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經濟局局長演辭(只發中文)

*************

  以下為經濟局局長李淑儀今日(一月七日)在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工商業研討會」上的致辭全文(只發中文):

香港物流業發展前景

陳會長、各位總商會會員、各位嘉賓:

  香港中華總商會今日舉行一年一度的香港工商業研討會,我有機會就香港的物流業與各位交換意見,實在感到非常榮幸,我將會與大家談論香港物流業的優勢,政府過去一年在推動物流業方面的政策,並展望物流業未來的發展。

前言

  香港其實早已建立物流業的基礎,而且物流業一直發展良好,只是各相關行業,如運輸、貿易等之間在銜接上有待加強連繫,而政府與各行業之間亦須加強合作。唯有這樣,才可提高物流效率,為物流業增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及地區首選的物流樞紐地位。

  在地利上,香港得天獨厚,背靠中國大陸貨源腹地;從天時上說,隨著中國在上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預期國際貿易將會迅速增長,香港定能從中獲益。凡此種種,均有利香港物流業的發展。因此,對香港的物流業來說,今年會是「充滿動感」的一年,因為政府與私營機構會在今年和衷合作,迅速行動,制定工作計劃藍圖,加快整合物流業內各相關的環節。

香港物流業發展的優勢

  全球經濟一體化,各經濟體系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面對的挑戰亦日益增加,如何以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把商品及服務運送給顧客,是大小企業的重要課題。物流是企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息息相關。正因如此,「物流」概念將越來越受重視。

  香港作為全球十大國際貿易體系之一,早已有良好的物流基礎,所以對「物流」這行業絕不陌生。自九十年代,香港的國際空運貨物流量和港口貨櫃流量,已居全球之冠。至於陸路過境貨車的流量,每日平均高達20000架次,頻密的程度,相信世界上沒有多少個地方及得上。這足可說明,香港的物流業早在「物流」一詞流行之前,已在不斷發展和演進。

  現代物流業涉及多個專業範疇,包括航空及海上運輸、貨車集運、速遞、存貨及倉儲管理、配送等環節。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本港提供海運及空運代理服務的公司達2700家;船運代理270多家;貨櫃裝卸服務公司約3000家;倉儲服務公司近380家。

  香港現時所提供的物流基建,實在可媲美世界其他物流樞紐。我們擁有高效率的貨櫃碼頭、規模大的港口物流倉庫中心、位置適中的內河碼頭、設備先進的國際機場及機場貨運中心等設施。按個別範疇而論,香港物流業與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實力。我們提供的空運及海運航班班次頻密,在空運方面,我們與130個城市連繫來,在海運方面,則每星期有400個船運班次,把貨櫃運往500多個目的地。此外,我們又提供可靠及全面的金融和保險等服務,以及自由港的方便。以上種種有利條件,令香港有穩固的基礎,去發展「增值」物流業。我們面對的商機,就是要使整個物流流程更「快而準」、更「多而廣」。

  現代物流的運作模式茞援顜漶u供應鏈管理」、「電子商貿」、「及時供貨」和「零庫存」等概念聯繫在一。這些概念的核心,是利用現代物流技術和電子資訊管理,為產品創造空間及時間價值,減少積壓資金,降低配送和倉儲成本。因此,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視野,不能只局限於本身的模式、範圍或對象。物流業各個環節必須緊密銜接,讓每一個流程的訊息互動互通。

香港物流業的路向

  為了協助業界應付種種挑戰與迎接當前的機遇,政府於去年年初委任了顧問公司,研究如何拓展香港的物流業,同年九月,顧問公司完成了「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和地區首選運輸及物流樞紐」的策略研究。這項研究為日後如何落實拓展本港的物流業,制定了整體策略。

  策略研究確認了香港在基建設施和營商環境方面的優勢。然而,在面對物流業的新趨勢和全球一體化的大氣候下,本港物流業某些地方仍可改進,俾能進一步鞏固香港的物流樞紐地位。

  總括而言,香港與貨物腹地之間的「內陸集散網絡」基礎仍需改善,而內河貨運及陸路運輸的整體效率和成本效益亦有待提升。本港物流服務供應商之間存在「數碼隔膜」,以致供應鏈未能全面結合,妨礙香港發展融合各個物流環節的服務方案,亦窒礙中小型企業參與電子商貿和供應鏈運作。

  談到弱點,不少人會認為本港的營運成本偏高。我認為成本高昂雖然不利,卻不一定妨礙物流中心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做到物有所值。舉例來說,西雅圖港和鹿特丹港的經營成本俱高,但兩者都能運用本身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與其他地方緊密連繫的優勢,成功發展成區內卓越的物流中心。

  因此我們制定的策略,必須充分利用香港特區現有的能力和優勢,當中包括香港的海港、機場和數碼基建所提供的各種卓越服務,香港的地利,以及具規模的貿易及物流服務環境。香港還須把這種種優勢加以整合,以期發揮協同效應。

  物流流程是否順暢,關鍵在於管理,而管理是否得宜,則端視物流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有見及此,我們會致力發展一套有系統的物流人力資源培訓計劃及體制,希望藉此全面提升物流業各環節的人力素質,以配合物流業的發展。

政府發展物流業的工作計劃

  正如我在前面提及,政府已就「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和地區首選運輸及物流樞紐」研究報告所提出的意見,制定了整體策略的藍圖,並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政策大綱。

  行政長官在去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指出:「憑著香港擁有的一流運輸設施和交通網絡,加上珠江三角洲的強大生產能力,兩地結伴合作,可以發展成為連結內地與世界市場的物流業樞紐。我們會推動發展多式聯運系統,並且研究強化支援機制,加快貨物和資訊的流通,綜合提供多個環節的服務,增加香港作為供應鏈基地的優勢。」香港政府現正循這政策路向拓展本港的物流業。

  為了支持這項工作,政府已成立兩個新架構,一個是由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的「物流發展督導委員會」,另一個則是「物流發展局」。督導委員會已於去年十一月成立,督導委員會負責提供政策導向,力求加快本港物流業的發展。成員包括經濟局局長、工商局局長和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在有需要時,會邀請公營及私營機構人士參與討論。督導委員會已分別於十一月及十二月舉行了兩次會議。

  「香港物流發展局」亦已於去年十二月成立,該局由經濟局局長出任主席,其餘39名成員中,來自私營及公營機構。該局於去年十二月舉行了首次會議,標誌著香港物流發展踏進了新階段。香港物流發展局與物流發展督導委員會之間存在互相支援的關係。物流發展局的主要職責,是協助督導委員會實施該委員會的指示,亦為公營及私營機構提供場合,商討及協調為推動物流發展而須優先處理的工作,制定工作項目,並負責推行公營及私營機構物流發展的合作計劃。

  總而言之,香港政府會致力加強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連繫,務求環環緊扣,如加強不同交通工具之間,以及香港與貨源地之間的連繫。我們又會促進供應鏈內各服務供應商相互合作,從而鞏固香港物流業發展的四大支柱,即「物流基建」、「物流資訊」、「物流人力資源」和「物流市場推廣」。這「兩項加強」和「四大物流層面」,就是建設香港物流業的基石。

香港物流業的前景

  這些宏觀策略若能落實,再加上業界人士的積極參與,將可為香港未來的物流業建立更完善的系統,有助香港鞏固作為中國的門戶,以及國際和地區運輸及物流樞紐的地位。我們深信,各項措施一經推行,會對香港的物流業發展產生協同效果。

  要繼續成為中國與世界接軌的物流樞紐,除了加強香港固有的優勢以外,業界亦可以抓緊中國開放貨運代理及物流業務的機會,拓展國內的業務。

  根據中國的「入世方案」,內地承諾在入世後一年,允許外商在貨運代理合資企業持有控股權,而入世後四年內,則允許外商設立全資附屬公司,外資公司也不再限於從事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在其他物流環節如倉儲,速遞及陸上運輸等,在中國入世後一至兩年內,將允許外資在合資企業佔控股權,而入世後三至六年內,更允許外商設立獨資企業。

  根據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指出,中國物流市場目前的總值達1,000億元人民幣。未來五年,國內貿易及內部需求會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辦事處相信,現時國內的物流服務,佔中國工業生產周期約九成時間和四成的生產成本。這顯示目前內地物流服務的需求龐大,但綜合服務水平仍有待改善。內地企業的優勢,在於關係網絡龐大和客戶基礎穩固,如能加上香港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技術和資金,發揮優勢互補,定能提升香港及內地的物流服務水平。

  因此,我相信本港的物流業在香港與內地,也會有充裕的市場發展空間,而兩地的物流業,特別是華南區與香港,勢將會有更密切的合作。

  新年剛開始,我希望香港工商業暢旺,在座各位生意興盛;並祝是次研討會成績美滿,碩果豐收。

  多謝各位。

二○○二年一月七日(星期一)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