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工業貿易署署長演辭

******************

以下是工業貿易署署長羅智光今日(四月七日)出席《基本法》頒佈十一週年研討會的演辭: (只有中文)

《中國入世後,香港如何保持及發展經濟競爭力》

高主席、陳先生、各位來賓: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祖國,成立特區的大日子。香港特別行政區自從那天,重投祖國懷抱,並在一國兩制的偉大原則下,實踐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目標,穩定繁榮的局面,有目共唌C不過,回顧過去,回歸後的長治久安,不是單在九七年七月一日偶然發生,而是在多年來國家與香港長久以來為回歸作好準備的成果。基本法的制定,頒佈及切實履行,正正是特區回歸後能夠順利和穩妥發展的基石。回想八零年代未期及九零年當基本法最初頒佈時,有不少人士對時局變改,少不免心存顧慮。但事實證明,具遠見和信心的人,在過去十多年來,最能分享順利回歸的豐碩成果。

上述這種因環境變遷而產生疑慮的心態,正好也是港人面對國家即將加入世貿所帶來的衝擊和機遇的寫照。過去兩年來,我被邀參加的公開演講及論壇上,最熱門的課題和被問及最多的問題,莫過於國家加入世貿後對香港帶來的商機、機遇、挑戰,影響等。

商界、企業、民間、國際貿易伙伴,以至學者及對國事關心的人,對這個問題的關切,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作為一個全球人口最多,幅員廣間A民豐物阜的國家,本身既是農業及工業生產大國,也是龐大及極具潛質的市場。中國加入世貿,不單只是與國際貿易體系接軌,更重要的是中國會在世界經濟貿易舞台上擔當起具影響力的角色。因此,在我們審視國家入世對香港影響之際,必須了解中國入世是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上的一項重要的里程。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它正正顯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對於內地經濟而言,國家經過廿多年來的開放,市場正續步對外敞開,企業及體制改革,勢將在國家入世後,催化和加速。在這一刻,許多人會問,國家加入世貿,對香港的經貿發展,是「機」還是「危」?

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會選擇一個一面倒的答案。可是,要準確評估入世後對香港那些行業及界別,帶來怎樣的挑戰,就殊非容易。入世帶來的影響,是危是機,決定因素往往取決於港人能否掌握機遇,企業能否創造條件,作好準備。整體而言,香港能否在中國入世後,保持我們的競爭力,相當程度上視乎我們能否充份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

環顧亞洲各地,當中國內地經濟隨著「入世」後飛,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系,具有香港所具備的人緣和地緣優勢。這些優勢源於香港與內地同屬「一國」,同土同民。港人對內地的認識和市場了解,可以說是佔盡先機。與此同時,內地與香港保持「兩制」,香港特區在經濟、貿易、財政和金融事務等領域內享有高度的自主權,維持以市場主導的經濟體系,並以單獨關稅地區身份,繼續保留在世界貿易組織,及亞太經合組織的獨特地位。此舉使香港持續享有與內地不同的經貿待遇,有助鞏固香港成為內地對外貿易及吸引外來投資的橋頭堡地位。

先談「一國」: 香港是內地進出口貨物的重要轉口中心。香港商人自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以獨資、合資等不同模式與內地企業緊密合作,參與內地的生產和進出口業務,因此累積了多年的實際營商經驗,具備了人脈和營商網絡的優勢。香港是內地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佔全國外來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一。另一方面,內地企業在香港的活動亦非常活躍,超過一千家內地企業在香跼q事銀行、貿易、旅遊及分銷等業務。這些兩地相關的投資和業務,正是香港在內地得佔先機的良好例子。

在「一國」的基礎上,兩地密切的商業連繫,為香港帶來了不少營商和就業的機會。根據政府經濟顧問的初步估計,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後,到2010年,香港與內地有關的出口將增加15%,而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亦會提高5.5%。

在「一國」之下,香港有國家作為後盾。而在「兩制」之下,香港可繼續發揮自由經濟體系的特色,以市場為主導,靈活多變地發展。香港的優勢在於市場體制早跟世界接軌,加上銀行、保險、證陬它U類金融業務監管健全,使香港一直擔當內地企業主要集資中心的重任。去年,香港證券市場為內地企業融資44億美元,佔證券市場融資總額達七成;海外公司駐香港地區辦事處的數目亦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由1999年的2500家,增加至2000年的3000家。此外,香港的法律、會計、諮詢等專業中介服務亦較為成熟,貿易、通訊和運輸等對外網絡完備,亦使香港成為支援內地的重要服務業中心。

服務業在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為85%以上,而在內地的比重只得33%。即使在國內一些收入較高的城市,服務業的比重亦僅佔50%左右。國家加入世貿組織,與世界經濟接觸,對香港的服務主導型經濟大為有利,問題是香港的服務供應商怎樣把握這些新機會。同樣,香港擁有大量專業人才及專業服務公司。一旦內地市場開放,這些人才及企業將會受惠。

此外,在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內商品流通的數量及範圍都會不斷擴大。因此分銷、批發和物流市場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港商參與內地銷售和物流服務的機會亦會大大增加。以往,港商主要在內地投資設廠,從事製造業為主,國家加入世貿後,中國消費市場的大門,將向全世界打開,港商應把握機會,涉足分銷業務。其中一個做法就是與內地擁有分銷網絡的本地或海外服務業公司,組成策釧岏p盟,共同發展物流及分銷的網絡。當然,銷售產品本身的質素也很重要,港商必須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增值能力,並進一步鞏固商譽和發展品牌, 以配合市場的需要, 及增強競爭能力。

因此,雖然說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但香港的成功,還有賴工商界的不斷努力。多年以來,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就是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種種挑戰。香港並沒有任何天然資源,衣、食、住、行各樣生活所需完全依賴進口。要支付各項進口開支,香港人依靠的就只有出口。香港能夠由小小漁村發展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就是憑藉香港人自強不息的實幹精神,努力開拓世界市場,超越競爭對手。

香港人素以靈活、進取和勤奮見稱,在「一國兩制」的良好基礎上,香港要在國家入世後保持及發展香港的經濟競爭力,進一步開拓內地及國際市場,其實並不困難。當然,面對新世紀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香港要在競爭劇烈的國際舞台上繼續脫穎而出,維持國際貿易及商業中心的主角地位,必須加倍努力。香港必須在「一國」下致力維持我們作為內地主要貿易夥伴的地位,亦要發展成為內地與世界其他地方連繫的合作夥伴。同時,香港亦必須在「兩制」下建立知識為本的新經濟,鞏固香港「高增值服務」的中樞地位,更好地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完善基礎建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及制度,以及鼓勵創新科技,以配合業界多元化發展的需要。我想特別一提的是,本地的中小型企業絕對是海外中小型企業進軍內地市場,以及內地企業向外發展的最佳合作夥伴,特區政府中小型企業委員會正按中小型企業在創業,立足及發展的三個不同發展階段上,定出改善營商環境,加強人才培訓,深化科技應用,拓展市場以及協助中小企改善財務及融資等五個方向,探討可行的支援方案,協助本港中小型企業盡展所長,把握國家加內世貿組織的機遇。

正如財政司司長在本年三月的預算案演詞中指出,長遠而言,我們要以「一國兩制」作為後盾,抓緊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使香港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都會及世界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經濟主要是市場主導,政府的責任就是配合市場的需要,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回顧過去,香港在不同年代都遇到不同的困擾,而這些困難都在港人群策群力下,迎刃而解。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回歸後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長遠發展基礎。新世紀伊始,國家入世在即,香港憑藉多年來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存共榮的經貿關係,正是兩地經濟合作,展翅翱翔的好時機。

多謝各位。

二○○一年四月七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