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工商局局長致辭全文(只發中文)

*********

  以下是今日(一月八日)工商局局長周德熙出席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香港)論壇致辭全文(只發中文):

國家在上個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經濟發展踏進新的紀元。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民營企業將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所以,現在正是討論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好時機。

今天,我的題目是「政府在企業發展中擔當的角色」。我想趁這個機會,與各位分享一下香港特區政府在企業支援方面的政策。

老子曾說過:「我無事而民自富」。這與特區政府的工商政策有異曲同工之處。特區政府一直相信,企業作為市場的積極參與者,他們對經商營運,企業發展,拓展市場和商業投資等各方面的認識,比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政府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代我們的企業家作主。我們相信,以他們對市場的敏感觸覺,自然會主動尋找商機,並且作出最合適的商業決定。

此外,我們也深信「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寒霜」這個道理。企業若要茁壯成長,必須經過競爭的考驗,憑真本事贏取顧客的信心和信任。不少國家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受保護的行業,發展越是不順利。有見及此,特區政府的哲學是:對於企業發展,政府能少管就少管,多餘的干預,過份的蔭庇,都只會使企業養成依賴的心態,最終變得不思進取。

就此,各位可能會問,特區政府是否甚麼都不做,任由企業自生自滅呢?當然不是。特區政府認為,有些工作的確要由政府來做,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簡而言之,在企業發展方面,政府應在三個領域上扮演積極的角色:一、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二、對外為企業爭取最佳待遇;三、為企業提供必須的支持。

我們首先談談營商環境。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孕育成功企業的搖籃。特區政府透過建立公平的法治體系、廉潔的行政制度、自由的營商環境、低稅率和簡單的稅制,以及減少行政障礙,為企業的成功創造最佳的條件。

香港的法律系統公平而具權威性。《基本法》規定,特區司法機構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不受立法和行政當局的干預。香港的法制屬於英美的普通法系統,廣受本地和國際投資者信任,因為企業知道:在香港經商投資,它們的權益不會被無理剝奪;在出現商業糾紛時,也會有公平可信的司法體制為它們主持公道。

香港特區政府堅信廉潔有效的政府,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因為這可以使企業免受行政當局無理壓榨,從而減低營商成本,並且能夠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盡展所長。自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以來,「肅貪倡廉」已成為香港社會大眾的共識。在廉政公署二十多年來的努力下,香港社會的整體廉潔程度,在國際間素有名聲,同時成為了吸引外來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香港還是國際著名的自由港,一般商品可以免稅自由進出。我們對資金的來去也不加管制,本地和外來資本都可以在各行各業投資。香港的新聞和資訊自由,更有利企業掌握國際市場動態,方便作出營商決定。

此外,香港的稅率很低,稅制明確,對企業發展十分有利。香港目前的企業利得稅,只有百分之十六,在世界上,尤其是發達國家或地區中屬於偏低;個人薪俸稅也只有百分之十五。此外,香港的稅制簡單,沒有林林種種的繁瑣稅項。這樣的稅制一方面大大減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亦有助鼓勵企業和個人奮發向上。

自由、開放、公平和穩定的營商環境,為香港贏得了無數美譽。最近,我們在美國權威的《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中,連續第八年取得「全球最自由開放市場」這頂桂冠,我們過往的工作也再一次得到肯定。

雖然如此,特區政府亦深明「不進則退」的道理。所以,我們在一九九七年成立「工商服務業推廣處」,進一步改善工商企業的營商環境。該處致力找出政府架構內一些不合時宜、而且對企業造成障礙的措施,著力進行改善。自成立以來,「工商服務業推廣處」已推行超過280項措施,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大大縮短了申請商業牌照的時間。以前,在香港申請商業牌照,大約需時一個多星期。現在要創業,牌照申請時間只要半個小時。各位內地來的朋友有興趣在香港開公司的話,今天下午就可到稅務局商業登記署提出申請,說不定今天晚上就能慶祝香港分公司成立了。

以上所述,是營商環境的軟件。若要企業大展拳腳,優良的硬件也是不可或缺的。經過政府和商界多年的努力建設,香港擁有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基建設施:從看得見的現代化機場,貨柜碼頭、道路和鐵路網,到看不見的流動通訊和光纖網絡,香港可說是應有盡有。在這裡,企業得到了最方便可靠的硬件設施,在經營時也自然更能得心應手,盡展所長。

除了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外,對外代表香港特區,為企業爭取最佳待遇,也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在國際舞台上,政府需要代表自己的國家或地區在談判桌上為本地企業爭取良好的條件,幫助他們掃除障礙,拓展海外市場。這項工作在營商市場日趨國際化的環境中更為重要。為此,特區政府在《基本法》的框架下,以「中國香港」的名義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和區域組織的會議,以及其他雙邊會談,盡力為企業在海外市場爭取良好待遇。這對以貿易為主的香港經濟發展至為關鍵。

為了與外國政府建立良好的經貿關係,以及對外宣揚香港,特區政府還在十一個外國主要城市設立「經濟貿易辦事處」。這些辦事處地處歐、美、亞、澳四大洲,多年來為香港與當地國家拓展經貿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

最近,有鑑於祖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特區與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經貿關係會更趨緊密,我們決定今年在廣州開設一個新的經貿辦公室。這個辦公室的主要工作是進一步加強香港與華南地區,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經貿聯繫。

但是,我們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的工作並不止此。在一九六六年我們成立了半官方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負責協助企業到境外發展。這個行政獨立的機構在世界各主要地區開設辦公室,建立營商網絡,作為香港企業在當地發展的先頭部隊,為香港企業提供有關的營商資訊。此外,貿易發展局亦擔任「紅娘」角色。該局利用先進的資料庫系統,為香港企業和有意與本港進行貿易的海外企業作配對,從而製造商機。

特區政府在企業發展上扮演的第三個角色,就是在有需要時,為企業提供必須的支援,協助它們提升競爭力,或暫渡難關。在此,我想引用特區政府在推動高科技工業和支援中小企業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近年來,我們看到:創新的意念,加上科技的實力,成為了帶動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為了推動香港工商各界更多利用科技提升競爭力,特區政府二000年成立「創新科技署」,專門負責有關工作。此外,由於某些具有創意及遠見的高科技項目,在發展初期可能因風險較高,而且需要較多資金投入,以致無法在市場上得到足夠的資源而被束之高閣。有見於此,政府撥款50億元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為有助產業創業和技術升級的項目提供資助。

  在支援中小企業方面,特區政府同樣是不遺餘力。香港有約30萬家中小企業,它們佔香港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八,並僱用了百分之六十私營市場的工作人口。多年來,中小企業為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由於世界經濟漸趨一體化,以知識為本的經濟體系逐漸形成,加上祖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種種趨勢,使香港中小企業面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由於中小企業在各方面的資源相對匱乏,所以在新環境中較為吃虧。

  在意識到上述問題後,行政長官於二000年促請由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專業人士和政府官員組成的「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就「便利創業」、「幫助立足」、「促進發展」三大方向,探討可行的中小企業支援方案。

  委員會已於去年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書,在「營商環境」、「財務及融資」、「企業管理與文化」、「人力資源」、「科技應用」及「市場拓展」六大範疇提出超過三十項支援措施。其中主要建議包括成立四項總值十三億元的基金,為中小企業在人才培訓、市場拓展、購置營運儲備及器材,以及提升整體競爭力方面提供資助。

行政長官於二00一年施政報告中全面接納委員會的建議,並將四項基金的資助總額增加至十九億元,協助中小企在目前經濟不景的情況下渡過難關。現在四項基金計劃的其中三項已推出,最後一項亦可望於本月稍後推出,供中小企業申請。此外,我們亦正在積極實施委員會的其他措施,在各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援。

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特區政府在締造有利營商環境和支持企業發展方面,已有一定成績。在政府和商界的共同努力下,把香港建設成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商貿中心。但我們不會自滿。未來,我們會繼續精益求精,緊密留意世界潮流的變化,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並為它們提供最適當的支援。

最後,我想以「百駿競走,能者奪魁」八個字作結。企業要在瞬息萬變、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中節節領先,唯一的選擇,就是創新求變,奮發自強。我相信,在任何經濟體系中,只要政府實行法治和低稅制,並提供自由開放、公平和透明度高的營商環境,企業家必定能夠憑實力在全球市場中縱橫馳騁,不斷推動自身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繁榮。

二○○二年一月八日(星期二)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