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就改善公共交通收費制度議案致辭全文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就鄭家富議員提出的「改善公共交通收費制度」議案作出的回應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

今日很高興聽到議員在公共交通收費制度上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更難得的是聽到民建聯及民主黨在這項社會生活問題上,有一致的意見。同時,我亦覺得鄭議員剛才很體恤我們作為局長的困難,我的「頭」真的很大,在這一年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公共交通的收費制度,以及促進巴士公司及鐵路公司作出更多優惠。我完全體會市民在交通費開支上的困難,尤其是在經濟不景的時候,降低收費及提供票價優惠是很重要的工作,同時我們在討論中看到各方面的矛盾,我自己亦在這一年中有這種體驗。剛才提出的議案及修訂議案,當中是有一些矛盾,例如劉江華議員表示,在不加重長途客的負擔下,要按里數收費,但矛盾的是長途車是否要增加收費呢?如果照比例來說應該是這樣的,但修訂議案卻是指不可以增加長途車收費。

另外,陳偉業議員提及車費很昂貴,以前六元一張月票是很便宜的。但若說到舒適程度及擠迫程度,是相差很遠的。現在我們要求車費既便宜又舒適,又要有一級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是很難做得到的。但現在市民會否願意乘搭很擠迫的巴士呢?我可以說,若這樣將會日日被市民投訴。如果巴士班次不足、又沒有座位要站著搭巴士,我相信市民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這是一個矛盾。

此外,在地區利益及整體利益方面,每一次區議會均會要求有多些巴士路線,提供點到點服務直達中環、彌敦道、或者長沙灣荔枝角等地點。如果要轉乘,若有優惠亦勉強接受,但整體來說,繁忙道路及主要道路的擠迫情況是一個問題。當然,在整個考慮中,最重要的是自由經濟體系及合約精神,在營商方面來說,我們的公共交通工具,大家都認同在各方面是達致世界水平的。政府在整個系統上扮演甚麼角色呢?我們如何得到兩方面的認同呢?這是很困難的。所以在這一年來,我們首要的目標是在制度上進行檢討及改革,這是需要時間的,我亦知道大家都很心急。

同時間,我們的目標是向最有需要得到幫助的乘客提供協助,而一般來說,長途路線乘客須支付的交通費用較高,佔他們整體收入較大部份。我們看到一些收入四千至五千元的乘客,如果車費太高的話,對他們上班是有困難。在兩個目標上,即是制度方面及爭取長途路線優惠方面,政府一直積極與各公共交通營辦商商討,我們鼓勵它們盡量調低票價及提供優惠。在過去一年,鐵路、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渡輪所推出的票價優計劃超過40項,而這些措施大部分都能讓乘客可以節省交通費。可能有些議員覺得這些是小恩小惠,但亦有很多市民對我說,他們在這方面是真正得到幫助。

至於今日提及的巴士車費等級表,大家所提及的名稱我亦似乎未有聽聞。釐定車費的等級表是在九七年進行的,我上一次回答提問時亦表示正在檢討中。我的同事亦知道有很多名稱是多年來積累下來,我亦同意有些名稱是沒有用的。專營巴士公司相互有競爭,而它們所營運的巴士路線又有不同種類,所以它們的收費制度,是按各有關因素包括路線的路程長短、服務性質、服務地區、巴士類別、以及乘客的需求而劃分。我在此亦附帶一提,我們有要求專利巴士公司提供普及服務,即是它們不可以只開設多人乘搭的巴士路線,它們亦要在一些窮鄉僻壤的地方提供服務,這就是專利巴士營運的基本要求。

另外,我要指出巴士是沒有利潤保障的,我們只有利潤限制,即是超過13%時,這些利潤是要與政府對分,投放在乘客基金上,而非對它們作出利潤保障。巴士收費制度是以每個整體的巴士網絡作基礎,使一些虧本但社會上又有需要的路線得以維持。現時我們在審核票價調整申請時,會一併研究巴士車費表是否可以簡化或更改。

至於巴士分段收費,正如我在上月十五日回應鄭家富議員有關的口頭提問時指出,分段收費是巴士公司根據各方面可行性而進行的,現時全港593條巴士路線當中,除了57條短途巴士線外,八成的巴士路線已實施分段收費。當然在總站上車而半途下車的乘客是不能享用分段收費,我上一次已經就此作出解釋。今日亦有很多議員就此作出詳細解釋,尤其是劉健儀議員提及星加坡分段收費的問題,由於上車及下車時,要用八達通或聰明卡看一看應該收取多少車費,這不單增加了巴士司機的工作,亦增長了上落客的時間。我們亦曾研究葉國謙議員提及在車尾上車時用八達通拍卡,下車時司機留意乘客拍卡後便一定要落車。但巴士公司提出有些人可能在上車時沒有拍卡,直至下車才拍卡的話,這是看不到的。

總而言之,若要看茩憤公公平平的用八達通拍卡,這可能需要研究售票員機制,但這對成本是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們會繼續研究好的方法,我覺得香港人的水平不至於那麼差的。我的建議是目前巴士可以進行嘗試,但當然要令巴士公司相信是可行的,我們亦正爭取以試用方法去做。

在多次使用的通行證方面,剛才陳偉業議員提及月票制度,而劉健儀議員亦在這方面補充很多關於地鐵及電車多次通行証的資料。我們曾經就此與公共交通機構商討,但它們目前仍未計算出月票折扣對它們經濟上的影響,我們會繼續在這方面做工作。在旅遊方面,我們相信有特別為旅客提供的車票,地鐵已經有提供一日或三日遊的車票,我們可以用它們的經驗繼續說服其他交通工具去做。

聯營優惠方面,在巴士轉乘一系列的優惠上,我們一直鼓勵各公共交通機構盡量提供聯營優惠。正如剛才劉健儀議員提出,在利潤分配上是比較複雜,我相信並非做不到,但這麼多間公司一起提供轉乘優惠時,必須考慮如何分配利潤,或者如何分擔優惠,我們會繼續鼓勵各公共交通營辦商盡量推出更多聯營優惠。剛才亦有議員提出分配路線的問題,現在我們分配新路線時,我們要求它們提供轉乘優惠,這差不多是條件之一。

至於學生車船半價優惠,我們並沒有計劃去恢復以前的安排。政府的政策是要確保所有合資格的學生不會因經濟上的困難而不能夠接受教育。從前的學生車船半價優惠是提供半額車船津貼給無論在經濟上是否有困難的學生。在一個合理理財的原則下,我們認為這並非一個適當使用公帑的方法。現行的車船津貼計劃已按學生的經濟需要而提供資助。學生如能通過入息審查及符合其他資助資格,他們是可以獲得全額或半額津貼以應付往返學校的車船費支出。我們這個做法是要配合現時緊絀的財政情況,補貼是要很小心去做,一定要保証有需要的學生可以獲得全額或半額津貼。

調低公共交通票價方面,在每一次的討論,或是在不同的{合中,很多人都會提出這個議題。在剛才不少議員的發言中,已清楚表達對交通票價的期望。事實上,這是我們很關注的事情,這一年來我們亦作出很多推動優惠以及調低票價的工作,我不想再在此重覆各項的優惠。今日有議員提出票價15元或以上的路線提供百分之十的折扣,是不足夠的。有議員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市民由於要轉乘,所以即使總數超過10元,但由於每一程少過10元而得不到折扣。我們正不斷檢討這問題,亦正研究巴士公司在十月實施票價折扣後的情況,然後會與它們進一步商討。至於長者,亦可以優惠票價1元在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乘搭大部份的巴士路線。另外,專營巴士公司至今共推行116項巴士轉乘優惠計劃,涉及365條線。以個別由新界開出的長途巴士路線為例,每程可為乘客節省高達大約百分之三十八的車費開支。巴士公司亦有計劃再推出28項新的巴士轉乘計劃,並在經諮詢有關區議會後在未來15個月陸續實施。

最後,我想說一說交通票價調整機制。在很多討論上,我們都希望有一套票價機制以改善票價系統、增加制定票價的透明度、以及利用一些客觀的指數去釐定票價,以減少每次票價的加減所帶來的長時間爭論。同時,我們亦希望能夠有一個客觀的啟動機制,如果沒有機制的話,是沒有辦法去做事,所以我們亦像大家一樣心急,希望早日設定公共交通票價調整機制。在商討過程中,用price cap的模式似乎得到第一步的共識。至於當中的數據如何計算,需要用一段時間再作磋商。我想再重申,政府在公共交通運作的角色,是要合理化,以平衡香港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工具。除了大型機構,例如兩間鐵路公司、巴士公司,我們亦有其他交通工具,例如紅色及綠色、小巴、的士、h巴等,我們希望合理地去做,以繼續它們的生計,亦為市民提供方便、暢順及收費合理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自由經濟框架下,我們運作得很順暢,而維持香港經濟發展及保持穩定,是所有市民的期望。

多謝主席。

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