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談香港與珠三角在基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合作前景(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午(一月五日)出席二○○四年香港工商業研討會演辭全文:

曾會長,各位先生、女士:

今天能參與這個研討會,實在感到十分高興。現在,就讓我跟大家集中介紹一下,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在新的經濟大環境下,在基礎建設和環境保護兩方面的合作前景。

過境交通流量

為了充分利用去年7月香港與內地簽定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所帶來的機遇,我們必須確保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通設施不會成為瓶頸擠塞點。過去10年,香港與內地的社會及經濟關係日益緊密,加上珠江三角洲持續發展,故此過境交通流量明顯大大增加。去年,過境旅客達1.28億人次,比前一年多出10%。這些旅客有76%乘坐列車,15%使用路上交通工具,6%乘坐輪船,而3%則乘坐飛機。另外,去年過境貨運量超過110萬公噸,當中有60%以上經河道及海洋,即水路運送,而35%則經陸路運送。至於以貨櫃裝運的過境貨物,去年達1 39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其中62%經陸路運送,38%則經河道運送。

在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推動下,區內經濟合作會將更加緊密,並進一步刺激過境交通流量上升。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確保運輸基礎設施和相關設施能夠切合當前和日後的需要。我們會興建基礎設施,即所謂硬件,以及簡化並改良出入境和清關手續,即所謂軟件,從而維持和提升現有的過境交通模式。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採取措施,使由香港出發,3小時內可到達的範圍得以擴大。擴大這個3小時的經濟活動圈,可以提高香港的吸引力,使投資者以香港作為中國南部的業務基地;此外,亦可鞏固香港作為區內金融中心及商業中心的地位,並且大大提升香港以至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競爭力。

興建新的過境鐵路

現時內地與香港只有一條鐵路相連。因此,羅湖的鐵路通道很可能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過境通道,每日有逾400班客運列車經過,平均接載約262 000名乘客至邊境。

為了應付日益繁忙的過境交通,我們現正興建上水至落馬洲支線,計劃於2007年完工。此舉可配合公眾的需要,為市民帶來第二條鐵路前往邊境。我們預計在鐵路支線啟用初期,每日載客量為15萬人,亦即提升現有的鐵路載客量逾50%。及至第二階段,載客量會進一步增至每日30萬人,即現有鐵路載客量的兩倍。此外,我們正在與內地有關方面聯手,研究興建高速鐵路,連接港深粵三地的可行性。高速鐵路如能建成,往返港粵兩地的時間便能由現時的接近兩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

興建新的汽車通道

目前香港與深圳之間只有3條汽車通道,平均每日約有34 000架車輛行經這些通道。我們正在興建一條新的汽車通道,即深港西部通道,希望能於2005年年底完成。這條通道的設計容車量為每日8萬架次,遠遠超出現時所有過境汽車通道的總容車量。為了簡化清關手續和節省乘客的時間,我們會在新通道的管制站,為乘客及貨物清關實行聯檢。

這些新建的和現有的過境通道,主要連接香港與珠江東岸。為了增強與珠江西岸的聯繫,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在去年委託了顧問公司,研究香港與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繫,結果證實極須興建陸上運輸通道,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為了開展上述通道的前期工作,香港、澳門及廣東省的政府共同設立了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並會委託內地國家級的專業路橋設計院,進行可行性研究。

改善出入境及清關程序

單靠硬件並不足以使到過境行程暢順,我們亦須採取措施,簡化清關和出入境手續。現時我們已在其中一條通往內地的汽車通道,即落馬洲通道,提供24小時清關服務。至於貨物清關方面,“超級中國幹線”安排已經落實,而經由落馬洲運往內地的轉口空運貨物,在機場經海關檢查後會貼上封條,其後無須在邊境再作檢查,使這些貨物在落馬洲的清關時間得以減省。此外,香港海關已在落馬洲實施陸路貨物預先報關安排,透過預先傳送貨物資料和預先處理資料,從而減省車輛的通關時間。當局已採取或將會採取的措施還包括採用電腦可讀旅行證件、自動化旅客出入境檢查系統和自動化車輛出入境檢查系統,以及其他新的資訊科技,務求進一步精簡出入境程序和推行自動化。

保護環境

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將會為香港經濟注入活力,香港定會從中獲益;但是,由於各類經濟活動有所增加,無可避免會令用電需求和交通往來增加,使更多污染物排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環境空氣中,因此我們不應忽略這些經濟活動對地區環境所造成的壓力。

空氣污染物並無疆界之分,香港境內不同地點所排放的污染物會在空氣中浮游,視乎風向或其他氣象情況,可以到達廣東省,而廣東省的污染物亦可到達香港。故此,香港和廣東省均不可能獨力處理區內的空氣污染問題,而須要攜手合作。

在1998至2001年期間,兩地政府重新建立環保策略伙伴合作關係,並攜手進行研究,找出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和探討切實可行的長遠措施,以改善區內的空氣質素。兩地政府根據研究的結果及報告所提建議,於去年4月達成共識,會盡力在2010年以前,把排放到區內環境空氣中的4種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減少20%至55%。如能達到所定目標,便能大大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空氣質素,而偶然出現的煙霧和視野不清問題亦能大為改善。

兩地政府正在訂定詳細的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以便達到雙方協定的減低排放污染物目標。就香港來說,將會納入計劃的措施包括減少本港境內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以及減少印刷廠和消費品廠排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至於廣東方面,則計劃減少省內發電廠、汽車及其他工業場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

兩地政府均考慮到任何改善區內空氣質素的新措施,一如大部分其他環保措施一樣,均會帶來財政承擔,最終對消費者造成影響。因此,兩地政府正認真考慮如何在策略伙伴合作關係下,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達到減少排放污染物的目標。

就此,兩地政府同意在香港和廣東的發電廠推行排污交易試驗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廠方可就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進行排污權交易。此舉可讓本地的電力公司向區內另一發電廠購買排污額,而不必在自己的發電廠進行減排工程。透過排污權交易的方法,兩電可以較低成本,符合環保署設定的排污上限,從而紓減增加電費的壓力。

國家環境保護局已表示支持排污交易試驗計劃,我們亦與電力公司展開討論。透過兩地政府緊密合作和同心協力,我們有信心必能成功改善區內的空氣質素。同時,我們亦會繼續探討其他合作範疇,令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更適宜居住及經商的地方。

各位嘉賓,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推行,會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但是,這項安排亦會為我們帶來新挑戰,我們須要確保有足夠的基建設施配合和有能力保護環境。香港已作好準備,迎接新機會和接受新挑戰。多謝各位。

二○○四年一月五日(星期一)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