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政務司司長致辭全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今(三月二十五日)午出席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投資研討會」的致辭全文(中文譯本):

各位嘉賓︰

承蒙主辦單位邀請,讓我能夠參與今天的研討會。歡迎各位海外嘉賓遠道而來出席這次研討會,並且參加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本星期舉辦的幾項盛事。

其中一項盛事是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一向鼎力支持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無疑是世界最精彩的七人欖球邀請賽。令人高興的是,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這家世界知名的投資銀行,六年來一直贊助這項盛事。香港欖球總會多年來殫精竭慮,把球賽辦得有聲有色,居功至偉,我們實在為此自豪。

本周另一項盛事是滾石樂隊訪港,周五、周六一連兩晚在會議展覽中心獻唱名曲,以饗歌迷。滾石樂隊的Jumpin' Jack Flash與新西蘭著名欖球隊All Blacks不期而遇,難能可貴。相信在座一些朋友會兩項盛事都不放過。你們的精力和熱情實在令人欽佩。

五年前當我還是財政司司長的時候,很榮幸獲邀在首次舉行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投資研討會”上發言。當時,我的主題是“香港未來”。今天,我打算順著話題繼續談一談。

一九九八年前後訪問過香港的人一定會察覺,五年來,這個城市發生了不少變化。首先,你已無法再體驗在舊啟德機場降落時,有時叫人驚心動魄的經歷。香港國際機場以及各項宏偉的輔助基建,是最令人注目的城市新貌。只要看看屢創紀錄的來港旅客和飛機航班數字,以及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空運貨物吞吐量便可知道,我們斥巨資興建機場是值得的。

此外,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巍然屹立,期間還在股本投資上有龐大的收穫。當日質疑我們的人,將會見證我們如何兌現承諾──我們已按計劃逐步賣掉手上的股票,股票市場的暢順運作絲毫無損。

我們鞏固了本港的貨幣發行局制度,並且使這個制度更具透明度。我們也改革了金融市場,事實上,我們剛於上星期公布了改進股市上市規例的主要計劃。我們亦放寬對銀行業和電訊業的規管,並鼓勵發展創意和科技工業,為推動本港經濟增添新動力;而強制性公積金的成立,不但為在職人士提供退休保障,更促進了基金管理業的發展。

在改善生活環境方面,我們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們又致力塑造香港品牌形象,這是一項長期的計劃,目的是宣傳香港所擁有的實力和優勢,以把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國際都會。

我想強調一點,就是我們深知香港絕不能故步自封。我們希望香港的市場銳意創新,文明進步,因為這些因素直接影響香港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我們必須維持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不但資金不受管制,維持簡單的低稅制,而且資訊流通也絕對自由。我們也須保持一個穩定的市場;我所指的是一個在健全可靠的法律架構下運作的市場,而政府會致力提供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也會確保貨幣穩定,使投資者對市場更具信心。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無意改變貨幣發行局制度規定的聯繫匯率。我們會竭力在商品、服務和規管制度方面締造一個追求卓越的市場環境。香港機遇處處;這個神奇的因素造就我們今天的成就,在今後的日子也會繼續吸引投資者來港營商。

因此,在面對未來種種挑戰時,我們必須堅守香港這個經濟體系和社會一直奉行的基本信念:就是文明進步,自由開放,安定平穩,追求卓越,機遇處處。現在讓我談談香港遇到的一些挑戰,以及我們採取的對策。

過去五年,香港遇到不少困難。在各種因素衝擊下,我們要承受經濟轉型的痛楚。這些因素包括地產泡沫爆破、知識型經濟來臨、內地市場迅速開放和崛起等。很多香港市民的財富大幅減少,經濟出現超過50個月的持續通縮,失業率高企,消費信心疲弱,財赤問題嚴重。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資產價格下調和通縮,使香港的競爭力有所回升。不過,這些困難也逼使我們認真審視了香港在世界的定位,特別是在國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振興經濟無疑有助解決本港三大困難,即財赤、通縮和失業問題,但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才可以振興經濟。我們認為推行反經濟周期的開支措施並非解決問題之道,因為像香港這種以外向型的經濟體系,我們每花一元只能在本地發揮五角錢的功效。但我們深信,只要有適當的環境,配合妥善的鼓勵措施,我們是可以刺激市場,帶動本港經濟發展的。我這樣說,並不表示我們要在不同經濟範疇中作選擇性的扶助。我們只是想盡力締造有利的環境,以促進私營機構發展,並讓他們盡量利用本港作為珠三角策略性的雙向商貿平台,以及中國和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的重大優勢。

讓我舉幾個例子。首先,我想談談在座各位大都很感興趣的金融服務。

我們剛在本月初發表2003至04年度財政預算,提出多項措施,務求令香港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金融市場。我們會豁免離岸基金的利得稅,與倫敦和紐約看齊。我們又豁免獲分配或贖回本港成立的單位信託基金時原須繳付的印花稅。此外,為了鼓勵債券市場發展,我們會給予七年或以上符合資格的債務票據百分之一百的利得稅豁免,而三年或以上符合資格的債務票據則可享有利得稅百分之50的豁免。

除了在財政預算案提出各項措施外,我們也一直鼓勵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機場管理局、九廣鐵路公司和地下鐵路公司等公營機構發行債券,這樣可為市場持續帶來新的流動資金,並且締造利好環境,吸引私人機構發行債券。

我們希望在六月份與內地當局就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敲定協議,讓本港公司可就內地在世貿所作的承諾以外的市場分一杯羹。無論如何,在未來四、五年,香港一些佔有強大優勢的行業,包括金融、運輸、物流和分銷、專業服務、市場推廣和管理等,在內地將有無限商機。只要中國維持資本帳市場不開放,大部分外商的直接投資(去年的總額約為530億美元)都會通過香港注入內地。

我們現正積極鼓勵內地大型和中型企業,以香港作為集資中心。去年,在香港新上市的H股和紅籌股所籌集的資金約90億美元。我們歡迎內地實行QDII,即“認可的本地機構投資者”機制。實行這個令人振奮的制度可以讓獲批准的內地投資者以受規管的方式,在我們的市場投資。此外,我們與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已達成協議,建立聯繫,讓內地的認可財務機構可以在香港持有和交收債務證券。

我們正積極推展其他措施,以便發展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其中一項是“信託基金護照系統”,讓已在某個國家註冊的特選信託基金可以在其他國家上市,無須重新註冊。另外還有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和緊貼指數表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過去數月,香港又首次推出零售對沖基金,在市場銷售。

此外,在其他範疇也有不少發展,令香港成為更理想的安居之所,以更愜意的工作環境,吸引投資者開展新的業務和創造就業機會。數碼港和科學園已相繼落成,匯聚創新科技和創意工業。在未來三至五年間,香港迪士尼樂園和新吊車設施會為大嶼山增添旅遊景點。舊中區警署、水警總部、維港兩岸會發展為新的娛樂旅遊地點。我們正構思一個新的燈飾計劃,使維港夜景更加璀璨迷人。我們也會在機場興建新的會議中心。另外,西九龍快將大興土木,興建一個文化藝術區,這將是我們自己的西城區,我們自己的百老匯。由現在起至二零零七年,多條新鐵路會先後投入服務,讓我們大大減少對汽車運輸的倚賴及減低對空氣的污染,進一步改善香港的居住環境。我們也會繼續投放大量資源,推展教育和再培訓計劃,為知識型經濟培育所需人才,並讓失業人士學習新技能。

北望神州,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將會大大增加。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珠三角),包括香港和澳門,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在全國外來直接投資總額中,珠三角約佔30%。珠三角也是個急速發展的消費市場,擁有接近5 000萬名全國人均生產值最高的消費者。在這個地區內,約有7 500家經營製造業的大型外資企業和數以萬計的中小型企業,受僱的工人以千萬計。

特區政府正與毗鄰的廣東省緊密合作,使粵港兩地優勢互補,把香港在國際商業和管理方面的專才和支援服務,同在珠三角進行的大量世界級生產和採購業務結合起來,共同發展。我們會與珠三角的伙伴聯手在外地進行推廣,吸引國際公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同時在珠三角設立生產或採購部門。我們將興建新的道路和鐵路網絡,廣泛應用新技術,實施一地兩檢,以及簡化簽證手續;這些措施將大大促進香港與珠三角之間的人流和物流。但與此同時,我們會致力維持“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和生活方式。我們與內地不同之處,也正是香港優勢所在。

從更廣的角度來看,香港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將繼續擔當重要角色。我們的國際視野、法律制度、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金融服務專業人才,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對海外公司和內地企業都極具吸引力。香港仍然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累積投資額超過2,050億美元,約佔內地已變現直接投資總額的46%。單以去年計算,本港企業已在內地投資約190億美元。各位在上海或北京,又或鄰近的深圳和廣州看見的閃爍生輝的新建辦公大樓或住宅大廈,許多都是由本港的企業家公司建造或斥資興建的。國家繼續開放,本港企業在內地的投資項目會日趨龐大,也會更多樣化,為服務業締造無限商機。

關於本港的地區角色,我剛才提到,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亞洲的國際都會。目前已有超過3 100間國際公司在本港開設地區辦事處;我們今年會加倍努力,吸引更多跨國貿易公司和中小企業來港投資。在亞洲區內,我們的國際銀行業位居前列;我們不斷檢討和改善投資環境;我們的機場和港口,具備強大的處理客貨能力,足以應付與內地商貿往來未來更頻繁的需要。未來數年,隨著多項旅遊設施相繼完成,本港的旅遊業將大大受惠。此外,我們亦致力發展並推廣創意工業,使香港能夠成為文化之都和資金匯聚之地。

上述種種發展,不但使香港成為亞洲安居樂業的首選之地,也鞏固我們作為珠三角樞紐、推動者和融合者的地位,更可以促進經濟活動,有助政府解決財赤,為市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各位,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這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於我剛才的陳述:香港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並且會在未來數年陸續推出多項措施,應付挑戰。我希望各位繼續關注香港,以見證香港更光輝的未來。

多謝各位。

二○○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