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演辭(五)

************

本土經濟

31. 除了上述較外向型經濟活動之外,一些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本土經濟活動亦十分重要。本土經濟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文娛、體育、社會和個人服務等,從事本土經濟活動的人士包羅萬有,例如小商販、家務助理和健身教練等。促進本土經濟發展,可以推動內部消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亦可發揮本地文化特色。我將會親自主持一個跨部門小組,推動本土經濟的發展。

質素、速度、創意

32.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香港人都應追求卓越,取得領導地位,才有利增加市場佔有率和提高經濟效益,抵消較高的成本,維持和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們在金融、物流、旅遊、流行文化等領域,都居於區內領先位置。我們須繼續努力,確保超越對手。至於其他具備優勢但還未達到領導地位的行業,我們需要加倍努力,設法爭取成為區內的領導者。

33. 任何服務或產品要勝人一籌,不外是靠價錢取勝,或是以賣點招徠。香港由於成本比較高,必須走後者的路線,秘訣是以客為先,切合市場需求,靠「質素」、「速度」和「創意」競爭。不論是低或高科技的行業都要做到這三點。例如香港的飲食業,就是以不斷推陳出新而享譽世界,港式廚藝亦成為美食的代名詞。香港的電影和流行音樂在亞洲大受歡迎,就是典型的利用創意而成功的例子。香港的製衣業,就是以速度和質素著稱。我相信要做到「質素」、「速度」和「創意」這三點,無分學歷、職業和年齡的界限,亦無分業務的範圍及規模。

培養、吸納人才

34. 雖然香港擁有優秀的人才,但還須培養、吸納更多人才。這是我們要克服的第二項挑戰。

35. 我們正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改善基礎教育質素,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把終身學習培養為社會風氣。香港需要更多通曉兩文三語,具備溝通、分析、創意和應變能力的人才。香港市民大多好學不倦,力爭上游,通過不同途徑自我增值。政府會繼續在教育及培訓方面大力投資,並提供適當的資助和貸款,協助經濟上有需要的市民進修,而有經濟能力的市民自行負擔終身學習的開支,亦屬合情合理。

36. 第二是吸納有知識、有技術和有創業能力的人才來港發展。有人認為,境外人才來港,會搶走香港人的飯碗。事實剛好相反,他們不但不會搶走香港人的飯碗,更會透過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為香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歐美等發達地區爭相羅致全球人才就是最好的佐證。

37. 人才是否來港發展,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生活環境、城市規劃、發展空間、文化氣息等,但最關鍵的是政府的人口政策。行政長官在去年十月的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正積極檢討進一步放寬外地人士來港投資的入境政策,並在最近提出需要全面研究香港的人口政策,這些都是為了更有效地協助香港經濟成功轉型。

(待續)

二○○二年三月六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