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政務司司長談話全文

************

  以下為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就《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在記者會上的發言全文(中文部分):

政務司司長:各位,剛才我已經在立法會內作了頗詳盡的聲明,亦回答了很多問題,我不想耽誤各位的時間,不如你們立刻開始發問好嗎?

記者:司長,你在報告婸“A會定期檢討一百五十個單程證的配額,雖然你說現在的分配會盡量維持,即大概一百五十個名額不會減少,但是你有一句說漏了,你說當需求減少的時候,你們會把配額減少,這可否說清楚一點。是否如果當一些輪候團聚或是以居權來港的子女都已經排哂(全部獲得分配來港),我們是可以縮減這一百五十個名額,可否解釋這個政策?

政務司司長: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對於現在一百五十個單程證的配額作了一些調校,做好調校後的後果會怎樣,現在我們還未知道。但是如果特別是在我們作了調校後,發覺有很具體和很明顯下降的時候,似乎這個每天一百五十個的配額未必如此適當的時候,屆時應該是成熟的時機要檢討這個數字,意思是這樣。

記者:剛才看到你們的報告說目前投資移民不適用於內地的商家,但是我們知道在香港有很多內地的投資者,這一次他們不可以受惠,是不是會使他們很失望呢?另外就是,你們說會修訂入境的條例,使旅客可以在香港從事一些有關於商業的活動,想知道有關這方面的入境條例是那一方面的條例,可不可以清楚講一講?

政務司司長:我們對內地的投資者有不同的做法,最大的原因就是內地還有外匯的管制。但是我知道很多內地的商人是在香港營商的,做了很多的商業活動,我相信我們對他們也要做多點的方便,所以他們用簽證的方法來香港的時候,他們參與香港開會、洽商、交商,做很多的工作。但是對投資方面,特別是開公司方面,現在法律有了限制,我們希望在法律方面要考慮一下,在這一方面可能要做一些修改,我的目的是盡量吸引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在香港做商業活動。

記者:司長,想問有關六百五十萬元投資移民計劃,你有甚麼措施確保那些投資者會把那筆金錢鎖定在香港,不會在取得身分後便把它調走?另外,該六百五十萬元他們亦可以用來買樓,那最終的目的是否為了托市呢?

政務司司長:有關這個投資移民計劃的細節我們還需要行政會議的批准,我們很希望今年下半年度可以執行,但我們的目標都是希望可以在過程當中盡量找到方法,減少濫用情況及使用不適當的方法。或者黃先生對於這方面可否給予比較詳盡的解釋,但請記茼b細節方面我們還有待澄清。我們最終的方法是希望有人到香港投資,這與托市是沒有關係的。這個人口政策是處理有關如何提高香港人口質素的問題,在這方面做工夫。

保安局副秘書長:其中提到會否有投資者在投資了六百五十萬元,譬如買了一層樓宇或買了一個金融資產後,今天買入明天便賣出,在計劃中是不可以的,他不可以這樣做。因為除了有機制要他上報外,亦會有適當的監控機制。詳細情況我們要待行政會議才可因應有關細節作出公布。

記者:政務司司長,想問有關方便內地商人來港投資,是否期望在短期內和內地取得協議,內地商人的資金來港會盡量方便呢?至於你提及在簽証方面修例之事,是否指如那人經常來港都會計算為來港居住?是不是他住滿七年都可以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剛才也有人問這是否變相方便內地商人來香港投資?

政務司司長:黃先生對這方面有更詳細的解釋。但我們要分清楚我們所針對的是投資移民,是那些在香港工業、實業、地產或者債券市場做真真正正投資的人士。而不是那些無意在香港做生意、做企業,無意自己去創業、自己做經理的人。因為如果他想在香港找職業、做經理、做其他工作的,已經有其他途徑做得到。而且我們準備開放專業人士來香港的計劃已經回應了這些人的需要。有關這些投資移民,我們覺得因為內地有外匯管制(有關的措施)對他們是不適合,但至於有內地的企業或者內地的商人想來香港擴闊他的經濟活動的時候,他們正是我們現在研究的對象,亦是我們將來修改法例的目標。

記者:司長,請問你們有否就投資移民訂下目標,即是每年可以吸納到多少人拿六百五十萬來香港投資,心目中有沒有估計有多少人,以及吸納到的資金有多少?

政務司司長:這個通常完全由市場來決定。

記者:報告中提到港人遷往內地,但他們仍有資格在香港享用公共福利和服務,這對香港的公共服務會造成額外負擔。在收緊享用公共服務或醫療福利人士的資格時,這類人士會否包括在內?之後會否有措施跟進?

政務司司長:我們製訂人口政策時有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如果要享用香港現時的資助,特別是接受很多政府資助服務時,我們要考慮到個別人士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我們認為那些已經長期連續在香港居住七年人士,應該有這個權利作為標準的條件,所以有些人士雖然是香港的永久居民,但可能離開了香港,亦沒有作出貢獻,我們是否需要對他們享用香港這些受資助的服務,有需要作檢討呢?這是一個長遠的策略,我們覺得研究人口政策將來的發展路向時應該包括這一項。

記者:司長,你提出的一百五十個來香港的名額,其實沒有作出任何調整,如何能確保來港的人士是可以提升香港的人口質素?另外,多了三十個名額是讓香港人的配偶從廣東來港,你估計需要加快多少才可以讓論候的人士全部來港?

政務司司長:現時單程證來港人士我們是沒有質量的限制,不需要用教育或他們經濟條件作為標準。我們主要的目標是,第一,要應付到現時有居港權的兒童可以早些來香港;第二,希望香港與內地人士結婚的配偶能夠早些來港團聚,我們沒有其他檢定,而且這個政策亦是由內地執行。有關我們如何能增強香港將來人力資源的提升,我們會從其他方法來做,所以在人口政策報告中有兩項方法,第一,在新移民方面,我們會盡量投放資源使到他們能夠增加他們的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對於教育制度方面亦投放了大量資源,使到香港本身居民能夠應付知識型經濟的挑戰。還有,我們在短期、中期內都十分希望用吸引外地,特別是內地的專業人士早些來港以加強香港本身人力資本。有關利用現時一百五十個名額內的三十人配額給長期分隔的夫妻,現時使用這個配額的每天只有八名左右,似乎是有空間可以給廣東省那些分隔已有相當時間的配偶使用。換句說話本來配額有三十個,現時只用了八個,若然保持不變的話,至少每日有二十多個配額可以給在廣東省的配偶使用。現時廣東省的等候期,據我所知大約要六至八年,希望用這個措施可以減短他們輪候時間。

記者:想問兩個問題。第一是放寬內地優才及專才來港後如何保障本地人的就業機會,在這問題上有學者說如將綜援一年期延長至七年,擔心有兩種不同的人去領取綜援,擔心影響社會的融合,你對此有何看法?

政務司司長:對於有關將來擴大優才及專才的計劃,我們現時的紀律己有所規範,換句說話,來港工作的人士所擁有的技能是香港所缺乏的。另外僱用他們的僱主,亦要以本地市場的工資才能僱用他們,所以對香港的勞動市場,特別是對待業的人是不會受到負面的影響的。最重要的是根據有一項學術調查,現時我們已有五百人是根據優才及專才計劃來港的,這個調查顯示出每一間僱用他們的公司,聘用一個外地的優才或專才就會引致多僱用差不多三個香港的工人在同一公司媬鴩ヾC另外調查亦顯示每一個專才第一年可幫其公司多賺三十萬元,而在第二、第三年,專才可幫公司賺的錢更可能超過二百多萬。在這個情況下,從就業角度來看,以及香港的本地生產值來看,這個優才專才計劃對香港經濟發展是有正面的作用。

記者:(有關綜援問題)

政務司司長:有關綜援的問題,我相信我一定沒有社會福利署署長答得好,不如由社會福利署署長答。

社會福利署署長:實際上目前領取綜援已經有一個居港的規定,是要居港滿一年的規定。政務司司長已詳細說過綜援系統是高度由公帑資助的制度,我們現正動用了政府經常性開支佔百分之八,所以比較合理去分配有限的公共資源,把它提升至七年。但我在此強調我們給予新來港定居人士的支援,除綜援這個現金系統以外,還有大量其他的支援服務,我們的教育系統亦都無分彼此會為新來港定居的小朋友提供教育,我們亦有很多為新來港定居人士而設的服務中心、外展隊、幼兒中心。今次的建議其實如果大家積極地去看,對於小朋友早日融合香港社會是有利的,因為十八歲以下的新來港定居人士,即小朋友,我們連一年的居港限期都撤銷了,我們是會全面豁免十八歲以下的小朋友。相對於今日的限制,其實小朋友早些來港亦都是可以得到更佳的支援的服務。

記者:在綜援及醫療方面加入了居港限制,估計一年可以節省多少錢呢?我知道是沒有實質的數字,但大概是以十億元計,或是百億元計?第二是在外傭稅方面,也有意見說這可能會涉及性別歧視或種族歧視,是否已經徵詢過法律意見呢?

社會福利署署長:正如這位朋友所說,我們現在很難評估究竟財政的影響是怎樣。以目前來說,新來港定居人士在我們的綜援系統內大概是有六萬九千人,在二○○一至二○○二的財政年度,我們用在新來港定居人士綜援金額的開支大概是十七億元,佔了我們當年整體開支的百分之十二。即時執行這個新措施未必會有即時的節省,剛才我說過因為對於小朋友而言,這是一個改善,更加豁免了他們,可能使更多合資格的小朋友可以領取綜援。

  另外,這個建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今天已經在香港定居的新來港人士是不受影響,即是說如果他是昨天來了,當新政策執行後,他仍然是可以在住滿了一年後領取綜援,所以我們看不到它在即時或是下一個財政年度能夠有任何節省出現。

政務司司長:對於第二個問題,關於對僱主徵收外傭僱用的徵費,這是跟隨現時已定的政策和制度而造成,而且這個徵費的對像是僱主,僱主中有男也有女,我看不到有性別歧視的問題發生。

記者:曾先生,現時的生育率低,有些說法指這是對香港前途或是對政府的施政沒有信心,你怎樣看呢?

政務司司長:就這方面曾有一些學術上的研究,相信問題是相當複雜的。根據那些研究來看,現在似乎很多女士是崇尚獨身,這影響了生育率,而且趨勢是遲婚,亦有趨勢是在結婚後不想生育兒女,而離婚率亦偏高。這樣的個別情況加起來後,便形成了香港現時的生育率變得很低。當然,經濟環境亦影響了人對這方面的心情,以及生兒育女的慾望,所以問題是相當複雜。

記者:司長,想問兩條問題。第一是劃一子女免稅額,想問你們初步的看法,是否第三名或以後的子女的免稅額,也應該劃一是每名三萬元?另一個想問關於享用福利的資格的時間表,因為在你的立法會演辭中,你提及在四月一日便會實施,我想問清楚四月一日只是實施公共醫療的新安排,即是住滿七年的安排,還是包括了綜援?如果不包括綜援,那麼綜援大約會在甚麼時候實施?

政務司司長:首先,減稅的數量是財政司司長的決定,但我只是覺得現在的法律,在這方面跟我們所追求的人口政策的理想似乎是有點兒矛盾,所以我們向財政司司長提出了,而實施的日期及實施的數目是由財政司司長來決定。

  有關在四月一日執行這方面,在醫療服務方面,我們所說的是有關持雙程證的人士。對於伸延這個政策及原則至其他醫療服務,以及其他政府資助服務的時候,這需作更詳細的研究。說到綜援方面,或者社會福利署署長補充一下,好嗎?

社會福利署署長:關於綜援系統,如果要執行這個新做法,我們現在預計,正如剛才司長所說,我們希望在三月需要去諮詢立法會的福利事務委員會有關這個建議。因為它是移動綜援系統頗重要的一環,亦需要立法會,特別是它屬下的財務委員會來通過。我們希望在地區層面或是相關的機構亦有廣泛的諮詢,所以希望爭取在今年年中能夠得到議會的同意。在爭取了核准後,我認為應該一段時間後才可實施,因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可能有些人已經拿到了證,很快便會來到,我們亦不是急於一時一日要把這個政策落實,所以今天不能很確實地說出實際的日期,但卻需要考慮那幾項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記者:司長,想問投資移民方面。六百五十萬比較起你們研究過的國家,是否依然偏高?如果需要住滿七年,吸引力在那堙H

政務司司長:就這一方面,我們的的確確有研究過外國有關同類的計劃,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及新加坡。我們覺得除了香港本身的吸引力外,我們是個自由的社會,是一個治安很好的地區。此外,也是一個有很大營商機會的地區,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現時的發展,所以吸引力是相當大的。另外,關於銀碼方面和投資工具方面,我們也研究過我們具有吸引力。譬如你看看英國方面,投資金額以我們所知是要一百萬英鎊的。(保安局副秘書長補充:最新的金額是約九百五十萬港元左右。)但以我所知這不可以作房地產的投資。此外譬如你去新加坡,新加坡也是要你將一筆錢放到它的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投資項目也是要經特別批准,亦不可以作房地產性的投資。譬如你去加拿大或者澳洲也有其他的限制。特別有些要你買政府的財務工具,是完全無息的。我們覺得比較過各國後,我們訂出六百五十萬元的投資金額似乎是適當的。當然這個吸引力是由市場決定的。保安局副秘書長你有甚麼需要補充?

保安局副秘書長:很想說一點是我們覺得不能看得太過狹窄,因為事實上透過這個計劃,個人可以選擇不來港定居。其實一個人去那堜w居都很視乎本身的人生計劃如何。舉例說,如果一個人覺得在東南亞發展比較多,我們不否認新加坡有其優勢。但如果他眼看東亞,特別是眼看內地市場的話,香港有不容否認的優勢。所以不要很狹隘、很單純去看價錢,那家便宜、那家昂貴去競爭,而需要看很多方面。

記者:特首早前曾說過可以考慮容許在香港上市的民企拿居留權,今次在報告沒有提到,這是已經否決了這個想法,還是有其他的考慮?另外都是關於投資移民的,你提到會考慮修訂入境條例,給予國內的旅客在香港進行各類和商業有關的活動,你是否指全部所有的商業活動?還是開放某些的部份?可否說明有那些商業活動我們是可以考慮的?

政務司司長:我們要分清楚,民企是企業來的,不是人口政策涉獵的一部份,如果在香港已經設立民企的分公司,而這個分公司想請內地的人來香港做主管或專業的人士,根據我們現時的計劃是可以來香港。所以我相信要分清楚你所講的民企,民企是來香港上市活動,不是人口政策的一部份。有關於第二部份是關於修改政策,我想放寬現時的限制,特別在香港做的合法商業活動,我相信我們的意思就是這樣。

保安局副秘書長:如果簡單來說,我們說的是訪客。因為持雙程證,以商務簽證身分來香港,其實他是一個訪客的身分來香港。作為一個訪客,他其中一樣不可以做的是他不可以工作,亦不可創業,這亦是保障本地的勞工。但有些事他是可以做的,在不違反我剛才所提的大原則下,例如司長都提過,他可以簽合同,洽商或者參展也可以,在參展當中賣東西就不行。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們最近所做的行動,就是可以參展,但在參展中賣東西就不可以。當然我們和社會各界接觸時,聽到些聲音說目前不可以進行的活動,可否做些適當的放寬,這我們都願意跟進,亦在報告中有提及。再具體的例子現在都是言之尚早。我們檢討完之後,再諮詢行政會議才能進一步說明。

記者:一直說香港是有一個安全網,不會有人沒飯吃,不會有人沒有錢醫病,我想問其實在這個新政策後,我們是否改變了政策,安全網只提供給一些住滿了七年的人士。文件內提及其實署長是可以有酌情權,我想問具體的酌情權標準是甚麼?在現存的制度下,達到怎樣的貧苦程度才可以拿福利,若未能達到,怎樣才可取得署長的酌情權?

政務司司長:或許給我一個機會說明,似乎你問題背後的意念,特別是我們對於這些較為不幸或是經濟環境沒有這麼好的人士,我們為甚麼要作特別處理,是否特別針對他們呢?或者我先說出我的理念,香港是一個開放、自由和開明的社會,我們特別重視每個人本身的特色、德性及強項,不論他本身的經濟環境、教育學識或是不同種族,這是全無關係的。

  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意來香港生活,嚮往香港本身的生活情況,這個宗旨是貫徹我整個人口政策的目標。我們這個建議完全是不影響現時的居民,剛才林太也解釋得很清楚,如果現在的新政策實行後,屆時在港的香港人不論是否符合我們的新資格,也有權利享有現有的福利。

  我們也說過是十八歲以下的小孩,因為我們很重視這些新血,也認為他們不要受這個新的限制。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是全由經濟方面來看。

  我們要面對的現實是我們現在確實只有有限量的資源。而就這些有限量的資源,我們要採用甚麼理性方法來處理和分配才是最適合,以保存香港最長遠的利益,並維持香港長期經濟活力和經濟增長呢?所以我亦考慮到現時在綜援及醫療福利兩方面的開支,這兩方面的開支目前是佔了我們經常性開支的百分之二十二,是相當巨大。譬如是綜援及老人金,現在兩項開支總共大約是二百二十億元。即使經過楊局長提出百分之十一點一的調整後,這個數字在二○○六年仍會升至三百億元。換句話說,從一個人口政策的角度來看,如何能保障現時人口有更好的生活質素,我們一定不能忽視這問題。所以我們要看看那些人現時在香港作出一個比較長期的貢獻,我們對他更加有一個責任保存他的權利,所以我們運用七年的限期而作出這個建議。事實上以居住年期作為條件,在現時的政策裡面已經有,好像是房屋政策已有規定,即使是現時的綜援政策亦有這一個規定。最重要的是,社會福利署署長確實是有酌情權,即使是不合資格,她在某些時候也可以對這些申請人有特別的處理方法,利用她現時的職權及法律賦予她的權力,可以運用現時的一些信託基金,如果有必要時,更可以採用綜援的方法。

  還有一點重要的是,誰要在港申請內地的配偶到來的時候,他必須考慮到要維持這個配偶將來在香港的經濟活動,我覺得這精神是要尊重。而且也不是每個來港的配偶都需要資助,現時根據我們的統計來說,持單程證來港的人士只有大約百分之十六是需要申請綜援,百分之八十幾是不需要的,他們是喜歡自力更生,我相信這些便是我們香港很希望吸納的人。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們完全不是希望針對某類人士,這一系列的建議的產生,純粹是以長遠及可持續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茞插C對不起,或者我說了很多理論,但我覺得是需要清楚地向各位交代這件事情。

社會福利署署長:不錯,綜援系統是一個安全網,但它並不是一個作為一種權利的安全網,它是香港作為一個關懷的社會,幫助最不能自助的人的安全網。在我們的建議內,十八歲以下,一般是還未獨立,沒有工作能力的小朋友,已經是全數有資格領取綜援,接受這個安全網的支援。我們也要問自己,如果他是成年人,健全人士,有工作能力,或是他在港的親人亦選擇申請他到來,他是否先要想想他來到香港後是需要自力更生呢?當然,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一定會面對一些無法預計,像你剛才所說的,或者是很悲慘,很值得我們同情的個案,現在我們在社署已經有內部的指引和機制去行使這個酌情權。所以在上月底,其實現在是有一個一年的限期,在綜援系統內也有六百七十二個個案是還未住滿了一年,牽涉的人數大概是一千人,所以我們會沿用這個系統和機制,讓我們前線的同事能夠繼續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正如我所說,除了綜援系統以外,我們的社工接觸到有需要的人士,但是他卻不符合這個居住的規定,我們也會為他轉介其他服務,譬如是否可以立刻轉介去一些就業援助,讓他馬上能夠自力更生,這便可以照顧自己,而不需要跌入綜援網內。所以,其實香港是有一個非常穩固的支援網絡,我亦不覺得今次的建議是會導致你剛才擔心的那種現象。

記者:司長,你剛才提到四百元的徵費是針對僱主,但我發現外傭在四月一日會即時減四百元薪金,為甚麼不可以同步進行呢?是否因為法律修訂還是有其他原因?因為若不是同步進行時,會不會引發大批換人或更改續約期而逃避那四百元徵費呢?

政務司司長:首先讓我解釋這是兩個不同的政策。調校外籍傭工的薪金方面,是根據現時擬定的政策而行事,以往都是不停有這樣做,我們在三十年間做過十八次,雖然有時是凍結,但作出修改起碼有十八次,這樣做是我們的經常政策。另外,向外籍傭工的僱主徵費,這是一個新政策,是利用現時的機制來辦事,但這是新政策,我們需要一些時間,例如作出詳情的細節,然後才可以執行。在香港現時來看是不需要修改法例,這一方面張先生(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會有進一步的解釋。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我想補充一點,就是因為入境處需要時間把整個系統做好,很多細節要做出來,所以要一點時間,因此要到十月才開始徵款。至於你剛才的問題,會不會有一個空間導致有一批傭工受影響呢?因為有些僱主可能把他們解僱或是不再僱用他。我覺得這不需要太過憂慮,為甚麼呢?因為我們說的是現有合約是不受影響,即是說對僱主是沒有影響的,只有在他們僱請新傭工或續約時,新的薪金才開始生效。所以我覺得問題不大,如果有傭工與僱主關係好的話,這根本沒有問題存在,所以我們不擔心這個問題會出現。

記者:司長在報告中提到未來人口的老化問題十分嚴重,你提到長者政策時會重申審視和界定退休和年老概念,你可不可以具體說一說你會在津貼、發放資助策略上的改變,在未來的支援制度你會如何去做?

政務司司長: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亦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也說出了香港人本身的意識和文化的問題。我們今次的人口政策考慮過程中,六個月是不能完全可以深入探討,但我們勾劃到這個主要問題,所以我們很希望在往後時間對這方面可以更深入探討。但我們見到我們對老化問題的態度不應該是認為嬰孩出生後,五歲還是四歲一定要入學;入學以至讀書年期,一直到二十歲讀完書,讀完書出來工作開始不用再接受教育,那一群人士會正式工作,一直工作至六十歲退休,退休後完全沒有經濟活力。我們覺得這樣規硬式地做事,未必對我們現時對社會增長和應付這些偏高的撫養期、撫養率方面有幫助。我們覺得應該用終身學習,特別在年老時,用不同的態度來看,用積極的、健康的方法看人口老化問題會更好。具體情況需要長期研究才能夠作出具體的建議,這方面姚先生(壎芮盓Q及食物局副秘書長)有些甚麼補充?

壎芮盓Q及食物局副秘書長:沒有補充。

記者:第一條是削減福利的問題,你有沒有評估過對社會的影響,譬如治安方面的問題?第二條是投資移民方面,投資者是否可以帶同整個家庭到來移民,同時現時外國都在說技術移民,但現在沒有技術移民,這是否在專才方面已經可以做到,有甚麼因素香港為甚麼不考慮技術移民呢?只要資金不要技術呢?

政務司司長:我們的政策不會影響現時香港居民的,所以我不相信我們的政策會對香港現時的治安或其他方面有明顯的影響。關於投資移民方面,我們是針對那些不是選擇做生意但想來香港投資人士,剛才已經清楚說明。但對於那些技術移民方面,我們也有一項,我們說得很清楚,現時對於外地人來香港,他們可以隨時來港,只要他們有僱主用現時市場的工資聘請他,另外他有的技術、技能是香港所缺少的,現時已經有充份途徑來香港,我們更把現時的政策延伸至內地技術人員,我相信你問的問題已經回答了。

保安局副秘書長:我想就你的問題補充一點。香港目前計劃的好處是市場主導。你知道有些國家,譬如它們定了需要某一類人士,它給你分數,你要去到才找工作。它與我們計劃的分別是它們不是市場主導,是行政機關估計它們有甚麼需要。你們也許認識有些人移民到了其他國家,他去的時候是用專業資格,去到後發覺可能已不是,可能只是剪花剪草。我們的計劃就避免了這情況,亦考慮到香港目前有失業狀況,可有一個適當的平衡。

記者:我另一個問題是問家庭成員方面,投資移民是否可以帶家人一同來香港?

政務司司長:是的。我想告訴你我們準備准許從內地來的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士可以帶同家眷來港。投資移民,亦可以帶同家眷來港。這是我們現在的概念。

記者:其實整個報告是在展示一幅新的香港圖像給我們看,即吸引一些有金錢和能力的人士到來,但這是否是個比較遠景,你預計這個新的香港圖像甚麼時候可以達成?面對現在這樣的全球競爭力,未來數年香港會已經可能被邊緣化或被淘汰?

政務司司長:人口報告不單純是投資移民,或是吸入外來的技術人員。報告書內一共有三十三個建議,其中很多是針對現時為甚麼能把我們的人力資源更為提升,以及如何能夠應付人口老化的問題,這一連串的東西都是需要應付的。

  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們在這個可能的時間內,勾劃出人口政策需要涉獵的主要政策範疇,更希望有一種工具,當將來政府有任何新政策上台的時候,如果是對於人口質量或數量有影響的話,我們有一些工具可以量度它的影響,而使這些個別政策可以有更新的調校。這項工程現在剛剛開始,我的報告書亦說清楚人口政策不是說一次做完成便算。這只是一個開始,容許我們在這方面繼續探討,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長遠而艱巨的工夫。

  現在你問我想勾劃出甚麼呢?我們很希望透過人口政策達到的目標,正如報告書所說,就是要提升本身香港長遠的經濟活動力,我們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將來的持續性,最後的目標是使我們香港普羅大眾的生活質素可以提高。

記者:跨界續領福利已經是一個討論了很久的問題。在《人口政策報告》中,仍未對此作出決定。當中有何考慮?為何這麼久都未能訂出政策?

政務司司長:我們今次研究這個政策所涉獵的範圍相當廣,時間也只有六個月。你說到福利可攜性方面,是否這個問題?這事情在香港內部亦有很大的爭議性。如果每一項政策也可以增加可攜性的話,可能對於開支、管理及防止濫用方面,也需要相當大的資源,需要作深入的研究。現時也有一些計劃已經上台,譬如長者在廣東省居住而繼續領取綜援,已經有這樣計劃上了台。但是要拓展這項目,特別是利用公帑在內地作投資時,特別香港現時的低稅制制度,我們採用了區域性的稅制制度,作這些新嘗試時,我必須要很清楚會有甚麼後果,對於香港的利處和弊處是甚麼,我想你也會明白這是需要一些時間來探討。

記者:在這樣的情況下跨界續領福利,其實在財赤的情況下,未來數年基本上也不用想。

政務司司長: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正不停探討中,現正研究中。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現場/ 英文/ 粵語/ 普通話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