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答問全文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八月二十八日)在「亞洲國際都會卓越政府」管理研討會致辭後會見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 : 政府是否支持興建粵港澳大橋?

局長 : 在運輸方面來看,香港一定要把握機會作為一個地區性的交通運輸樞紐,這是無可否決的問題,所以政府一定會努力去探討怎樣是最好的一個系統。我們仍在研究的階段,我不想指明是那一條橋,或是那一個位置,但肯定我們是與珠江三角洲的東面、西面都要有一個聯繫。

記者 : ........?

局長 : 我們尚未開始研究建橋的財務方面問題,不過我們從報章上獲悉很多財團都有興趣投資這些龐大基建。

記者 : 局長曾經說鐵路方面用資助的方式已經不合時宜,而建橋這樣大投資,........如有人提出你讓我建橋,........但碼頭........?

局長 : 這只是你自己想像的,我們不可能逐一研究,如我剛才所說,任何一項基建設施都需要以商業自由經濟的原則去做,否則,不能達致可持續,不可能由政府永遠補貼,補貼這個機制在公平交易方面會出一些問題,而循可持續的意念來看,怎可能永遠都由政府去補貼呢?我覺得現在在研究方面,我們要慎言,因為這不是香港單方面可以決定的事,我們是要和珠江三角洲、廣東省政府,甚至乎這樣大的基建是要通過中央計委,內地的系統是這樣的,所以過程是幾複雜的。我希望各位不要一邊倒地看這些消息,因為會影響整個過程,而且我們更加需要多些時間去聯繫,因為這是在一國兩制之下來做的事情。

記者 : 這些基建發展........?

局長 : 我想任何這些基建發展都會對香港這個市場有幫助,只要我們在研究方面弄清楚那些是我們的優點,如何配合我們的腹地來做,令到兩方面是一個伙伴的形式,即有雙贏的情形,這肯定是我們的宗旨。

記者 : ........估計會討論.......?

局長 : 不是這樣討論的,你們是不明白的,第一先要有可行性報告,這樣大的投資,要考慮將來的發展、人口分佈、工業發展、兩地人才、具體建設、軟件、以及管理系統。對外方面,輪船、飛機起航的次數,許多方面是需要考慮的,不能隨便說做就做,我希望大家不要將事情看得太過簡單,每一項政府的投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

記者 : ........但......政府不是已研究了一段時間嗎?

局長 : 你如何得知我們是何時開始研究?正式研究跟考慮一個概念是兩件事,正式研究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記者 : 那現在開始了沒有?

局長 : 我們開始了。因為我們現在正進行2030年的規劃,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關係。

記者 : ........?

局長 : 本人就未,其他的人我不可以講到,他們在經濟的層面,工業發展的層面,可能甚至在規劃的層面他們都傾過,但運輸可能我是最後一關,究竟這路、這橋在何處建,所有這些要先行研究,才決定那個點。

記者 : ........?

局長 : 就是要他們明白環境保護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我呼籲大家將來要把垃圾分乾濕,載於兩個不同的袋中,這樣才有辦法將廢物回收,回收其實是香港的一個財富,可以再用,亦都是一個就業機會。因為垃圾太污穢,recovery rate太低,沒有人願意做,只要每一個市民肯花少少力,將垃圾分乾濕,回收率可以多幾倍。因而,我們的堆填區的壽命可以長很多,現在估計堆填區壽命只得十年至十五年。一個堆填區很貴,需花幾十億,但如能減少我們的垃圾,可以延長其壽命多幾十年的話,可幫政府省很多錢,資源可用於其他地方。但若大家不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user-pays是很多辦法的,不單是收錢,是我們自己的一個代價,市民只需用多少少力去分垃圾。

(請同時參閱英文部份)

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