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高對香港的經濟預測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組織)預期香港經濟強勁復甦,並把其對香港在2000年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由3.5%調高至4.3%。

  根據基金組織最新發表的報告,基金組織是因應香港經濟情況改善,加上預期的強勁經濟復甦,而調高對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

  上述預測載於基金組織在今日發布的《工作人員報告》內,該報告是關於基金組織根據《基金組織協定》第四條就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與中國進行每年一度的磋商。這是基金組織首次公開《工作人員報告》,報告反映基金組織工作人員代表團於去年11月到訪香港的結果。

  基金組織在報告內把其對香港於2000年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由原來的3.5%,調高至4.3%。報告預期由於外在環境進一步改善,包括內地的產量和出口繼續錄得強勁增長,香港特區將會受惠。

  基金組織認為香港經濟能成功扭轉逆境,歸功於當局經濟管理技巧卓越、決策具公信力,以及經濟體系靈活應變的特性。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先生歡迎基金組織在《工作人員報告》內發表的正面評價。

  曾蔭權先生說:「基金組織的正面評價,表明基金組織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我有信心憑茩輕鞀降楫滌禰誚]素,香港經濟將會繼續強勁復甦。」

  基金組織在報告內表明繼續大力支持聯繫匯率制度。該制度的順利運作,有賴強固的基本因素,以及靈活的經濟和穩健的銀行體系。

  基金組織報告也提及本港具備優質的銀行監管架構。同時,基金組織也歡迎銀行體系即將推行的改革,但也指出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革過程可能使較小型銀行承受更大壓力。報告指出當局公布改革時間表,為銀行界提供了一個明確目標,讓它們進行必要的整固。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說:「基金組織繼續支持聯繫匯率制度,為本港的基本貨幣政策提供強大支持。我也很高興基金組織對本港銀行體系的穩健性以及銀行業改革計劃的正面評價;銀行業改革計劃的目的是旨在提高本港銀行體系的效率和競爭能力。」

  在證券市場方面,基金組織歡迎加強市場運作和有關法例的措施,並認為這對香港特區保持世界一流金融中心地位具有極大支持作用。

  在財政政策方面,基金組織報告認為當局應該避免在2000年財政年度內對財政狀況進行結構性收緊。中期而言,由於社會開支上升以及經濟出現結構性調整,當局需要檢討收入結構,以決定是否進一步拓展收入來源。

  基金組織指出1998年8月的入市行動成功使市場恢復穩定,而這次行動帶來的不良後果亦較預期的小。基金組織對盈富基金的成功推出表示歡迎。

  基金組織又認為鑑於科技發展,以及香港與內地關係逐漸演變(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後),香港經濟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主要的結構性轉變。面對競爭越趨激烈的外在環境,香港若要繼續取得良好的經濟表現,需要不斷加強本身的監管架構、提高技術,以及鼓勵科技創新。基金組織相信當局採取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仍然符合香港的需要。

  財經事務局網頁(www.info.gov.hk/fsb/press/index.htm)和基金組織網頁(www.imf.org)均載有《工作人員報告》。

         - - - - - - -

  以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關公眾信息通報(註1)第00/15號(供參考的中文翻譯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結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有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第四條磋商

          ─────────────

  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於2000年2月18日總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第四條磋商(註2)。

背景

──

  整體而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擁有穩健的經濟基礎,但在1998年仍深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此期間,外來需求急劇減少,日圓和受危機打擊最大的貨幣匯價紛紛下挫,引致港元的實質幣值大幅上升。由於風險溢價上升,引致實質利率飆升,而資產價格下跌四至五成。隨著人們的信心變得較為脆弱,市場壓力逐漸增加,最終出現了1998年8月的一場大型炒賣活動。由於當局擔心市民對經濟的信心逐漸動搖,市場受到投機者操控,因此在股票市場作出入市行動。隨著外在環境有所改善,入市行動成功使市場恢復平靜。

  為對金融危機作出回應,當局在預計中期將可恢復預算平衡的前提下採取了較寬鬆的財政政策,並顯著加強了創造就業和再培訓的工作。整體而言,香港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進行經濟調整的步伐快速,從資產價格急速下降,以及自1998年底通貨收縮的趨勢可見一斑。基於這個原因,並在日圓和受金融危機打擊最大的貨幣匯價回升的配合下,港元實質有效匯率在1999年底已回復至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勞動市場方面,較大型企業主要透過縮減人手的方法來進行調整;儘管每名僱員的名義薪金增長幅度急劇放緩,但實質薪金仍繼續上升。

  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經季節性調整)在1998年底前持續下跌。到了1999年上半年,由於中國內地經濟快速增長,加上較早時受危機影響的亞洲鄰國經濟急速回升,香港經濟因而出現明顯的復甦。隨著外地投資者重拾信心,香港金融和資產市場上升。1999年第2季開始,香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受到各項因素刺激錄得強勁的升幅。這些因素包括消費市道因財富和消費者信心增加而重現活力,與內地的轉口貿易增加,以及較近期公營部門就房屋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儘管這樣,私人投資和本地信貸需求仍然薄弱,反映各行業致力減低負債比率,銀行維持審慎的貸款政策,以及短期實質利率雖逐漸回落但仍處於較高水平的現象。

  香港經濟產值減少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無疑對香港造成壓力,但其銀行體系的財政狀況仍普遍維持強勁。截至1999年第3季,銀行體系的不履行貸款仍維持在佔資產總值約10%的水平,資本充足比率則上升至相當於風險加權資本額的20%。為了減持1998年8月在入市行動中購入的股票,當局於11月底成功推出了盈富基金(與琤肏數掛u的上市投資基金),作為大幅度減持股票的第一步。

執行董事會評估

───────

  執行董事(執董們)認為儘管香港特區經濟基礎十分穩固,但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仍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經濟衰退和調整期,其中包括港元屢次受到強大的壓力。面對這些困難,當局成功捍衛聯繫匯率,甚至鞏固了該制度的運作。以香港特區這種細小而開放型的經濟體系,無可避免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但當局及時推出具支持作用的財政政策,加上在創造就業和推行再培訓計劃方面的工作,有助紓緩了內部經濟所受到的衝擊。執董們認為香港經濟能成功扭轉逆境,應歸功於當局經濟管理技巧卓越、決策具公信力,以及經濟體系靈活應變的特性。

  執董們認為在聯繫匯率制度下無可避免的價格調整大致進行順利,實質有效匯率繼在亞洲金融危機初期顯著攀升後,已回復至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尤其在失業率趨升的情況下,部份執董對勞工成本調整步伐較慢表示關注。受到亞洲鄰近地區經濟復甦刺激,香港特區經濟正展現強勁的回升動力。儘管復甦仍未遍及廣泛層面,而且很大程度上還要視乎外在形勢發展,內部經濟進行價格調整的步伐,以及公司盈利改善情況等因素而定,執董們仍相信2000年及以後的經濟前景大致上是樂觀的。

  執董們繼續大力支持聯繫匯率制度。該制度的順利運作,有賴強固的基本因素,以及靈活的經濟和穩健的銀行體系,亦是規範化經濟決策模式的關鍵。在這方面,執董們認為7項技術性措施自1998年秋推出至今,一直運作有效;兌換保證的適用匯率在逐漸調整至聯繫匯率水平的過程中,亦進行順利。

  由於目前的經濟復甦仍未遍及所有環節,執董們認為應避免在2000年財政年度內對財政狀況進行結構性收緊。但另一方面,考慮到周期性增加收入及地下鐵路公司進行私有化,去年中期預測定出小幅度赤字的目標應該是可以達到的。中期而言,社會開支上升可能增加政府提高收費的需要。鑑於香港經濟的結構性轉變,現行稅基可能會出現變化,因此當局亦需要檢討收入結構,以決定是否進一步拓展收入多元化。

  執董們認為雖然香港失業情況已穩定下來,但失業率仍屬偏高,在2000年內可能亦只會逐步下降。因此,執董們大力支持當局進一步加強就業和培訓計劃的工作,特別注意較年輕的失業群。

  執董們指出,在當局優質監管架構的配合下,銀行體系在過去一年面對外來衝擊時已展示了本身的實力和應變能力。執董們歡迎銀行體系即將推行的改革,並指出這將有助提高效率和競爭力。但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革過程可使較小銀行承受更大壓力。在這方面,執董們認為當局近期公布推行改革的清晰時間表,為銀行界提供了一個重要明確的機會,讓它們進行需要的整固。

  執董們指出1998年8月的入市行動,加上外在環境改善的配合,使金融市場恢復穩定,同時這次行動帶來的不良後果亦較預期的小。在這方面,執董們對盈富基金的成功推出表示歡迎,認為這是為減持入市時購入的股票邁出了極理想的第一步。執董們鼓勵當局應繼續以有秩序和公開透明的方法進行減持程序。此外,執董們歡迎當局加強證券市場運作和有關法例的措施,並認為在全球競爭越趨激烈的環境下,這對保持香港特區作為世界一流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極大的支持作用。

  執董們認為鑑於主要服務行業的科技發展,以及香港與內地關係逐漸演變(包括中國加入世貿帶來的影響),香港經濟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重大的結構性轉變。一直以來香港特區都能靈活應變,迅速回應各種變化。此外,香港被譽為全球最具透明度、政府管治最優良、干預成分最少的地方之一,為營商者創造理想的環境,可謂實至名歸。面對競爭越趨激烈的外在環境,香港特區若要繼續取得良好的經濟表現,便必須不斷加強本身的監管架構、提高技術,以及鼓勵科技創新。在這方面,執董們相信當局採取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加上當局加強香港的基礎設施、教育和整體環境等仍然是合適的。但執董們指出香港應繼續注意內部競爭的問題,尤其隨著經濟模式較偏向服務業發展,加上對某些未有特定規則或條例限制的行業並無定下實質處罰,當局需要注視公司有否從事反競爭活動。在這方面,幾位執董敦促當局應考慮設立正式的《競爭法》。

(註1): 「公眾信息通報」是(i)基金組織與成員國完成第四條磋商後就這些國家的要求而向公眾通報的資料,目的是讓公眾了解基金組織的意見。此舉用意是提高基金組織對成員國經濟政策評估的透明度,藉以加強基金組織對這些經濟政策的監察工作;此外,「公眾信息通報」亦是(ii)執行董事會進行政策討論後按其決定而予以通報的資料。作為一個試驗計劃的部份,有關就香港特區1999年第四條磋商的「工作人員報告」亦會予以發放(請使用免費的Adobe Acrobat Reader開啟相關的pdf檔案)。

(註2): 根據《基金組織協定》第四條款,基金組織通常每年與成員舉行一次雙邊討論。基金組織工作人員隊伍親赴成員國收集經濟及財經資料,並與有關官員討論該成員國的經濟發展與政策。這些工作人員返回總部後便會編製報告,成為執行董事會(執董會)討論的基礎。在總結該次討論時,基金組織總裁以執董會主席身分綜合執行董事的意見,然後把這份綜合文件交給成員國的有關當局。本公眾信息通報載述了執董會討論的主要內容。

二○○○年三月六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