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財政司司長記者會談話全文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今日(三月五日)在財政預算案記者會上的談話內容(中文部份):

財政司司長:今天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可以說是一個頗大平衡的工作。主要是兩方面的平衡,第一個平衡是一方面需要提出一個可行方案在中期內(即二○○六至二○○七年)達致財政平衡,消除赤字。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亦很清楚知道,如果運用的手段太重,走得太急的話,也會阻礙經濟發展,這本身是不好的,因為我們說過,消滅財赤的最重要的手段是發展經濟。第二個平衡是平衡社會上各個不同階層人士的利益,所以今天的財政預算就是要平衡這兩方面,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和滿意。

記者:為何預算案所提及的財政儲備指標只是可以用九至十一個月;以及動用土地儲備基金作為政府開支的理據?

財政司司長:大家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也看到,我有三個指標是所謂硬指標,那三個硬指標就是在二○○六至二○○七年達致經營帳目和綜合帳目的平衡,以及是把公共開支回復至整體經濟的百分之二十或以下,這三個就是硬指標。

  另一方面,財政儲備方面基本上是有一個目標,就是達致十二個月政府開支。大家亦看到去年沒有把財政儲備跟任何金融問題掛u,基本上,我們覺得是一個合理的水平,特別是用以應付政府周轉的需要。大家看到,如果繼續好像今年所提議的開源節流方案,在未來數年,我們便會低於這十二個月的指標,只剩九個月、十個月、十一個月。如果要達到十二個月的指標,很可能便要在短期內,無論是在開源或者節流的力度都要加重很多。我覺得這樣是不大符合香港的經濟現況和需要,因為巿民的負擔會很重,亦很可能會使經濟的復蘇受到影響。所以考慮到各方面的需要,我寧願是在這方面接受一個低一點的財政儲備水平,而不去加大開源節流的力度。

  當然,你的第二個問題指出這樣會否有人衝擊港元時,便會少一點抵禦能力。但是你要切記我們香港是採用聯繫匯率制度及貨幣發行局制度。貨幣發行局抵禦貨幣衝擊的主要手段是用利息而不是外匯儲備,所以應該是不會受到影響。

記者: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提及○六/○七年額外開源二百億,當中有一百四十億元是稅收,另外,三年額外的六十億元究竟是甚麼,是不是從政府收費中取得?第二個問題就是未來的五年會有一千一百二十億元的資產出售或者證券化,這些項目究竟是甚麼?又會怎樣做?

財政司司長:預計由現在至○六年總開源的數目為二百億元,今天提出了一百四十億元出來,我們覺得這一百四十億元是合理的、可行的。至於餘下的六十億元,現在按下不表,賣個關子。當然,如果到時在其他政府收費可以有一定調整的話,這些經調整後收到的數目就會在六十億元內。但會否有其他事情,到時我們要視乎情況提出具體的建議,現階段沒有既定的項目。

  至於,出售資產和證券化是甚麼呢?其實在我們一些較厚的電話簿中,大家已經心中有數,當然有些是所謂“usual suspects”,很容易被猜中。例如,九鐵、地鐵,當然就不是即時;有些是政府的貸款,可以證券化,如隧道各方面,這些我想你們看看電話簿就會知道。

記者:如果地鐵和九鐵會出售或證券化的話,是否經濟一日未有改善,不能做得到?

財政司司長:去年推遲地鐵第二期發售,並不是因為市場不好。你可以看到去年中國銀行也可成功上市,數目比地鐵第二期還要大,所以是與經濟無關,其實是政府在研究是否兩鐵合併,而將之推遲而已。

記者:在預算案中,你預算在二○○六、二○○七年會達到收支平衡。但這是基於假設,在二○○三年至二○○七每年的經濟增長會有百分之三,會否過份樂觀?若經濟增長真的沒有這樣好的話,財赤問題是否要再拖數年才可解決。

  第二個問題,預算案中,似乎政府很積極開源,包括加稅,以及不再凍結一些政府的收費。但是在關水喉、節流方面,除了如公務員減薪及減綜援方面,還有甚麼實際措施去關水喉?

財政司司長:第一個問題我留給K.Y.(政府經濟顧問鄧廣堯)回答,因為由經濟學家說經濟問題,可能較為可信也不定。

  其實在節流方面,第一,我們訂下一個所謂資源封套,把開支上限由二○○六年本來的二千二百億定到二千億。當政府訂下這些上限分給部門,部門便會如實地執行。這個其實是政府一個相當好的財政管理制度,保證他們的開支不會超逾此數字。

  但在公共開支方面,大家看到大部分的開支均與人有關的。在人的開支方面,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把公務員的薪金減到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的水平,分兩期執行。第二,行政長官已說過,就是把公務員的編制減百分之十。這是有相當大的財政影響。當然,除了這兩個這麼具體和整個政府都通用的措施外,我們較為相信每一個局、每一個部門握著那個財政封套,他便會知道那些可以節省多一點,那些可以節省少一點,我們很相信他們會滿足到這些開支封套的上限。

  經濟方面,我讓K.Y.回答。

鄧廣堯:關於中期預測方面,大家都可以想像到任何關於未來的經濟預測,都會存在不肯定性,但我們一直都有留意市場和權威的國際機構對香港所作出的預測。在中期預測而言,我們的實質增長每年平均是百分之三。這是較為市場內,譬如有一個名為Private Sector Consensus Forecast,即所有分析員所提供的意見對中期預測的平均數。我們看到最新的數字,他們的平均預測是百分之三點五,較我們的預測為高。其他某些的國際權威機構,如IMF(國際貨幣基本組織)對當前對香港的預測也較百分之三為高,所以我們並不認為預測太過樂觀。

記者:在你整個口號說共同承擔,但看稅款的分布,薪俸稅佔了六十八億,而利得稅只佔三十五億,看起來承擔是否不很平均?第二,在政府削減開支方面,要到○六、○七年才做到二百億,但問題是要經過四年,一開始頭一、兩年在稅項方面就已收到一百四十億,甚至還有那六十億加進去。是否比較側重了開源方面,而節流相對比例較輕呢?

財政司司長:開源、節流其實大家也是二百億,當然究竟速度有多快,兩者不是一定每一年也要劃一個絕對等號的。由現在一直到二○○六年,開源節流是逐漸加大力度,各有二百億。其實開源方面,今日我提一百四十億不是一次過入來,第一年是入六十億。

  你剛才問利得稅和薪俸稅加起的總數好像有些不平衡,其實所有事都是觀點與角度問題,可能從另一角度來說,薪俸稅現時只是回復到九七年的水平,而利得稅是遠遠超過九七年的水平,因為用歷史來作比較的話,是回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因為大家記得在九八年減稅時利得稅的減幅只有百分之零點五,而今天建議是增加百分之一點五,是三倍當年的減幅。薪俸稅稅階方面只是回復到九七年水平。

記者:...有千幾億...,另外有七百幾億來自土地收入,沒有細節說到包含什麼內容,令外界公眾有懷疑政府在利用數字遊戲以令你的硬性指標可於二○○六、七年達到,有否這成份?今次成份數都好似在加加加,巿民聽到可能不高興,又加稅又加費,現在消費信心這樣低、經濟這樣疲弱,會否打擊消費信心?

財政司司長:在非經常性收入方面,彈性大很多,現在對賣地收入作估計,有些人認為高,有些人認為低,因為現在用勾地政策賣地,不穩定性是多了,但政府會有多些方法填補這些不穩定性,因為正如你說,賣家當又好,甚至用其他東西,在現金算的制度下,甚至發債亦可當是收入,這不是最重要的,當然我們對能夠賣、及證券化的資產是比較有信心,重要的是在去年和今年,我用了不少的篇幅不厭其煩地希望大家關注,不是關注綜合赤字,是關注經營赤字。因為經營赤字與大家的家庭財政差不多,你的家用開支,特別是每月的開支:學費、交通費、食、租,與你的收入,現在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入不敷支,這些經常性的開支是遠遠超過收入,現在所提出的開源節流措施,主要集中去解決經營賬目方面的大量赤字,而我相信,所提出的措施,可在○六、七年時,令經營賬目回復平衡。至於你問及這些措施會否影響巿民的心情,我也是巿民的一分子,要面對減薪和加稅,但作為財政司司長,我想沒有一個財政司司長喜歡加稅、減開支,因為這必定是不受歡迎,最好是能年年減稅、減費、加福利、所謂派糖,這自然不論在現在或將來也會成為很受歡迎的財政司司長,但是,當財赤這樣嚴重,把問題推給下一屆政府,並非負責任的做法,因為大家亦很清楚我以前是做銀行的,做過炒家、做過地區主管,經常評估各地區的政治經濟風險,現在我們的經營赤字,並非綜合赤字,已經超過整體經濟百分之五,如果現在不茪漈悃M財赤問題,恐怕會導致金融體系的不穩定,當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對每一個巿民都會有影響,譬如說,若巿民借錢買樓,只要利息上升百分之一,巿民要負的利息的差額便已經較現在政府要加的稅款多。因為現在調整的薪俸稅對絕大部份人士來說,稅款的增幅一年也不足一萬元,所以,如加百分之一(利息),若以一百萬的按揭貸款來說,加一個百分點的利息的利息支出已多於一萬元。我很希望能透過這些開源節流措施,雖然會為巿民帶來短期的財政負擔,是可以避免長期的、更大的經濟問題,從而掃除經濟復甦的障礙,使其他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令到經濟復甦。現在有很多措施已陸續見到效果,所以經濟在以往兩個季度的表現不俗,出口與旅遊的表現不俗。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勢頭暫時仍很好,日後還有那些新措施會令香港的經濟逐步向好呢?比如短期來說,人貨流通方面以往已做了很多功夫,在上一季度,人與貨與上年比較增加了百分之八,今年的邊境建設措施會逐步改善,例如羅湖橋與皇崗關口等。同時,亦希望廣東省居民可以在短期內以個人旅遊方式來港,希望能在六月時與內地方面談好更緊密經貿安排,幫助本港各行各業在內地擴展。九號碼頭有些泊位會於今年做好,明年會完成更加多,屆時香港的貨運能力會增加百分之二十,這樣可以令我們應付更多與國內及對外的出入口生意。

  二○○五年時,會有新的展覽館落成,Disney又開,到了二○○六年,連接蛇口的大橋亦會啟用。在各個要做的領域,一直有進展,巿民的前景是可預見的,所以我在結語時亦指出,前景並不糢糊,而是十分清楚,只要大家努力,一定會前程錦繡。

記者:以前沒有嘗試過動用土地基金,今次動議上立法會,會是一次性,還是今年在那裡拿一筆錢,還是以後會開了一個先例隨時可以從土地基金方面拿錢使用。同時,今次要動用土地基金去平衡,是否香港的情況真的是十分危急呢?

財政司司長:肯定來說以往數年,因為年年的財赤,所以在港英時代存下的儲備已用光。但大家記得在九七年時土地基金撥給特區政府時,我們一直把它看成財政儲備的一部分。這次將提出法案動用土地基金,可以有如以前用財政儲備般使用,處理方法與以前是一樣的。會不會可以隨便使用呢?大家要記荂A政府要用錢,每年都要立法會批准的。香港政府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始終要經過立法程序,透過每年立法會批准用錢,他們知道有多少財赤,知道會使用多少財政預算,然後才可以動用財政儲備。

記者:政府出售資產,政府只是不再成為大股東定抑或是全部撤走?另一個問題就是Land Fund是短期的措施,抑或是將來情況好轉後,你會維持現狀,盡量不會動用土地基金?第三個問題就是你在外面走一走,會感受到社會上對政府的怨氣,你怎樣評估今次這個預算案推出後市民的看法,是不是他們只會憤怒一會兒,過後便無事,並不會上街遊行,會是逆來順受?

財政司司長:政府賣家當,究竟是賣斷還是繼續掌管控制權,是各有不同的情況,具體的問題會具體處理。

記者:有些甚麼會保留作大股東?

財政司司長:到時真的出售的話,會告訴你。跟著你的問題就是說市民會怎樣去看待這份預算案,希望市民可以理解到政府也有難處,政府的錢不是政府的,抽得的稅款不是袋進我們的袋裡,這些稅款始終是用來支付一些服務,這些服務是服務市民的。香港提供不少的服務、有很好的環境,每一個人也是受到法律保護,香港的治安是全世界有數的良好,交通在區內是數一數二。我們有一個高流通性的社會,許多人的家庭出身不太好,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透過個人努力,可以出人頭地,這一切是要靠政府的政策以及資源去維持。所以當政府有這麼大的財赤時,就要考慮究竟是調低這些服務還是增加稅收來支持?政府已經承諾,大力推行節流,減公務員人工、減人數,透過資源增值、精簡架構各方面,去令到我們用較少的資源來提供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亦都知道如果不採取適當的開源,萬一炒家真的衝擊港元,到時受害的不單只是政府,也是市民,所以很希望市民能夠看到這點去支持政府的財政預算。

記者:土地基金會否有機會還原?

財政司司長:這方面就與以前所說的,對財政儲備應該有多少的問題。長遠來說,我也希望財政儲備可以回到十二個月,問題是中期來說,根本不能達到這個目標。過了中期後,下一個財政司司長會訂定甚麼指標,由他去考慮。

記者:在開源方面,你說會考慮如何增加有關六十億方面的收入,會不會再考慮銷售稅?...到時達不到平衡,會不會考慮在問責制下你會如何做呢?

財政司司長:我今年是說了政府認為在長遠來說是要開徵商品及服務稅,即大家所說的銷售稅,因為這不單是是否回到財政平衡的問題,而是涉及稅收比例,直接稅、間接稅和收費的是怎樣的比例,才是長遠來說較符合香港現時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我覺得這點是需要檢討的。而我們已經明確說了長遠來說是需要開徵這個稅收,不過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來說,當經濟增長仍是很慢,特別是低下階層或中產的收入仍是慢慢減少時,開徵銷售稅是一個累退的制度,所謂regressive tax,在這個時候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不合適,所以現在不開徵。但這個是不是已計算在那六十億之內呢?這六十億是仍未有定案。根據去年的報告指出,銷售稅一開徵最好在開始時定於百分之三,因為太少,行政費用可能得不償失。在去年估計百分之三已是一百八十億元,所以由現在至○六/○七年那六十億元未必需要開徵銷售稅,所以會否開徵要看到時的情況而定。

記者:關於問責制...

財政司司長:○七年之後看情況都不是我的問題。

記者:財政預算案在社會福利方面有雙位數字的減幅,但對高收入人士的減幅比較輕微,會否有點偏袒高收入人士?有立法會議員和市民都批評說「越窮越見鬼」,正如他們所說是劫富濟貧,可否說一說。

財政司司長:我不明白你所說的是增幅?什麼減幅?

記者:就是減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例如綜援。

財政司司長:社會福利、綜援,並不是怎麼減,只是將社會福利水平回復當年設計的水平。所以並沒有減。若你用年份來說,是返回九七、九八年時的水平,高收入人士,今年提出增加標準稅率,已經超越了九七年的水平,九八年時並沒有減標準稅率。在利得稅方面,已回到八十年代的水平,所以要視乎你在那一個角度去看。

記者:你開始時說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但整份預算案中,特別在增加稅收部分,給人的感覺始終也像是向中產階層開刀。若中層階層問「為何又是我們?」你會怎樣回應?

  第二部分想問假如一旦爆發戰爭,對你預算案中的預測、解決財赤的進度,具體地,你的估計如何,有甚麼影響?

財政司司長:希望你可以看到這是一份相當平衡和合理的預算案,並非針對某一個階層。希望你可以看到政府本身已作出一定的承擔,特別在減薪、減人數方面,是做了不少事。

  亦希望你可以看到,在利得稅方面的加幅是相當大,遠遠超過九七年的水平。但薪俸稅方面,我需反覆強調,無論稅階和稅率,除了是最高薪的萬多人外,只是回復九七年時的水平。在綜援方面我們亦作出調整。基本上是一個公平和合理的分配,並非針對某一撮人。

記者:如發生戰爭呢?

財政司司長:戰爭方面,當然我們現時的經濟預測是考慮外圍的經濟將會怎樣,即是今年的表現將會怎樣。戰爭是決定在究竟在何時開始和有多快完的問題,可能外面對特別是美國和歐美經濟的估計,可能會打,但並非是拖得很長時間的戰事。假如根據這個估計是如實的時候,我們的估計應該是不需要有變動。

記者:(有關增加就業機會及開放專才來港)


財政司司長:製造就業機會的主要責任不在政府,政府培養一個好的營商環境,讓私人機構投資和發揮,投資以後,便會增加就業機會,這是我們很堅定的一個信念。

  開放專才,讓內地人跟外面人到香港來,我們覺得這是對香港的整個經濟有好處。畢竟有能力的人除了為自己選擇機會以外,還會給社會帶來其他機會,這是從很多的學術研究,跟香港實際的環境、以前的情況,也會有這樣一個很清楚的看法。所以香港大部分人都接受,如果真的是專才的話,不會搶香港人的飯碗,反而會提供機會給香港人就業。

記者:我們看到你說另外一個構想就是關於人才那方面,就是吸引年青人到香港來接受基礎教育,等他們大學畢業時,可以留在香港工作,這是說特區政府準備撥資金在教育方面,而且是外地人,我想知道甚麼樣的對象,譬如說是內地人想到香港,他們可以用甚麼途徑,譬如說他用獎學金或是自費留學也可以。另外就是你會否擔心這些人才,因為可以說內地人,他們的人才是比較高,到香港後可能譬如說新加坡、美國等會把這些人才挖走,特區政府用甚麼條件來把這些人才,即這些自己培養的人才留下來呢?

財政司司長:香港從來都是一個很開放的地方,對香港人,我們是鼓勵他們到外面尋找工作、尋找機會,畢竟他們在外面見識過以後,如果回來香港工作、投資,對香港也有好處,我自己也不是長期在香港,以前也在紐約、東南亞等地方工作,我還是回來了。香港能夠成功,因為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香港人到外面闖,外面人來香港工作、投資、學習,這是好事,我們要保持在一個國際化的社會和經濟模式。至於年青人怎麼樣來香港上中小學,當然我有自己的構想,但是也在預算案婸﹞F,我們邀請教育統籌局和保安局及其他的部門去研究這個細節,到有細節時,我們才會公布。但我們希望更多外面的年青人,特別是優秀的年青人來香港唸小學、中學和大學,因為畢竟香港現在如果不輸入人才的話,人口老化的情況非常嚴重。

記者:...提及到決定不再凍結收費,那麼你心目中的新收費項目會包括那幾方面,已經凍結了多年的大、中、小學學費會不會是你考慮之內?

財政司司長:我在預算案演辭中亦提及過,收費的調整方面,會與各個政策局局長進行研究,暫時最少我自己是沒有一個既定的範圍和項目,這方面要有待各局長提議,再進行研究。

記者:今次在預算案中加許多稅,這樣做會打擊消費意欲。你的經濟預測就是可能到了○五年就會回復通脹百分之零點五,這個估計是否太樂觀?另外,就是你的預算案中亦提到有十多項基建會交由私人去做,在項目中有那些基建會交由私人去做?你說GDP三個百分點,你說許多投資銀行的預測是多過三個百分點,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這個預算案才會有這樣的預測,因為你的預算案中有很多是打擊一些來香港投資的人,影響經濟復蘇的措施,其實三個百分點是否太過樂觀?

財政司司長:第三個問題你不如等那些投資銀行出了報告後,然後才去答,我不能代他們作答,我已經不在投資銀行工作。第二個問題有甚麼項目,在演辭中我已經說過,首先會推出一些與文康有關的,具體方面,你要等何志平局長回答你。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措施對經濟影響,在演辭中一壹四段中,已經顯示了政府自己的計量經濟模式,即是econometrics model,已經看過我們現時的開源和節流措施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少,就會減低經濟增長為每年平均百分之零點一四,對物價方面減低百分之零點二一,加起來才是百分零點三幾,這方面已經是預計了這些影響後,才會作出的經濟預測。除了自己去做這些計量經濟模式之外,亦找過一些大學做過這些評估,結果跟我們所做很相似,是比較輕微的。

記者:你不再凍結收費的問題,因為現在經濟不好,巿民負擔重,對加費是很敏感,你是否可以告訴大家,決定那一樣項目是否應該調整的大原則,譬如是否是一些凍結了很久,或是現在的收費距離收回成本很遠的那些會優先作調整?

財政司司長:關於這些,正如我所說,要具體地跟各政策局去考慮,我們有些收費是按照成本回收的原則,但是有些卻從來也不是,譬如是教育,從來沒有說需要百分之一百回收。所以在這個時候,因為政府是有這麼多的收費,可以提出一個大原則是這麼多收費都適用的話,估計我要讓你失望了。但是總的來說,在收費方面,我們是會跟各政策局去研究,但是現在各政策局還未有建議。

記者:有七百億元的財赤,開源和節流兩方面是各二百億元,還有三百億元是依靠經濟復蘇,是否可以說你怎樣籌措這三百億元回來?剛才你說以百分之三來說,鄧先生則說外界專家估計,IMF估計是高於百分之三,但我想你回答的是那三百億元,我用實際的銀碼來問你,我不計算百分之三的話,你怎樣找到三百億元?另一個相關的問題,到了二○○三至二○○四年仍然是有六百七十九億元的赤字,今年你做了這麼多項措施,一百四十億元的措施,其中有六十億元是在二○○三至二○○四年可以得到,為甚麼還會有六百七十多億元赤字,是否在支出方面有甚麼是控制不到?

財政司司長:大家也知道政府的稅收,特別是直接稅和間接稅,也跟經濟活動是息息相關。如果在經濟增長的時候,一個很可能及應該是可以預見的,就是公司的盈利會增加,大家的收入也可能會增加,這樣的時候,即使你不需要增加稅率,稅收也會增加,所以這三百億元大約是由這樣得來。

記者:為甚麼在二○○三至二○○四年,你還估計有六百七十多億元的赤字?

財政司司長:這便是政府跟私人機構不同之處,私人機構說要節流,可以立刻會做到很多事情,可以刪減一個部門,也可以解僱很多人。但是在政府,不是在說做生意,而是說要節流,便要看看怎樣盡量不要影響對巿民的服務,即使是影響的時候,也需要是慢慢地調校,使巿民不受最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我們說要縮減人數,跟私人機構不同的,就是不可以立刻解僱他,是要透過自然流失及自願離職計劃,這些都是需要時間,這一點大家也可以理解。

  在二○○三至二○○四年,沒錯,有些開支項目是一定會增加,包括甚麼呢?包括是公務員的退休金和綜援,即使是調整物價達致九七年的水平,綜援的總數仍然是會增加,而且增加得相當快,所以這些仍然會在二○○三至二○○四年的開支方面會反映出來。

記者:有三個小問題,第一是想問政府資產,就是可以出售的的資產總額是多少?能不能給一個總數,就是包括機場、地鐵和九鐵?

財政司司長:你說的是可以出售還是我們計劃出售的?

記者:兩個數字都可以,你能夠給我一個也可以。

財政司司長:我們給了一個數是一千一百多億,是計劃內的。

記者:這是計劃內的,還有其他現在還沒有計劃,總共以後將來的...

財政司司長:這個不能給你。

記者:這一次在減稅、加稅堙A我認為對大陸的一些影響比較大的是綜援的減幅特別大,即是說與其他相比來說達到百分之十一點幾,這個幅度非常大,大陸人來這堨肮◎|受到影響非常大。

財政司司長:但是大陸人一來香港就領綜援的話,這也不是很好吧!

記者:第二個問題,這與你其他幅度相比的話,政府調整的這個幅度是如何得出來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整個計劃堶情A開源的項目是非常少的,除了加稅以外,沒有其他可以看到比較振奮一點的開源東西。

財政司司長:加稅也是開源方式之一吧!其他人都說開源很多。在綜援的調整,是前陣子楊永強局長已經說了很多,我在這堣ㄕA說了,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給你以前楊永強局長說的文件。

記者:我想請問有關薪俸稅方面分兩期加,怎樣考慮以及鑑於明年立法會選舉,如果今年...,明年可能會否加不到,你會怎處理?

財政司司長:當考慮利得稅和薪俸稅時,究竟是怎樣加,以及加多少,我們考慮到對經濟的影響及納稅人的負擔能力。現在提出這個方案,是符合此兩個因素考慮。

記者:剛才你提及收費方面會跟各部門討論。但會否訂下一些原則,例如你已經有這麼多加稅的措施,例如會影響民生,增加水費及大學費用的是不會做的,或是影響營商環境的亦不會做,是有否原則?

第二方面,有關利得稅,你剛才說加幅都算大。但在你公布預算案前夕,有很多大商家,包括李嘉誠先生也說一次過接受加兩個per cent。為何你不多加一點?他們的容忍幅度大一些,你加一點五還有沒有後茪U面又再加。

財政司司長:香港勝在有言論自由。透過大家的報導,大家也看到不只一個聲音,很多人也說多過一個per cent是很不願意和一定不可能,所以這是一個公平和合理的建議。

記者:收費方面,有沒有大原則?

財政司司長:收費方面已說了很多次,就是要與局長去研究。每一個項目也有其實際的考慮,有不同的原則,所以不可以說那些加,那些不加。這方面我相信要跟局長研究過後才可對大家說。暫時來說,是沒有放入數字中任何加費建議。

記者:第一,香港現在加了稅,你認為會否威脅香港的competitiveness,特別是與新加坡相比,因為differential近年來已經窄了;第二,地鐵第二期何時出售?你說到時告訴我們,我要求比較高,不大滿意這個答案,可否再答得確實一點,譬如○三、○四年有沒有機會,機會有多大?

財政司司長:我很了解你的要求,但不會給一個更確實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一個企業考慮在一個地方設立總部也好,投資也好,稅是一個考慮,但不是最重要的考慮,最重要的考慮是當地的營商環境,即是否可以賺錢。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稅收都比香港高,但他們也會去,特別是現在很多人到內地投資,內地的稅也比香港高。在比較稅收時當然我們十分注意,也緊守一個低稅制及簡單稅制是香港的競爭手段之一,會很珍惜,不會動搖。就算在加稅建議實施後,香港的稅率仍然十分低,而且投資者看稅時並不只看一項,而是看所有的稅項。香港的利得稅到時會是百分之十七點五,仍是比新加坡低;第二,香港並沒有很多其他稅項,沒有capital gain tax,沒有資產增值稅,沒有dividend tax,即是沒有股息稅,沒有interest of holding tax,沒有銷售稅而新加坡是有銷售稅的,所以看稅項時,一般的投資者會看整體的稅率,但最重要是看在當地經營是否有利可圖。

記者:剛才反覆地強調今次預算案的所有加稅、加費措施是公平和合理。但市民都會看到公務員減薪六個per cent也可以分兩期,有四成公務員還可以得到增薪點,還有五花八門的公務員津貼仍然可以享受。似乎大家都犧牲,不過公務員的犧牲較少。

  以及你已答應公務員減六個per cent後,現屆政府不會再減他們的薪金。你可否給小市民一個承諾,今次操刀這麼凌厲,下次的六十億元加度會否輕一點,刀鋒不要再向我們?

財政司司長:首先大家不要把公務員變為對立面,畢竟公務員是公僕,是為市民服務的,大家也不想看到公務員軍心渙散,因為這是直接影響對大家的服務。

  公務員減薪的幅度,《基本法》有一定的限制。公務員其他的福利,《基本法》亦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政府亦承諾會大力節流,在人手方面會削減,會減少浪費。在預算案的演辭已經說過,政務司司長已委任行政署長和效率促進組專員去看如何減少浪費。我亦相信各個政策局長會積極令資源更好地運用,因為資源是屬於大家的,真的是民脂民膏,我們一定會很珍惜。

  但假如大家把公務員變成對立面時,對社會、對經濟復蘇、對大家的服務都沒有好處,很希望大家不要這樣看這個問題。

記者:那麼有沒有承諾?

財政司司長:我剛才說了,由現在至二○○六/○七年時,我要想一想是否有需要再開源六十億元呢?

記者:你去年計算(為應付財赤)約要一百億元,今年你說這個「恣v(赤字)在未來幾年會預計是四百億,所以說這一年力度大些,找多些錢,有沒有一個承諾或是一個信心給市民,他們不知道你明年會不會告訴要填的「恣v(赤字)不止這麼多,又要多加點稅?

財政司司長:正如K.Y.所說,很多是與經濟預測有關的。經濟預測沒有人可以有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水晶球,這一次為甚麼差距這麼大,是因為對未來的物價變動估計,即是說我們今年估計通縮持續情況是比較去年的估計嚴重了。但因為現時的赤字這麼嚴重,特別是經營赤字這麼嚴重,而我想提醒大家,經營赤字並不是這一、兩年才有的,九八年開始,當年的經營赤字已佔經濟的百分之二點五,一直在增大,所以當經濟預測錯誤時,需要比較快作出行動,令到投資者,包括本地投資者、外地投資者看到我們是有能力可以解決財赤,從而不要影響他們的投資信心,從而不要影響市民,因為可能會在受金融危機陰影下而沒有信

心。當然如將來的經濟預測可能有錯誤時,有需要改動,不過,我自己覺得現時的估計是合理的,正如K.Y.所說是較其他人估計保守。同時,如果今年的政策能夠落實,立法會同意時,我們就可以買到時間,因為在兩年後,赤字可以由百分之五點多下降至百分之三以下,那時的迴旋餘地就比較多。如果現時赤字只佔經濟總值的百分之一時,可能根本不需要開源節流,不過問題是去到百分之五、五點五,遠遠超過歐美,他們說很大赤字的指標時,投資者、投機者就不會與你的看法一樣,所以我希望市民大眾可以理解,你以為我真的想開源節流嗎?但問題是開源節流不是為了政府的口袋、不是為了我的口袋,是希望為市民大眾避免金融危機,希望市民大眾不會受到利率震盪而影響大家的口袋,影響大家的經濟,影響大家的生計。

記者:跟進預測的問題,假如在你任內,發現中期預測的百分之三真是做不到的時候,你是會在那二百億元的開源節流方面再做一些大力度的動作,抑或是把財赤的問題交給繼任人去處理呢?

財政司司長:這便要看看是在甚麼時候出現,以及當時的財赤情況。剛才我也略為透露了,如果現在的財赤已經是控制到在一個投資者和投機者可以忍受的水平的時候,可能我便會輕鬆很多了,屆時只是剩下少許,勞煩繼任人辦妥它。但是以現在來說,達致百分之五點五而不解決的話,對金融震盪的危險是不能掉以輕心。

二○○三年三月五日(星期三)

(請同時參閱英文談話全文)

現場/ 普通話/ 英文 /粵語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