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律政司司長致辭全文

*********

  以下為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今日(一月十五日)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的致辭全文:

首席法官、各位嘉賓:

  近年,處理與回歸有關的法律爭議是律政司的重點工作。這些爭議現在大都圓滿解決,法律制度也順利過渡。現在正是計劃未來的時候。

資訊科技

  未來數年,律師的執業環境將大大改變。促使這改變的動力之一,就是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在去年制定並實施的《電子交易條例》,正好顯示出電子交易的重要性。

  在法律專業方面,資訊科技會為執業者帶來多方面的益處。未來數年,律師普遍會利用電腦與海外委託人和同事舉行視像會議。透過簡便的指向圖示按鍵和聲控草擬設施,身處不同地方的律師可利用自動組合文件系統,以"虛擬法律小組"形式一起工作。規模龐大的虛擬法律圖書館也有助法律研究。呈堂證據在電腦屏幕顯示將變得普遍,法庭文件也會以電子形式存檔。

  透過互聯網提供法律服務,相信會成為法律專業的主要發展路向。由於各種法律資源很容易便可從互聯網上取得,律師不久便很可能會失去提供法律資訊的專利。因此,律師必須裝備自己,應付執業上的重大轉變,並考慮為客戶和市民提供網上服務。

  此外,業界有需要發展"知識管理",以善用律師每天製作的法律資訊。法律組織最重要的資產,是其儲存的資料,假如管理不善,便無法加以充分利用。

  在資訊科技應用方面,律政司取得了不俗的進展。去年,我們完成資訊系統策略計劃。司內所有員工,包括律師和其他人員,現在都配備了電腦,並附聯網設施。除文書處理和電子郵件功能外,我們更發展了一套文件、圖書館和工作管理系統,便利處理和管理數以千計的案件、法律意見和條例草案。這套系統也提供一個方便的界面,讓司內法律專業人員可以查閱我們圖書館和資料庫的資料,以及在互聯網上進行法律研究。

  法律改革委員會秘書處亦發展了一套名為"法律連結集"的索引,收納互聯網上超過1 000個法律網站。律師和市民都可以透過委員會的網頁進入這些網站。現時,每月約有1 500人次使用這項服務。委員會的網頁最近還獲國際網站管理員和設計者協會頒發"網站金獎"。至於律政司的香港法例資料庫(稱為"雙語法例資訊系統"),每月約有45 000人瀏覽。

  為了加強服務,律政司決意進一步發展資訊科技設施。來年,我們會致力使市民可採用一般的互聯網瀏覽器,下載和列印雙語法例資料系統內的整章法例,並可選擇以簡體字顯示系統的內容。

世貿

  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促使香港改變的另一股動力。內地國際貨物及服務貿易的C升,定必會大幅增加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市場亦期望更佳的服務質素。內地放寬對香港和外地律師就提供法律服務的規管,將有助應付這方面的需求。我們的法律已容許內地律師在香港提供內地法律諮詢服務,並考取本地律師或大律師的資格。

  本港一些律師事務所在內地已設有辦事處,但他們的經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一家律師事務所,一個辦事處' 的規則。可喜的是,這些限制有將被解除的[象。此外,也有建議香港律師可以在內地註冊為香港法律師,受聘於內地律師事務所處理香港法律事務,並可以在累積數年經驗後成為合夥人。

  內地有關方面已經公布:香港人可以參加全國律師統一考試,考取內地律師資格。相信不少香港人都會參加這個考試。本港精通內地法律的專才將會激增,兩地律師事務所的聯繫將朝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律政司一直與香港律師會和香港大律師公會緊密合作,讓律師專業可從這些發展中得益。我們已經就多項事宜達成共識,又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意見,並會繼續與他們聯繫。我深信內地將要公布的新規則,必定會對香港人有利。

  但與此同時,香港律師在提供內地服務方面會遇到日趨激烈的競爭。我們不能再自恃通曉中文和熟悉中國文化而自以為勝人一籌,反而必須自我增值,務必令自己較外國競爭者優勝。

  中國加入世貿不但為香港律師帶來難得機會擴展法律服務,也讓他們可以對內地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盡一分力。我深信這定會激發起許多律師的使命感。

彼此了解

  我一直強調,香港和內地需要加深了解彼此的法律制度。由於中國快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增進彼此間的了解顯得更為重要。

  律政司一向致力促進兩地對彼此法律制度的了解。多年以來,律政司協助英國文化協會,籌辦一項讓內地執業律師認識香港和英國法律制度的課程,並負責其中關於香港的部分的內容。去年,我們成功舉辦一項試驗計劃,讓內地律師獲得普通法培訓。首批參加者完成香港大學的普通法深造文憑課程後,在各機構實習三個月,取得法律實務經驗。他們返回內地的工作崗位,便有機會應用剛掌握的知識,就涉及香港的事務提供意見。試驗計劃成功舉辦,實有賴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和有關機構鼎力協助,我在此謹向他們致謝。第二批學員現正接受培訓。

  另一方面,律政司內的不少律師已修讀關於內地法律的課程。其中有法律學位課程、復旦大學的短期法律課程,還有清華大學為期四週的內地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課程。去年十一月,律政司首次有一批以英語為母語的律師,參加了一項由北京大學悉心籌辦,以英語講授的內地法律課程,內容包括中國的法律制度、政府架構,以及憲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最新發展。參加者也旁聽了一次刑事案件的聆訊,並參觀了一所商業法律事務所。這些安排無疑令參加課程的律師得益,並會增進兩地律師對彼此法律制度的了解。

  香港向聯合國條約監察組織提交報告的經驗,特別是按照《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提交報告的經驗,令我們可在另一方面為內地的法制發展作出貢獻。我相信香港特區政府提交的報告,以及與聯合國有關組織聯絡的經驗,將有助內地研究簽署該兩條公約所帶來的影響。

法律教育

  我剛才提及,律師日後的工作環境將面臨重大改變。執業者須因時制宜作出適應,不能抱殘守缺,固守日漸式微的工作類別。我們更需確保新進的律師有充足的訓練,迎接前面的挑戰。

  因此,政府現正全面檢討法律教育,負責有關工作的督導委員會由法律政策專員任主席。去年9月,委員會發表由兩位專家顧問擬備的諮詢文件,諮詢目前仍在進行,至今已收到50多份意見書。兩位顧問日前再次來港,研究意見書的內容,並與關心這課題的各界會面和作進一步討論。他們會在夏季發表最後報告書。

  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律師會、大律師公會、司法機構、兩所法律學院的代表和非法律界人士。檢討工作雖然尚未完成,但進展令人鼓舞。這證明業界如能為公眾利益而協力齊心,必定能做出成績。

其他挑戰

  我希望法律專業也能以這種群策群力的精神,迎向前面的挑戰。我們必須捐棄個別環節的利益,將重點放在公眾利益。

  去年,業界透過各方的衷誠合作和熱心襄助,顯然取得了一定成績。香港社會如能在這樣的氣氛中舉步向前,明天定會更加美好。我對業界有相同的冀盼。

  回歸的意義在於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在1997年7月的第一天已經達成。但回歸更深更廣的意義,包含一個學習進程,需經歷多年才告完成。這進程雖然不無挫折,但我們既然肯定了方向是對的,就能克服種種困難。

  最後,謹代表律政司內所有同事祝各位在2001年工作順利,事事愜意。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星期一)

56K/ 寬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