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是今日(三月六日)劉慧卿議員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和壎侻藹Q局局長楊永強醫生的書面答覆:
問題: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於去年八月就公立醫院醫生的工作時數進行跟進審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九十個接受審計的部門中,只有百分之六十可讓醫生每星期休息一天。就此,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評估醫管局有否違反《僱傭條例》(第57章)中關於僱主每七天期間須給予僱員不少於一個休息日的規定;
(二) 有否評估過長時間工作對公立醫院醫生為病人作出適當診治的能力有何不良影響;及
(三) 有否檢討及研究應採取甚麼措施,改變現在由公營醫療系統提供大部分醫療服務的情況,以期減輕公立醫院醫生的工作量;若有,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醫生長時間工作,是世界各地醫療體系長久以來均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並不單是香港的問題。由於醫院運作的模式是需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為病人提供全日二十四小時服務,以及醫護工作的安排,因此醫院醫生的工作時間會伸展至正常上班時間以外,以便為住院病人和緊急入院病人提供持續醫療護理。醫院的工作安排大致可分為下列三類︰
(a) 一些全日二十四小時工作量均維持在一定水平的部門(例如急症室在全日二十四小時內均需要接收急症病人),這些部門的醫生需要輪班工作;
(b) 臨床支援部門(例如病理化驗或放射部門),這些部門的主要工作量是在辦公時間內。為應付晚間和非工作日的工作量,醫生在非辦工時間會被安排候命輪值;以及
(c) 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的臨H部門(例如內科、外科、矯形外科等),這些部門需日夜運作,為病人提供持續護理,它們晚間的工作量會因應該部門是否需要接收急症病人,以及已入住該部門的住院病人的病情,而有很大的波幅。為應付非辦工時間的醫護工作,醫生是需要候命輪值,有關安排包括在候命時駐院,或在需要時可隨時聯絡得到。大部分醫院部門均屬於這個類別。 醫生的工作時數亦會受到下列因素影響,包括醫生的流失;培訓專科醫生的需要;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令分工更趨精細,導致不同附屬專科的醫生均需要候命輪值。
為解角蝗褅撠|醫生高流失率以及服務條件的問題,當局已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根據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在一九九○年的建議,我們已把醫生職級的起薪點調高一個薪點,並把頂薪點調高兩個薪點,藉此確認醫療服務的特殊性質,需要不定時工作或於非辦公時間工作,以及在公營機構挽留富經驗員工的困難。為解阬憟肏D常高流失率的問題,醫管局在一九九一年成立時亦改善了當時受僱於受資助醫院的醫生的服務條件,使其與公務員的服務條件看齊。自一九八九年起,我們向因長期需要候命輪值而須長時間工作的醫生發放定額酬金,以補償他們大量的逾時工作。
《僱傭條例》規定,凡根據連續性合約僱用的僱員,每七天期間須獲給予不少於一個休息日。該條例亦容許僱員在休息日自願為其僱主工作。雖然目前部分在醫管局工作的醫生或未能獲得每星期一個休息日,醫院的臨H部門會與這些醫生商討,以定出醫生的輪值表。在擬定輪值表時,相方均明白到在改善工作狀況之餘,亦須顧及病人的護理需要、專業水準以及需為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提供恰當的監導。我們非常欣賞醫療專業優良的傳統和文化,以及公營醫院醫生的工作熱誠,縱然市民對公營醫院服務的需求及期望不斷上升,他們亦不息犧牲空閒時間,為市民提供優質醫護務。我們相信,要提供具質素的病人護理服務,改善醫生的工作狀況,包括給予充分的休息,都是必須的。為此,醫管局正致力尋求方法給予醫生每星期一個休息日。
(二) 我們完全理解,要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改善員工的工作狀況(例如讓員工有足夠休息)是非常重要。醫管局一向關注員工(包括醫生)的健康,因此會致力解決公營醫院醫生長時數工作的問題。為免醫生工作時間過長,醫管局已向各公營醫院發出有關醫生工作時間安排的指引,並定期就醫生工作時數進行審計檢討。此外,醫管局亦採取了下列具體措施,以解決公營醫院醫生長時間工作的問題︰
(i) 醫管局已在《二○○一至○二年度工作計劃書》中承諾,為減少前線醫生的工作時數,會增聘醫生以紓緩繁忙部門的工作量,改善候命輪值的安排,並讓醫生在長時間工作後享有休息時間;
(ii) 醫院管理層須在定期的管理層會議上,匯報候命次數、法定假期和休息日安排,以及候命輪值後的補假安排;
(iii) 個別醫院正不斷加強管理人員與前線醫生之間的溝通,以期在每周休息日和讓長時間工作的醫生有適當休息的安排上,達成共識;以及
(iv) 醫管局在二○○○至○一年度增聘了三百一十二名醫生,在二○○一至○二年度再增聘三百○三名醫生,以減輕醫生的工作量。自二○○○年三月至今,醫管局的醫生總人數已增加約百分之十二。在二○○二至○三年度,醫管局會再增聘至少二百七十名醫生,以進一步紓緩各間醫院的工作壓力。
(三) 我們在《醫護改革諮詢文件》中提出改革醫護服務制度的建議和收費改革方案。實施這些改革方案,除了能改善醫護制度外,對公營體系的工作量以及在該體系工作的醫生亦會有影響。在提供醫護服務方面,我們會加強預防疾病護理的工作、重整基層醫療服務、發展以社區、病人和知識為本的一體化醫護服務,以及改善公私營醫護服務的銜接。這些方案將有助提供醫護服務的不同層面和界別達致更有效率和效益的分工。至於收費改革方面,我們會全面檢討收費制度,務求能適當運用公帑,以資助低收入人士和承受較大財務風險的醫護服務,以及使市民能恰當地使用醫療服務。
我們一貫的政策,是維持一個獨立的私營醫護體系,並與公營醫護體系互相配合,使病人能有更多選擇。目前,私營醫護機構提供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基層醫護服務和相當比重的專科門診服務,公營醫護機構則提供了百分之九十四的住院服務。我們相信私營醫護機構在提供醫院服務方面,可以作出更大貢獻。公營和私營醫護機構收費上的分別,是影響公私營界別平衡的一個因素。我們希望透過醫護改革,找出加強公私營醫護機構之間的合作的方法,包括如何影響公私營界別之間工作量的分布。為此,政府成立了兩個專責工作小組,分別與私家醫生和私家醫院的代表探討如何加強公私營界別的合作的方法。與此同時,醫管局已制定轉介常規,並與私家醫生交換病人資料,以便公私營醫護機構之間能有效地轉介病人。
完
二○○二年三月六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