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談話全文

***************

  以下為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今日(六月二十四日)在中環下亞厘畢道政府合署大堂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全文(中文部分):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首先想說今次接受了董先生的任命,主要是希望在香港這段困難時期,為香港做一些事情。

記者:……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中央政策組的任務,其實是雙方固定的。其實我的角色主要是作為董先生和兩位司長的政治顧問和政策顧問,實際上主要的工作,就是協助他們掌握政治形勢,了解民情民意,推動公共政策研究,特別是爭取多些學者參與公共政策研究。……當然亦要和傳媒保持接觸,因傳媒亦是民意和民情的重要渠道。

另外,當然政策組會對於民意的調查工作會進一步加強。除此之外,當然要協助董先生去統籌和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令到政府的運作或施政路向會較為清晰明確。大致上,這些就是主要的工作範圍。大家還有甚麼問題?

記者:……有常常批評政府,然後你以後還會作為……的學者,還會仍然批評政府嗎?還有在學術自由,還有在你的新的崗位上,如何作出一個平衡呢?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現在我主要的角色是協助政府發揮有效管治,掌握民情民意,增加香港人對政府的信心,或者對香港的信心。現在才是我的主要任務。當然,作為知識分子,作為學者的角色,我還會保持獨立判斷這個特色,在政府內部能夠以比較客觀、超離的態度來分析政府的施政和政策,希望政府這個政策能夠,除了來自官員這些觀點之外,還有一些是來自一個比較獨立人士的觀點。

記者:……董先生何時接見你,……不同,你如何去合作?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這個問題是這樣,並不是在我睡眠期間,董先生突然致電給我,叫我幫忙,如果這個情況之下,當然大家根本沒有合作的可能性。事實上,過去的七至八個月以來,我和董先生有很多機會去探討香港的政治形勢,和政府施政的得失。過程之中,其實大家對於香港未來的管治路向和政府的政策取向是增加了相互的認識和了解,實際上是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在這個情況之下,才有合作空間可言。意思就是我加入政府工作,亦相信董先生在未來數年內有意建立一個開明、開放、進取和以民意為依歸的政府,這個亦是多年來,希望特區政府能夠辦到。在這個環境之下,他既然有這個意向,我從來都希望有這個意向,這樣才可以有合作空間,我覺得今次加入政府做這件工作,我並不覺得需要承擔任何政治風險。

記者:行政會議邀請了兩位黨魁加入行政會議成員,會否與你出來獻法……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與我無關,與我無關。

記者:你覺得現在政府的施政有甚麼最大的問題,以及有甚麼需要先行改善?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這方面其實董先生自己亦曾經提出,有關過去數年的施政,例如去年年底宣布連任的時候,亦曾經提出政府需要加強對民意的重視,加強政策方面,制定過程中的各方面利益,當政策推出的時候,要考慮社會的認受性和承受能力。基本上,這方面有多少是需要重新調整管治路向。政府未來施政,特別未來幾年困難時期,希望施政能夠得到更多民眾和社會方面的支持,希望施政得到民意和社會認同,希望加強爭取更多方面支持政府的政策。這個就是將來的施政路向,建設一個政治上較為進取的一個路向,希望政府主動去尋求各方面的連繫和支持。

記者:佳叔,你以往……如果你遇到你認為有問題或不正確的政策時,你會否向董先生直言勸諫,……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我從來都會直言直諫,只不過問題是在甚麼場合,用甚麼方式和語言的分別。一直以來,我對特區政府所提出的意見都是基於事實根據和客觀的研究,我並不是對人或對事的問題。始終來說,現時任何人出來說話也好,關上門說話也好,基本上,如果我仍然對董先生有價值的話,一定要提出獨立意見才可以,一定要有足夠膽量去批評政府的意見,只不過因為擔任這個職位後,這些意見將來未必會公開。但是加入政府工作,本身也是希望能達到某些使命。使命就是協助董先生提升民望,提升香港人對政府的信心。而目前香港人對前景的信心出現問題,在某程度上,是對政府沒有足夠信心,如何去提升香港人對政府的信心?這個是重要關鍵,而關鍵中的關鍵就是政府如何進一步連繫民眾,以及重視民意和民情。

記者:……是甚麼?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現時來說,事實上,我並不想在此給予董先生任何指示,事實上,他自己亦曾經承認過要對民情、民意更加敏感,要在施政過程中,更加要爭取各方面的社會支持。事實上,這方面他自己亦曾經說出。

記者:你表示要把民望提升,希望有多少個百分點?以及你一直做學術研究,其實一個作為領導人的話,他需要……多少才好?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我自己並不敢去訂立一個目標,因為始終來說,因為……或不能達到目標,誰人下台亦有問題。但是問題來說,始終我現在只能說盡力而為,因為始終政府的工作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工作,我一個人如何努力也好,還要有其他同事的配合。所以基本上,其實我只是答應……按照我自己對香港情況的分析,和政府的施政需要,盡量給予意見。只能承諾是竭盡所能去做。但是你說要達到多少才可以叫做滿意?當然愈高愈好,始終來說,如果市民對政府的信心提升,官民合作,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記者:佳叔,……你怎樣會選擇,或者不會……

候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問題是這樣,我認為香港現正處於一個相當困難的時刻,作為學者,也有一種所謂使命感,希望為香港做一些事情。而在目前來說,如果加入政府工作,而又能夠協助政府改善施政,處理好官民關係,我覺得作為學者,這是一個相當大的使命,可以得到完成。事實上,我作為政府的一份子,始終是一個短暫的工作,長遠來說,我依然是要回到大學內。這種情況在香港是較為少見,但在外國卻是極其普遍,如果在美國、日本、台灣、新加坡、南韓,以至中國和西方國家,學者出入政府與學界之間是極其平常,但在香港卻較為少見,所以我覺得我今次入去,亦希望開拓一個局面,將來會有更多學者以不同方式來游走於學術界和政界之間。這種做法對雙方都有好處,對政府來說,可以吸收一些學者的知識;對學者來說,亦可以豐富一些所謂政府的工作,一方面是可以回餽社會,另一方面亦有助於對推展香港研究,以及公共政策研究。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二○○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