、設計,務使香港服務和產品走上高增值路向,在全球一體的經濟大展拳腳。與此同時,我們致力維持香港既有的優越營商環境,包括高度安全的社會、獨立的司法制度、公平的競爭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簡單的低稅制、和諧的勞資關係、廉潔的政府,以及高效率的公共服務。我們會繼續保護知識產權。這些年來,我們在一些環節規管過多過細,令到商界感到不勝其煩。我們會加倍努力改善營商環境,精簡程序和改進規管。這些都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石。
這段漫長日子的確滿載艱辛。然而,烏雲背後總有光明一面。香港面對的經濟困難固然嚴重,卻也令本來就難以持久的泡沫提早爆破。興旺騰達的幾十年堙A高成本和低效率悄悄形成,到九十年代,香港經濟恐怕已不及以往精簡高效了。過去幾年大概燃燒了不少多餘脂肪,今天我們已重上軌道,朝蚞拊磥O、活力取勝的經濟體進發。通縮固然痛苦,但降低了本地營商成本。與美元掛u的聯繫匯率的確不易駕馭,但隨茯元回軟,我們正從中得益。
同時,與中央政府簽訂CEPA,以及與廣東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協定加強合作,大大增強了港人信心,增添了內地和海外人士對香港的興趣。放寬內地人士到港個人遊的計劃即時對本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環球經濟復蘇是另一有利因素。地產價格穩定後微升,通縮逐漸放緩。「沙士」疫症過後,香港經濟的確呈現V型反彈,今明兩年前景秀麗。
雖然前景轉好,我們還必須對內部因素和外圍環境提高警覺。通縮和財赤是必須解決的內部問題。外圍環境方面,經濟全球一體化會帶來難以預測的突發波動,例如金融市場震盪、新病變和疫症、國際恐怖主義等。地緣政治和國際衝突也會直接影響香港。我們當會全力以赴,克服這些一旦出現的挑戰。突發事故許多都非我們所能控制,但必須嚴陣以待,防範未然。
我對香港的中、長期發展感到樂觀。我們克服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境。雖然經濟轉型估計還會持續一段日子,但我們已經奠下良好基礎,建立長遠的繁榮穩定。展望到了二零二零年,中國的生產總值會再翻兩番,達到四萬億美元。香港享有特殊地位,當可從中國的蓬勃增長中廣為受惠。只要我們努力把握面前機遇,香港的長遠經濟前景會是光明的。
政府未來一年至年半的主要工作是什麼?第一,當然是落實CEPA,讓香港工商和專業各界全面受惠。第二,是鞏固金融、物流、旅遊和工商業支援服務四項支柱產業。第三,是推動新經濟活動。這有賴業界發揮創意,開拓發展領域;而政府方面,我可向各位保證,我們會盡力在政策上配合。我們還會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和專業發展。
我們當然還要茪O解決通縮和財赤問題。我樂於見到經濟轉趨活躍,有助通縮放緩。持續多年的通縮可望在未來一年至年半內結束。還有財赤問題。財政司司長已把實現收支平衡的目標時間延至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我有信心可以達到目標。隨虒g濟好轉,我們當可在削減財赤和維護民生與復蘇動力之間取得平衡。
另一重要工作是貼近民情,改善施政。我們會致力加強問責制、提升處理政策能力、更確切掌握社情民意。我們會強化諮詢和法定組織,讓他們切實參與政府的決策過程,監督政策的實施。能夠監察政府施政的立法會是有效管治的基石。我們會繼續與立法會緊密合作,加強十八區的地區工作,以期更快捷有效回應市民訴求。
我們了解市民關注未來政制發展,而政制檢討也至關重要。特區政府一直十分重視這事,並多次表明一定會嚴格遵守《基本法》辦事。中央政府向我表明,必須先徵詢中央政府的意見,才可以對政制作出檢討。特區政府的確有需要先行釐清某些原則性和法律問題。為此,我決定成立一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包括律政司司長和政制事務局局長組成的專責小組,認真研究這些問題,特別是那些涉及對《基本法》有關規定的理解問題,徵詢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意見。特區政府也鼓勵香港各界人士繼續就這些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和探討,並發表意見,以期盡早確定有關安排。
我想以剛退休、準備返回印度的香港擢袘行前行政總裁麥雅文先生與我的一段談話,總結今天的發言。他告訴我他經常周遊列國,亞洲區更幾乎每周飛行。每次回到香港他都感覺良好。為什麼?因為香港樣樣理想。香港政府廉潔有效,治安良好,「沙士」疫症過後,壎芡藿狶馦M潔。他認為香港可吸引內地居民,而海外華僑多達六、七千萬,部分可以香港作為第二個家。香港環境不俗,可嘗各種美饌佳餚,稅率又低,的確是遊覽和安居的好地方。這些意見給予我們大大鼓舞,也有助我們定立發展方向。
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把香港建設為亞洲國際都會,如同美洲的紐約和歐洲的倫敦。什麼是國際都會?國際都會必須有精於跨國服務和其他高層次企業服務的優勢,從而提高產業價值,造就更多就業機會。最重要的包括金融商務服務、企業和地區總部、新聞資訊服務、旅遊和創意文化活動。國際都會必須具備優良的基礎建設:「硬」的包括運輸通訊,「軟」的包括教育、貿易、研究發展和城市規劃。國際都會更要奉行法治,可享表達意見和結社自由,資訊自由流通。國際都會必須採納多元文化,與世界各地緊密接觸。國際都會的另一特點,在於與腹地緊密聯繫,貨物、服務自由流通,市民自由進出。國際都會是全球人士的旅遊勝地,是個人工作和子女求學的好地方,也是求診的醫療中心。紐約、倫敦等國際都會的人均收入遠高於所屬國家其他城市。
環顧亞洲各城市,香港的確具備最佳條件穩當國際都會。香港不會失去這個美譽,因為我們會竭力保持這地位。香港要繼續領先其他城市,工商界就是最佳動力。
香港要向前邁進,工商界任重道遠。政府非常重視各位的意見和努力。熱切盼望在未來歲月與各位攜手合作推動各方工作。
多謝各位。
完
二○○四年一月十二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