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政務司司長致辭全文

*********

  以下為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今日(四月十九日)出席亞洲協會午餐會上的致辭全文:

撫今追昔 翹首明天

陳會長、各位嘉賓︰

  陳會長,首先謝謝你對我的熱情歡迎。我很慶幸能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份,同時也希望歷史將會寬容待我。我感謝各位出席今天的午餐會。當我的事業步向尾聲時,能有如此機會與各界翹楚聚首一堂,實在榮幸。此外,我也想藉此機會感謝在座各位與亞洲協會對香港的大力支持。即使在香港最困難的歲月堙A你們對香港仍然不離不棄,充滿信心。亞洲協會在一九九零年於香港設立分會,就是最佳明證。

  還有十一天,我便會從現有的職位上退下來,離開服務了三十八年七個月零兩天的公務員隊伍。能夠在此刻獲邀出席今天的午餐會,向多位來賓致辭,我深感榮幸。這將是我任內最後一次發表演說,也可算是臨別致辭,但相信這並不會是我最後一次挺身維護香港的利益。

  每當我細想今天應該談些甚麼,總有不少思緒掠過心頭。我懷緬過去所經歷的苦樂,重溫多年來滄海桑田的變化,追憶崢嶸歲月中的波濤起伏,但浮想連篇,最後總因為念及香港戰後的卓越成就而感到振奮,並為自己有幸參與其中深自稱慶。

  可是,在享用完這頓豐富的午餐後,我該如何於短短的時間內,把所思所想和大家分享呢?是應該撫今追昔,懷緬一番,還是追溯香港四十年來的發展,如數家珍呢?是揭露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或秘聞,還是就人們的臆測揭開真相呢?很抱歉,這些都不是我的作風。

  我已決定一如既往,就我所關心的事情一抒己見。我之所以關心某些事情,是因為它們對香港市民、特區的前途,以至特區能夠對國家作出的貢獻,都至為重要。

  簡單來說,我想問問香港市民,特區有哪些可貴的信念,是他們希望捍衛和保留的。我想請他們仔細思量,相比於區內的競爭對手─包括上海等內地城市,香港的優勢究竟為何。今天,我打算通過自問自答,說出自己心中的信念。相信在座每一位來賓,以至大堂外的任何人士,都不會因為聽到我將要說的話而大感驚訝。在我擔任公職的日子堙A我曾多次以不同方式,一再表明我所持守的信念。

  不過,渡過了近四十載的公務員生涯,我希望大家會容許我先緬懷一下過去的日子。最近我翻看了一些一九六二年的統計數字,發現我剛加入公務員行列時的香江歲月,與今日的情況兩相對比,其中不乏有趣之處。

  舉例來說,一九六二年新界大部分地方仍然農田處處,居民隨茈|季更替,過茯K耕秋收的生活,稻田上也常見水牛耕作。當時新界人口僅60萬。今天,獅子山以北共有九個現代化新市鎮,高樓大廈林立,為340萬市民提供安居之所。在短短三十多年間,香港的市區中心已迅速轉移,不復原貌。

  一九六二年,男性的預期壽命為68歲,女性為75歲。時至今日,香港的男女預期壽命已分別延長至77歲和82歲。我們的本地生產總值亦在這數十年間增長逾150倍,每年平均增幅高達14%。人均生產總值則由一九六二年的2,619元躍升至去年的187,105元,增長達70倍,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2%。一九六二年的訪港旅客只有25萬人次;去年到港的旅客則創下1 360萬人次的紀錄。

  最後,再多舉一個與我攸關的數字比較。我還記得,我和霍羅兆貞於一九六二年受聘為政務主任,當時整個政務職系堨u有一名女性。時至今日,政務職系已有275名女將,而每五名首長級人員中,就有一名以上是女性。我們的主要官員中,亦有八名是女士。這實在是一大進步。

  以上所談,只是香港蓬勃發展的一鱗半爪。儘管我對於政府應得的稱許從未謙讓不受,但剛才侃侃而談,目的並非吹噓政府的成就。我只是實話實說,藉以指出不論我們有甚麼過失,也不論這些過失孰真孰假,我們在這過程中想必是做了某些正確的抉擇,才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成果。我素來深知香港的成就是由香港市民一手締造的。他們大方寬容、刻苦耐勞、勇於創業、積極進取、大膽創新、高瞻遠矚、實事求是、靈活圓通─我為香港人這些優良的特質擊節讚賞。

  不過,我堅信香港政府這些年來建立了穩妥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立法制度,並在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上,與市民達成合情合理的共識。減少干預是我們的管治之道,只有這樣,才能為市民提供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追尋各自的夢想,為自己和家人實現願望。

  從許多角度而言,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體現了自力更生的美德。他們從來不畏改變,善於轉危為機。他們面對挑戰非但絕不退縮,反而懂得乘勢出擊。

  香港市民的卓越表現,自有其環境因素。我們經過歷史的考驗,發展出自由社會種種不可或缺的制度。香港崇尚法治精神,享有司法獨立,政府廉潔負責,並由秉正無私的公職人員施政。我們的公務員隊伍任人唯才,堅守政治中立的信條。在這個全球一體化、通訊發達、瞬息萬變的年代,我的論調聽來不免像老生常談,但這些制度是香港繁榮安定的基石,無論潮流風尚如何轉型改變,這些制度都必須維持不變。

  我記得加入政府之初,曾與政務職系一位前輩聊天。那時我才二十三歲出頭,但當天一席話,至今記憶猶新,並且對我影響至深。他說︰安生,你要牢記自己加入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行列,在前人的努力耕耘下,政務職系享有極佳的聲譽。身為政務主任,你的職責其實很簡單。你必須懷著自尊自重的態度,好好地為市民服務。記住,工作盡忠職守,處世剛正端直,兩者兼備,缺一不可。

  現在我常以同一番話勉勵年輕同事。

  這並不表示公務員固步自封。幾十年來,公務員體系不斷轉變,志切改革,過去三年尤然。我們不單在辦事效率、生產力、工作文化、服務態度等方面取得顯著改善,而且對貪污顢頇絕不姑息容忍,更重要的是,我們堅守開放透明的原則,樂於向市民交代。凡此種種,均建基於我剛才所述用人唯才和政治中立的基礎上。公務員隊伍的其他特質,均衍生自這些恆久的價值觀。

  是否這樣便足以應付新紀元的需求呢?我們是否應該與時並進,另闢磎徑呢?處於二十一世紀,我們應秉持哪些價值觀來管治香港,才能躋身世界先進之列呢?

  去年一月,在本港舉行的《世界一流公務員錦囊會議》上,享負盛名的英國歷史學家兼政治專欄作家亨尼西教授清楚地解答了上述最後一條問題。亨尼西教授這樣說:

— 如能以任人唯才為聘用的原則,使受聘者以此為終身事業,則公務員在任何情況下均可落實實事求是的管治作風,並以向當權者直言進諫為首要的基本職責。

— 與此同時,公務員必須恪守專業道德,堅持以公平而具透明度的方法籌措公帑,並以廉潔無私的態度,嚴謹地把公帑用於由立法機關核准的用途上。

  我相信大家對這番話所描述的制度並不陌生,而我對它更是了然於心。這就是多年來香港公務員苦心經營而成的制度,它幾經考驗而屹立不倒,堪稱此中典範,我能夠成為這個制度的一部份,實在與有榮焉。

  「向當權者直言進諫」是甚麼意思呢?我認為這是指掌握最真確的資料,進行客觀分析,並據此向上司提出最恰當的意見,即使是逆耳之言,仍直言不諱。我和同事們自入職以來,一直被培訓和鼓勵為忠言直諫的公務員,而這種作風,也促使上司、下屬及同輩之間建立互信。

  這種密切合作的處事方式,使官員之間的關係建基於互信,而非取決於個人或政治即興的考慮,同時亦為公務人員提供充分的個人保障。他們大可表達肺腑之言,既無需畏懼,亦不必承顏候色,因為即使提出最不中聽的意見,他們也不必擔心仕途受阻,或遭不納忠言的上司貶調他職。

  在這種制度下,公務員無法藉阿諛奉承、講究政治正確、揣摩上意或拍馬屁而平步青雲。在較為政治化的制度中,上述弊端則必然出現,從而影響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削弱問責制度,令他們怯於「向當權者直言進諫」。行政長官已清楚表明,在研究如何提高主要官員的問責性時,我們「必定確保公務員制度的穩定,保持公務員系統的常任和中立原則,維持一個高效率、專業和廉潔的政府」。

  我特別強調這點,是因為我與亨尼西教授一樣,深信公務員應該保持政治中立,量才錄用,而並非政治掛帥。換句話說,公務員應該是一份終身職業,專司管治工作。當然,向外招攬人才亦可為公務員體系注入動力,我們過去曾採取這種做法,將來亦然。不過,無論編制內外聘用的人員,都必須服膺於制度之下。

  這些我所重視的信念,在回歸前後的幾年堻い考驗。我認為公務員至今應付裕如,但日後必然還會遇到更多考驗,因為《基本法》已為民主進程訂下了時間表。《基本法》訂明立法會全體議員最終應由普選產生,而行政長官也有經全民普選產生的可能性。社會人士在未來數年內,將要就香港的政制發展作出重大決定,其中以政制發展的步伐尤為重要。

  由於上述事宜觸及香港特區管治的根本,玆事體大,應盡快進行公開討論,不宜拖延。我過去就曾表達過這樣的看法,至今並未改變。我們必須就政制發展的路向和方法進行詳細、審慎、嚴謹而理智的討論,才能在二零零七年的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決定。

  依我之見,目前社會上已經有太多人為的分化,不時有人以過時而偏激的政治標籤亂扣帽子,這種罵戰和猜疑於事無補,必須訴諸理性討論。為甚麼有些人總要用「親中」、「反中」,甚至「親英」這類字眼呢?我們毫無疑問全是「親港」的,這也表示香港市民與內地十三億人民一樣,都是國家的一部份,並且以此為榮。

  政府按憲制要求必須向立法機關負責。因此,政府理應與全體立法會議員發展具建設性的合作關係。事實上,儘管雙方的意見時有不同,我們過去多年來已共同取得許多成果。立法機關如能消除成見,撇開黨派利益,改變急於在政治上得分的心態,為社會的整體利益求同存異,自然能在道德上取得上風,立於不敗之地。這正是社會對立法會議員的期望。我相信政府會繼續扮演應有的角色,在制定政策時盡早與議員磋商,從而促進立法會內的理性討論。

  據我的親身體驗,香港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發展,是因為我們懷抱力求進步的信念,願意通過理性討論,以相互體諒和持平的態度尋求共識。我相信香港市民仍然信奉這種做法,因此,他們難免質疑現行的政制安排能否收應有之效。

  有見及此,社會人士更加需要本茪狠怳玳的精神,以務實的態度,共同制定最能切合香港獨特情況的政制安排。北京自然會對此關注,這也正是我們要面對的一種獨特因素。在討論政制發展時,我們對北京的關注既不應忽略,也不必妄加隱瞞或歪曲。

  我對自己上述的看法有相當的信心,因為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出任政務司司長以來,我體會到北京領導人整體而言十分尊重香港特區享有的高度自治,同時樂於讓我們自行處理本身的事務。即使在面對終審法院裁決的釋法爭議時,北京領導人的意向仍是希望香港特區能自行解決,只可惜我們囿於憲制安排未能如是處理。

  最近,江主席在北京曾向行政長官表明,中央領導人會讓特區政府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在自治範圍內自行處理法輪功事件。對中央來說,像法輪功這樣極度敏感的課題,尚且交由香港自行處理,我們夫復何求?

  回歸以來,我們一直自由靈活地行使《基本法》賦予我們的高度自治,將來也必須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這並不意味我們應罔顧或違背國家的利益。相反,如果香港得以向舉世─特別是台灣同胞─證明「一國兩制」並非政治口號,而是具體實在、充滿動力、切實可行的安排,這才是香港對國家利益所作的最大貢獻。

  一國兩制的成功,關鍵在於北京和特區政府以事實證明,「高度自治」一詞名實相符,即使特區處理事情的手法偶爾與內地截然不同,對特區自治權的尊重卻絲毫無損。坦白說,假如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也只會進一步顯示出北京對實施一國兩制的誠意。關於這一點,我認為儘管國家領導人回歸後並不過問港事,但本地和海外部份觀察家卻仍抱著過渡前的懷疑態度,對國家領導人守信的做法尚未給予公正的評價。

  要應付未來幾年的挑戰,我們確實需要享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經過亞洲金融危機的洗禮,我們已不敢再把經濟發展視為理所當然。金融風暴無情的衝擊,提醒我們必須堅持並鞏固香港賴以成功之道,致力維護自由,繼續奉行開放市場的政策。

  我們絕不能容讓法治受到威脅,也不能對防範貪污舞弊掉以輕心─廉潔負責的政府對香港而言日益重要。此外,我們必須維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企業管理,減低成本以增強競爭力,深化經濟改革,在科技領域酐蚖漭,並大幅提升生活質素。同時,我們還要提供更良好的文化基礎設施,使大家建立一種心態,就是香港並不甘於作為內地眾多城市之一,而矢志發展成一流的國際大都會。這些要素不就是香港較鄰近地方優勝之處嗎?

  當然,我們不應過份樂觀。今後的數十年堙A香港將與上海和區內其他城市激烈競爭,這點已不待言。我剛才提到了一些要做的事情和需要加強的工作,以確保我們能應付挑戰。香港一向勇於戰勝逆境,今後也須憑茼菻H,克服種種新挑戰。

  這就是我所指的心態問題。回歸之後,許多香港人越來越茞援韝熙〞漕が,我對此不無憂慮。人們把目光投向內地,也許是可以理解的,但卻因而忽略了我們與世界各地所保持的傳統聯繫。也有人過於關注香港與內地的接軌,似乎忘記了香港有異於內地之處,不單是我們優勝的地方,也正是「一國兩制」的精髓所在,而成功推行「一國兩制」,才符合香港和國家的共同利益。相比之下,內地正不斷加強與國際社會的聯繫,實在使我感到欽羨。

  就以使用英語和英語水平為例,即可見微知著。不勝其數的外商和訪港人士曾向我表示,上海或北京人說的英語比香港人優勝。假如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盛事,正好標誌香港與內地的人民在發展道路上擦身而過,背道而馳,這多麼諷刺!善用國際商業語言溝通,素來是我們取勝的其中一項因素,削弱此一優勢實非明智之舉。

  我在香港生活的日子堙A目睹數以十萬的難民及移民,為逃避內戰紛紛由內地湧來,在香港落地生根,其中也包括了我和我的家人。此後,我經歷了一九六五年的銀行擠提;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街頭暴動;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一九八三年港元大幅波動,導致港幣與美元掛u;一九八七年股市狂瀉,聯合交易所停市;還有天安門事件、越南船民危機、十三年過渡期間的風雲變幻,以及一九九七年的金融風暴。

  上述種種難關,我們都一一安然渡過,而香港社會也鍛鍊得更加堅強,政治上更趨成熟。當然,我們將來還會遇到新的挑戰。在近四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中,我目睹香港如何面對逆境,奮發自強。誰若輕看香港,無異於揮動紅布挑釁公牛反撲。憑荋鉹H樂觀進取的精神,加上敏銳和理性的管治,我深信香港定能在其成功史上,續添輝煌的篇章。

  對我自己而言,現在該是繼續上路的時候了。我有幸能在一流的公務員隊伍中服務接近三十九年,不論在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方面都獲益良多。事業上所經歷的一切,既塑造了我的性格,也充實了我的人生,這是我在一九六二年加入政府時始料不及的。正如丁尼生在《尤利西斯》這首詩中所說︰

 「生活歷練滌我身心,所見所聞成我品性。

 逝者如斯,唯真我如舊。

 持信念,展襟懷,

 堅毅尋索,百折不撓。」

  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展開了歷史新紀元,我有幸躬逢其盛,並在回歸前後兩段相若的時間,先後擔任布政司和政務司司長,帶領公務員隊伍為香港服務,實在是一項殊榮。這段期間的經歷足使我畢生回味。我與同事們並肩努力的過程中,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友情,同時體會到彼此間的團隊精神,這些最美好的回憶,我必將銘記於心。把這支出色的公務員隊伍交由曾蔭權領導,我十分放心。

  我在工作上一直敬業樂業,但更重要的是,我同時亦享受工作以外的生活點滴─這可以說是我真正的生活。回首過去四十年,我曾作出兩項最明智的決定,就是投身公務員隊伍和嫁給外子棣榮。棣榮對我關懷愛護,無限支持,往往在最需要的時候,幫助我保持沉著鎮定,維持均衡的生活。今天,我倆喜見子女成家,兒孫繞膝─人生就是這樣循環不息。

  我想向香港的市民衷心致謝。作為一名公職人員,我承蒙你們的體諒、支持和愛護,實在深感榮幸。我將會帶茈倣R安穩、與世無爭的心情離職,隨緣步入生活的另一個階段。

  願上主永遠祝福保守香港和我們的公務員隊伍。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星期四)

56K/ 寬頻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