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教育統籌局局長王永平的致辭全文

***************

  以下為今日(星期五)教育統籌局局長王永平在香港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主辦《激變中香港的優勢》演講會系列時的致辭全文:

香港人力資源發展的構思

───────────

前言

──

  這次香港大學舉辦「激變中香港的優勢」演講系列,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主辦者希望這個演講系列,能夠帶動風氣,讓社會人士及莘莘學子,建立新的思維。所以我今次的發言會避免贅述香港特區政府在過去幾年宣布的發展人力資源措施;我會配合講座的目的,解釋現時政府政策背後的理念,以及提出一些未有完善答案的問題,說明香港擁有的優勢,也指出一些隱憂,希望能藉這次的討論,帶動社會各界進行有深度的反思和研究,為政府將來制定人力資源發展策略提供有理有據的建議。

人才是香港最重要的資源

───────────

  過去百多年來,特別是二次大戰後的五十多年,香港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五十年代,內地的企業家來香港,把製造業,特別是紡織製衣業發揚光大,使香港成為一個重要的製造中心,從而推動貿易金融的發展。香港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里程碑是中國在七十年代末期決定經濟改革開放,為香港提供了廉價土地和工人,一方面把香港的製造業擴展到珠江三角洲,創造無限的商業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促進香港轉型成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今天,香港已是一個國際級的貿易、金融、運輸、旅遊中心。我可以向大家列舉一些數字,說明過去三十年香港經濟的巨大變化:

* 一九七零年,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三十一,僱用約百分之四十的工人,人數有五十多萬。

* 製造業工人的就業高葧薯b八十年代初,當時的工人達九十萬人。但是在一九八二年,製造業佔本港生產總值的比例已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一。

* 到了一九九七年,製造業僱用的員工下降至約三十萬人,而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也下降至約百分之七。

*根據去年的就業數字,有百分之八十的工人,是從事服務性行業。

  香港能夠從無到有,與時並進,自有其先天和後天的優點,其中我們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深水港,使我們在轉口和出口貿易上佔盡優勢;其他大家耳熟能詳的因素,包括有效率的政府,國際認可的法治和獨立司法制度,中國貫徹執行維護香港特殊地位的政策等。但是,最重要的始終是我們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擁有所需的人才。我現在把這些人才概括的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二次大戰後,特別是在五十年代來香港的企業家,他們主要從事紡織製衣業,沒有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香港不能夠在短短十多年間建立一個充滿朝氣的製造業,產品價廉物美,行銷海外。不少企業家後來都能配合市場的轉變,繼續發展其他行業。

  第二類是從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不斷湧現的創業家。現在香港有不少富甲一方的商人,都是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白手興家,他們大部分出身是難民。古今中外經驗顯示,難民在異地創業,成功率比本地人高,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經歷千辛萬苦,逃離家園,鍊就無比的堅毅精神,而且由於沒有機會成本,往往能夠勇往直前。八十年代初,內地改革開放,又為香港的創業家提供了無數黃金機會,而這些機會,是其他地區人士沒有門路和不敢冒險嘗試的。在過程中,很多香港人憑膽色、關係、比一般內地人靈活的頭腦和現代化的思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就事業;失敗的例子當然不少,但這也只是正常的現象;只要有少數能夠成功創業,已足以刺激香港經濟持續壯大。

  第三類是外地來港的優秀人才。香港對外地來港工作的優秀人才,一向採取極為寬鬆的政策,他們為香港的運輸、電訊、證券、金融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現在這些行業在香港的經濟體系中舉足輕重,其中頂尖的管理人才,大部分已是本地人,不少的專業和高技術職位也由本地人擔任,這是自由經濟,公平競爭下的結果。香港一定要繼續致力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這是我們過去成功的要素,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基石。稍後我會談談這個重要的人力資源政策。

  第四類,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他們便是靈活拚搏的基層僱員。在五十年代,全賴無數勤奮工作的工廠工友,香港經濟開始飛躍發展。一直到七、八十年代,香港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一九七九年,我們的製造業僱用約八十七萬名工人,該行業的失業人數是二萬二千名;到一九九六年,製造業工人人數下降至約三十五萬名,然而該行業失業人數亦下降到一萬八千六百名,顯示我們絕大部分工人轉業成功,充分反映本地工人靈活、好學,為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現在香港可能面臨另一個重大經濟轉型,工人何以自處?政府有何政策?這也是我稍後會談及的一個話題。

發展人才需要教育改革

──────────

  一個多月後,我們便進入公元後第三個千禧年,以現時人類在科技上的發展,特別是在生物、太空和資訊方面,只要我們不毀滅自己,或被宇宙毀滅,恐怕不出百年,我們的子孫便會變成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幻想可以修煉成的“神仙”,他們可以「長生不老」(因為身體器官可以不斷更新),在太空漫遊(因為太空船已變成普通的交通工具)、無所不曉(因為可以隨身簽a駁上互聯網的微型資訊器)。我說這麼多夢話,是想指出人類已經進入一個前所未有,不斷創新的時代,我們對下一代的一個重大責任,是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所以香港人力資源發展最根本的政策,是改善現時的教育制度,廢除所有窒礙思想的做法,例如取消學能測驗、鼓勵創新(例如容納多些私校)等。我不打算在這堸Q論現時政府構思的一系列改善教育的措施,但是我要強調,改革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師的能力和承擔,所以我們在熱烈討論改革現有教育制度時,絕不能忽略這個關鍵的因素。我亦不只一次說過,教育是超乎經濟利益,以培育完人為理想,但我們也不必迂腐,教育與發展人力資源當然有莫大的關係,現在全世界地區,包括最強的美國,都在教育上實行重大的改革,這豈是巧合?

人力資源要配合經濟發展

───────────

  我認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已經開始形成。我們的地理位置,以及區內,包括內地的經濟發展,使香港繼續成為運輸和貿易中心。隨著Y士尼樂園的興建,只要我們改善待客的服務,我們的旅遊業會繼續興旺。我們擁有先進的資訊基建和網絡,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動,香港的科技應用,特別在資訊、娛樂、金融、貿易,甚至教育方面,都會有巨大的發展,成為區內一個重要的中心。香港已經開展的金融改革,會確保我們區內領先的地位。我國和美國的世貿談判達成協議,明年便可以成為世貿會員,全方位與世界經濟體系接軌;雖然在短期內,內地許多行業難免會受到衝擊,但對國家的長遠經濟會有根本和深遠的正面影響,為國家和香港提供無限商機;只是這次的開放不會像八十年代的情況一樣,當時香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我們必須與全球的最強勁對手競爭內地市場。總括來說,外圍的因素已為香港提供了再次起飛的條件,關鍵是我們是否有足夠和高質素的人才配合。

香港的人力需求預測

─────────

  根據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各重要經濟組別,例如金融、旅遊、科技、運輸的前景,去分析各行各業的人力需求,甚至不同工作崗位僱員的數目和所需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人力需求預測,太短期,例如一、兩年,沒有什麼用,太長期,例如十年,可靠性很低。針對這個問題,政府現進行了三項有關的工作。第一是就個別行業的過往和現時情況及未來的發展潛力,推測未來五年的人力和培訓需求。我們首先選擇了旅遊業和資訊科技業,因為政府有明確的政策,推動這兩個行業的發展;我們亦認為,五年是一個適當的時段,因為五年不太長,所以我們掌握的資料和作出的行業發展預測,應該有較高的可靠性,而五年也不算太短,我們可以有時間制定相應的培訓工作。現在兩個行業的人力需求報告都已經完成。

  第二項工作是針對金融服務業的人力及培訓需要,政府在一九九七年年底,委任了一個督導委員會,專責進行成立財經學院的可行性研究。委員會的成員來自金融業的主要成員、主要教育和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以及有關政府政策局代表。委員會剛於上月完成研究,並向行政長官提交了報告書。

  第三項有關人力需求預測的工作是聘請顧問,找出七個國家(澳洲、比利時、日本、荷蘭、新加坡、美國、英國)和兩個城市(紐約、倫敦)所採用的人力預測方法,然後加以分析,讓政府參考,進一步探討能否建立一套適合本地情況的人力需求預測模式。這項工作還未完成。

  讓我先在這娷痍z旅遊業和資訊科技業在未來五年的人力需求情況和指出一些我們重視的人力資源問題。

旅遊業的人力需求

────────

  旅遊業行業(包括酒店、售貨、飲食等相關行業)的五年人力需求評估結果顯示,我們大致有足夠的人手支持行業的發展,但是需要加強培訓,特別是在服務態度和語文方面。其實旅遊和有關行業提供許多職位給一般教育程度和沒有特別技術的工人。從事和旅遊業有關工作的員工,由一九八一年的約二十二萬名,增加至一九八六年的約二十七萬名。然後再增加至一九九七年的約三十七萬名,配合期間來港的旅客,由一九八一年的二百五十萬人次增至一九九七年的一千萬人次。

  Y士尼樂園的落成,除了會直接增加數萬個職位外,一定會為香港帶來更多遊客,惠及不少相關的行業,例如酒店、零售和飲食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Y士尼賴以成功的服務文化,可以在香港發揚光大,加上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和開放,香港的旅遊業便會蓬勃發展,這是絕對可以實現的目標。

  在這堙A我要再次強調服務質素的重要性。出外旅遊的主要原因,是欣賞異地的景色和風土人情,但是要旅客舊地重遊,便要讓他們得到高質素的服務,令他們覺得賓至如歸。Y士尼樂園的米奇老鼠要找人來扮,不可以由機械人代替,因為後者不能提供同樣的服務。有人指出,香港的待客服務態度,隨虒g濟日漸發達而日益下降,這不只是教育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風氣和個人態度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大眾一同去解決。在這方面,政府會加強教育和培訓。我舉一個例子,明年初政府會推行一個大規模的職業英語運動,甚至動用五千萬元,資助僱員學好英語,對象包括許多與旅遊業有關的行業,例如的士司機。如果從事與遊客或外籍人士有關業務的員工不懂基本的英語,連起碼的溝通也辦不到,香港怎能維持國際城市的地位?開展這項運動,得到很多僱主支持,但是,僱員的支持更為重要。學好英語,不只是語文水平問題,而是一個基本服務文化的問題,而後者,不只適用於旅遊業,還適用於各行各業,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元素。所以,我希望Y士尼的優質服務文化,可以為香港的人力資源發展,帶來深遠和正面的影響。

資訊科技業的人力需求

──────────

  資訊科技業五年人力需求評估結果顯示,我們需要大量各式各樣的專門人才,例如基本電腦技術、維修、編寫程式、軟件設計,以至利用現有的科技,發展網頁,開創網上商機等等。雖然我們在中、小學的資訊教育方面投放了龐大資源,但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成果。在短期內,我們有迫切的需要培訓更多人才,以滿足不同程度的需求。其實我們已經有不少的資訊科技培訓課程。例如現時就讀香港各高等教育院校的學生,有百分之二十三,即一萬九千多人,是修讀與資訊科技有關的課程。另外有近兩萬名在職人士修讀這些院校提供的持續進修資訊課程。職業訓練局提供七千多個資訊課程的學額,而其轄下的資訊科技培訓發展中心,亦每年提供近一萬個短期進修名額。僱員再培訓局剛開始了一項資訊技術員的培訓課程,反應非常好。但是我們絕不會自滿;教統局現正和資訊科技行業、職業訓練局和再培訓局積極磋商,希望可以開辦更多培訓課程。在未來幾年,我期望有更多的培訓課程,包括中學程度以上的文憑,以至學士或以上的課程,培訓大量職前和在職人士,支持行業的高速發展。

  資訊科技亦是本港高等教育院校三個發展卓越學科領域項目之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會撥款五千一百萬元給港大、中大和科大聯合推動資訊科技的發展,包括研究及培訓未來所需的人才。

  我要強調,資訊科技業的發展,絕對需要最優秀的人才。這正好解釋了政府發展人力資源的雙管齊下構思,即一方面要大量培訓本地人才,另一方面,要向全世界優秀人才招手。事實上,我預期未來五年國際間的最大競爭,是爭取有創意的科技人才。

  資訊科技行業興旺,一定會附帶創造許多非科技的職位,例如行政、會計、市場推廣等等。同樣,資訊科技的發展,會替其他行業,例如金融、貿易、娛樂、教育增值,刺激需求,創造職位,美國近年的發展,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金融服務業的人力資源

──────────

  行政長官在一九九七年的施政報告內表示支持研究成立財經學院,政府隨即於九七年年底成立了一個督導委員會,專責進行有關的可行性研究。委員會曾委聘顧問,探討香港金融服務業目前和將來人力資源發展和供求情況。顧問研究認為,我們需要關注的不是培訓計劃的數量,而是培訓的素質,同時指出我們在培訓的種類和水平方面,出現供求失衡。督導委員會在仔細考慮顧問研究的結果和業內人士的意見後,認為無須特別為金融服務業成立一所新的培訓學院,以免資源重瞗A或對現有培訓機構的角色和分工造成混亂。為了加強統籌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發展的工作,督導委員會建議成立一個新的諮詢委員會,提供正式和常設的討論機制,讓業內人士和培訓機構一同討論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

  行政長官已經接納了督導委員會的建議,我們期望可於年底前委任出新的諮詢委員會。我確信新的諮詢委員會將在統籌本港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發展的工作上,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

不斷學習的重要

───────

  隨著香港經濟恢復增長,各行各業供應的商品和服務會持續增加,但在現代化科技和管理下,不一定需要更多的人手。事實上,在區內以至全球的劇烈競爭下,顧客要求愈來愈高質素的服務;香港的僱主須要不斷創新、增值。他們對員工的要求,是先要做得更有效率,然後才會考慮增加人手。基層人員亦要不斷提升效率,否則便會面臨淘汰。所以,在職人士不斷學習和培訓,會成為未來人力資源發展的主流,責任會由政府和各行各業的僱主、僱員共同承擔。政府的責任包括促進成立一個全面的資格認可機制,使各培訓機構和院校的課程及所頒授的資格可以互通,讓學員有一個明確的進修階梯;此外,政府亦會繼續採取措施,鼓勵離校人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

香港在人力上的優勢和隱憂

────────────

  我在較早時總結了對二次大戰後香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把他們概括分為從內地來的企業家、白手興家的創業家、從外地來的優秀人才和靈活拚搏的基層僱員。展望未來,這四類人才還適用嗎?

  第一,內地十多年來的經濟開放,成就了無數的企業家,他們充分利用香港的金融地位和與世界各地的商貿關係,把生意擴展到香港,甚至找尋機會發展到其他地區。過去十年,我們見證了不少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茁壯成長。隨茬郱~板的成立,愈來愈多內地企業會把握機會,在香港發展;這樣對內地和香港的經濟都有幫助。經濟增長,職位的需求便自然增加。

  第二,香港一向不乏白手興家的創業家,我手頭沒有具體的數字,但是我覺得最近十年,好像明顯少了。金融風暴雖然對香港經濟打擊很大,但是對年青一輩有點消熱的作用,可能重新喚醒他們創業的興趣。資訊科技的熱潮,也提供了一個契機。我期望會有新一代的創業家,在互聯網上一展身手。但現在的情況和八十年代不同。當時香港人回到內地創業,佔盡優勢;現在要在網上創業,面對的是全球競爭,所以絕不容易。

  第三,輸入優才計劃的實施,會引進香港需要而又缺乏的優秀人才,包括從內地來的優才,確保我們各行各業的發展,不會因為缺乏人才而受到窒礙。計劃有助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香港的優秀人才從來不怕競爭,我們一定要保持這份胸襟和自信,面對外來競爭,不斷學習和進步。

  第四,也是我比較擔心的,是香港的基層勞工。香港現時有超過七十萬名工人,是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只有初中或以下程度,這類工人現時的失業率是百分之六點九。他們平均還要工作十多二十年才退休;在未來數年,隨茩輕銝g濟復蘇,他們的就業情況會獲得改善,但是展望未來十年或以外,由於經濟日趨知識化,我們怎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就業機會?這會是人力資源發展的一個最嚴峻的挑戰。這個挑戰,不只是香港要面對,經濟強如美國,也要應付知識經濟帶來的知識懸殊問題。擁有知識和可以不斷創造、更新知識的人士得到愈來愈高的報酬,而教育程度低和缺乏學習動力或能力的人士會愈來愈難找尋待遇滿意的工作。教統局現在開始蒐集年紀大、教育水平低的基層勞工的資料,作深入的分析,我期望在未來一年,會得到一些結論,作為政府釐定長遠策略的依據。我提出這個問題,是配合講座的宗旨,希望社會各界,特別是學術界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

年青人的失業問題

────────-

  最近本港的失業率徘徊在百分之六左右,但年齡在十五至十九歲的年青人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九。這是香港人力資源的另一個隱憂。政府現在推行一個展翅計劃,為這藻~青人提供綜合培訓和實習機會,幫助他們更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但是我們一定要釐定中長期措施,在教育和職前培訓方面,為這個年齡組別的年青人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使他們能適應要求愈來愈高的知識型社會。這會是教統局來年工作的另一個重點。

總結

──

  人力資源這個題目很廣、很深。落筆起草講稿時,我希望寫得扼要、精簡,但是為了分析問題,不免要提出一些數據,又為了刺激思考,亦加上了一些個人觀察,我希望這次發言能夠拋磚引玉,得到高明人士為香港未來人力資源發展獻計籌謀。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五)